最新消息
訊息公告
活動公告
捐款公告
影音專區
參贊法會
參贊法會
法會點燈
懿敕拱衡堂
懿敕拱衡堂簡介
何謂鸞門
扶鸞
靈療
各殿巡禮
仙佛菩薩之述論
唯心宗道場
唯心宗道場簡介
專書簡介
唯心宗弟子必修法門
各殿巡禮
唯心宗法要
唯心宗之殊勝─彌勒淨土
服務項目
免費濟世
專案
醫護原靈樹
保調
安奉福位
安奉祿位
追遠堂
參贊助道委員
線上點燈
註籍牒文
助建道場
千佛牆
五度母轉經輪
仙佛釋疑
仙佛釋疑
拱衡寶庫
拱衡雜誌
助印雜誌
拱衡善書
助印善書
靜房客舍
活動集錦
節日慶典
共修活動
交通資訊
聯絡我們
帳號資訊
回首頁
最新消息
訊息公告
活動公告
捐款公告
影音專區
參贊法會
參贊法會
法會點燈
懿敕拱衡堂
懿敕拱衡堂簡介
何謂鸞門
扶鸞
靈療
各殿巡禮
仙佛菩薩之述論
唯心宗道場
唯心宗道場簡介
專書簡介
唯心宗弟子必修法門
各殿巡禮
唯心宗法要
唯心宗之殊勝─彌勒淨土
服務項目
免費濟世
專案
醫護原靈樹
保調
安奉福位
安奉祿位
追遠堂
參贊助道委員
線上點燈
註籍牒文
助建道場
千佛牆
五度母轉經輪
仙佛釋疑
仙佛釋疑
拱衡寶庫
拱衡雜誌
助印雜誌
拱衡善書
助印善書
靜房客舍
活動集錦
節日慶典
共修活動
交通資訊
聯絡我們
帳號資訊
仙佛釋疑
仙佛釋疑
仙佛釋疑1
仙佛釋疑
壇經釋疑(一)
▲
壇經釋疑(一)
拱衡堂 太子元帥 登台濟世
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如何作解?(93‧05‧19)
聖示:萬物無常,物有其性,在輪迴之轉輪亦不滅其性,諸法無常,在明不執;生死輪迴,真如之性及後天習性,當有不及之處,所謂「不遍」,意指不能周全之圓也。(太子元帥示)
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何作解?(93‧05‧19)
聖示:縱然道場遍處,亦無法盡述之意。(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般若品:「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又付囑品:「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依此論述,自性當即是含藏識否?(93‧07‧21)
聖示:是。(太子元帥示)
又復,自性既空無一法可得,何以故又含藏成識,豈不矛盾?(93‧07‧21)
聖示:先天本空,後天染著而成,豈有矛盾。(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行由品中記載,惠明先眾趁及六祖,祖擲衣石上,隱入草莽中,經言:「惠明至,提掇不動。」此「提掇不動」是指惠明提拿起衣缽後站著不動呢?抑或是惠明根本無法將石上衣缽提拿起來?93‧07‧12)
聖示:後者。(太子元帥示)
再問:法寶壇經行由品:「惠明至,提掇不動。」如何作解?(93‧07‧21)
聖示:指惠明無法攫取衣缽。(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行由品中,言陳惠明後至袁州 蒙山,請問六祖十五年後自獵人隊復出弘法,惠明可曾返回寶林寺禮拜,並求問心法奧意?(93‧07‧21)
聖示:有之,但未有究竟所得。(太子元帥示)
於「法海禪師壇經序」中有言,六祖誕生隔日的黎明,有二異僧造謁為六祖安名,此二僧是何等高真,做如是緣?(93‧07‧23)
聖示:是見異象而至之有道高僧。(太子元帥示)
再問:於「法海禪師撰壇經序」中,言有二異僧於黎明造謁,專為六祖安名上惠下能。此二異僧為何許人,與六祖是何因緣,可得聞乎?又二僧姓名為何?抑或法名為何?(94‧04‧14)
聖示:此事不得聞,乃有歧異,故不予開示。(太子元帥示)
於「法海禪師壇經序」中記載,西國智藥三藏沿曹溪而上,見峰巒奇秀,歎曰:「宛如西天寶林山也。」此「西天」如何作解?(93‧07‧23)
聖示:是今青、康、藏之地。(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行由品:「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願求更佳解釋?(93‧07‧23)
聖示:偈解需由心證,由此見個人造詣。(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機緣品:「…。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此中「由汝習性」及「用本無生」分別如何作解?(93‧07‧23)
聖示:品名「機緣」,則在禪機,故是體用之解也。(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機緣品:「…,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如何作解?(93‧07‧23)
聖示:佛本無言,吐廣長舌,是為妙化。(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機緣品:「…;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此中「從三昧起」如何作解?(93‧07‧23)
聖示:三昧正定。(太子元帥示)
六祖壇經疑問品中,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及「隨所住處恒安樂。」此兩句佛言出自那一部佛經,那一品?(95‧02‧23)
聖示:壇經所引,並非每句出自佛典,有以佛言而涵蓋。(太子元帥示)
註:維摩詰經(卷1)佛國品第一:「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心淨則佛土淨。」又,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4):「菩提妙花遍莊嚴隨所住處常安樂」(佛陀文教基金會阮居士提供)
壇經釋疑(二)
▲
壇經釋疑(二)
拱衡堂 太子元帥 登台濟世
六祖為惠明開示:「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若未得六祖再深入教示,自非上根者,恐易致以下結果:惠明雖悟自本來,卻也易落入空相中執以為斷。聖意如何?(93‧07‧12)
聖示:然也。(太子元帥示)
惠明是否已悟得來去自如、心體無滯的「一如」境界?若未悟得,至蒙山後如何傳法?望聖略述。(93‧07‧12 )
聖示:未得其境,故其後傳之法為漸法之支。(太子元帥示)
再問:法寶壇經行由品中記載,一四品將軍陳惠明得六祖開示後,前往蒙山弘法,此將軍今落籍或註緣何處?(93‧07‧21)
聖示:尚在輪迴中,乃造前因故。(太子元帥示)
據一貫天道示,六祖之後,道傳白、馬二祖。馬祖道一於現今江西一帶弘法,白祖玉蟾於現今何處(省)一帶弘法?又白祖玉蟾是否為一在家居士?(93‧07‧12)
聖示:今之四川一帶,是在家居士。(太子元帥示)
再問:六祖是親自傳天命給白、馬二祖為第七代祖的嗎?若如是,六祖是如何傳天命給馬祖道一及白祖玉蟾的?(93‧07‧13)
聖示:非為親傳,正如拈花示意印可心傳。且一貫大道是母命,道入火宅是法統延續。(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付囑品:「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此二菩薩是指何人?(93‧07‧12)
聖示:二菩薩者是弘法所指,為扶桑來僧。(太子元帥示)
再問:前次問及法寶壇經付囑品:「…,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中二菩薩是何人一事。聖示以:「二菩薩者是弘法所指,為扶桑來僧。」弟子未明此意。這二菩薩或僧人是何許人?(93‧07‧13)
聖示:東僧乃來求法回國弘法,此為其義一,再其義則為轉入火宅之白、馬二菩薩。(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付囑品:「頭上養親,口裏須餐;…。」此中「頭上養親」否指高麗僧人金大悲欲雇人取師首供養,如事親般?還是指張淨滿為孝養尊親故,而受雇行劫師首?(93‧07‧12)
聖示:是指後者。(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行由品中記載,一別駕張日用為六祖書偈前,求言:「汝若得法,先須度吾,…。」然六祖得法後連夜南行,此別駕最後否得六祖度得?此別駕張日用今落籍或註緣何處?(93‧07‧21)
聖示:有之,今在西方為羅漢。(太子元帥示)
再問:法寶壇經行由品中有載,一江州別駕為六祖書偈。此中「江州」者,是指現今的江西省九江縣境,還是湖北省武昌縣境?抑或是其他地方?(94‧04‧14)
聖示:是今江西省境。(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機緣品:「…。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此是六祖針對一般大眾(包括未開悟及已開悟者)而說的?還是只針對已開悟的覺者 (包括法達比丘)而說的? (93‧07‧23)
聖示:一般大眾。(太子元帥示)
承上問,若是六祖針對一般大眾而說的,是否表示:人人皆持一「法華經」(喻自性),惟差別在迷悟不同而已? (93‧07‧23)
聖示:然也。(太子元帥示)
承前問,若是六祖只針對已開悟的覺者而說的,為何還要說「從劫至劫」呢?因為這一世開悟,能持法華,下一世也未必能開悟呀?(93‧07‧23)
聖示:既已開悟,何來下世。(太子元帥示)
壇經釋疑(三)
▲
壇經釋疑(三)
拱衡堂 太子元帥、關恩師 登台濟世
法寶壇經行由品中有載,六祖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遂後蒙一客取銀十兩令充老母衣糧。此中前客與後客是否同為一人?兩客於彼時姓名為何?又此兩客一者告以五祖法席所在,一者與銀六祖得無後顧之憂,其世俗功德大焉,今位證何處?(94‧04‧14)
聖示:此二緣人,僅是大事因由中了債之事,雖有其功,仍在輪迴。(太子元帥示)
六祖得法後連夜南行,後又隱入獵人隊中,乃至復出弘法直到圓寂,總此期間六祖如何探養其老母?其母親約於何時歸空?(因六祖捨舊宅為國恩寺,乃有此問)(93‧07‧21)
聖示:差人探之。由得法後算起第十二年。(太子元帥示)
再問:六祖的母親姓李,名為何?(93‧07‧21)
聖示:名蘊芳。(太子元帥示)
六祖位證佛果,理當九玄七祖同證仙家,那麼其母(李氏)得何果位?其父 (廬行瑫)得何果位?(93‧07‧21)
聖示:父母均蔭入西方天人八部眾。(太子元帥示)
再問:六祖為地藏古佛分靈降世,此說否真?六祖現今註緣何處?(93‧07‧21)
聖示:是地藏古佛分靈,今為西方佛。(太子元帥示)
再問:六祖是否以上品上生(一品蓮台)證入西方極樂世界?其敕封的聖號為何?(93‧11‧15)
聖示:未及一品,是為上品第廿二品菩薩,慧能菩薩。(太子元帥示)
再問:六祖的父母受蔭入西方天龍八部眾。那西方天龍八部眾隸屬何司?受何聖真管轄?(93‧11‧15)
聖示:天龍八部屬佛所同。天龍八部各有所司,非文字所能述之。(太子元帥示)
再問:「西方天龍八部」是否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一部分?此天龍八部是何聖真所管轄?(93‧12‧10)
聖示:然也。屬西方阿彌陀佛所轄。(太子元帥示)
再問:阿彌陀佛之神職為何?(拱15期)
聖示:乃佛法第一人,即如道家之古老金仙。(關恩師示)
再問:佛教之主及佛祖是誰?又東方佛祖是誰?(拱15期)
聖示:釋迦牟尼佛是佛祖。達摩東來弘揚佛法,乃稱「東方佛祖」。(關恩師示)
壇經中機緣品僧人法海,問六祖一法要「即心即佛」,啟聖示此法要語出何經?那一品言及此即心即佛?(93‧08‧16)
聖示:見傳燈錄法常章及馬祖章。(太子元帥示)
再問:按法常應為馬祖弟子,馬祖為懷讓弟子,是故傳燈錄應在法海問六祖即心即佛法意之後著成。法海所問「即心即佛」,應語出自某部更早前的經論中,伏望聖示何經、何品?(93‧08‧19)
聖示:為世尊所示,引用之傳至後世才編入其經。(太子元帥示)
註:「即心即佛」乙詞,應該是義理遍諸佛經,但查「大正藏」中,則無完全一樣的用詞出現在「經」中,只有在佛心經(卷2)中云:「久遠諸如來同我此一心此心非諸心此心即是佛若行此心事 無不離世間。」(佛陀文教基金會 阮居士提供)
壇經中機緣品僧人智通,問六祖一法要「三身四智」,啟聖示此法要語 出何經?那一品言及此三身四智?(93‧08‧16)
聖示:「三身」,諸經多有說,唯識論及金光明最勝王經。「四智」,出於成唯識論。(太子元帥示)
壇經中嘗引述菩薩戒經,如是說「我本性元自清淨」,按佛家稱經名多取其簡,啟聖示此部經全名為何?(93‧08‧16)
聖示:菩薩戒經非一本經名,乃籠統稱之,涵蓋梵網經有十重禁、四十八輕戒,善戒經有三聚淨戒,瑜伽論之菩薩地品等,悉皆是修菩薩道所必戒。(太子元帥示)
再問:壇經中引述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見般若品)或「我本性元自清淨」(見坐禪品),何者為原菩薩戒經中的正確寫法?(93‧08‧19)
聖示:「我本性元自清淨」正確。(太子元帥示)
再問:於壇經機緣品有言:「僧智通,壽州 安豐人,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弟子粗覽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未尋及「三身四智」之明顯法要,若「三身四智」有出於楞伽經,則出自本經何章節?(94‧09‧28)
聖示:智通僧修行,不解「三身四智」,以為楞伽經有,實則無,故禮六祖求義。(太子元帥示)
壇經中有所謂「無相懺悔」,又有那無相頌等等用語,此其中「無相」者是何意涵?伏望聖為開示其中妙意。(95‧02‧23)
聖示:無相,簡言之,「心無所念,不執不求」。(太子元帥示)
壇經釋疑(四)
▲
壇經釋疑(四)
拱衡堂 太子元帥 登台濟世
於「元 古筠 德異禪師撰壇經序」中,有云:大師始於五羊,終至曹溪,說法三十七年;霑甘露味,入聖超凡者,莫記其數。此中「始於五羊」是何意?又「五羊」是指現今何處? (94‧07‧30)
聖示:「始於五羊」是指開始於五羊之城,即今山西 羊城境內五羊山。」(太子元帥示)
於「元 古筠 德異禪師撰壇經序」中,有云:惟南嶽、青原,執侍最久,盡得無巴鼻故,出馬祖、石頭,機智圓明,玄風大震。此中「盡得無巴鼻」是何意?又「巴鼻」是何含意? (94‧07‧30)
聖示:「巴鼻」,是彼時俚俗形容詞,乃「障礙」之意,因此原文一目了然。(太子元帥示)
有一無名氏壇經跋,常附於相關書籍後,今伏望開示二疑:
(1)「宋 太祖開國之初,王師平南海,劉氏殘兵作梗,師之塔廟鞠為煨燼,而真身為守塔僧保護,一無所損…。」此中劉氏指何歷史人物?
(2)「肉身迨今猶存,以後宋又加諡廣照兩字,元 至正已卯寺罹兵火,龍置因失。」此中「龍置因失」是何意思?(94‧09‧28)
附:補記無名氏跋一則(出自正統刻本卷尾):
宋 太祖開國之初,王師平南海,劉氏殘兵作梗,師之塔廟鞠為煨燼,而真身為守塔僧保護,一無所損,尋有制興修,功未盡,會宋 太宗即位,留心禪門,詔新師塔七層,加諡大鑑真空禪師,「太平興國」之塔。宋 仁宗 天聖十年,具安輿迎師真身及衣缽入大內供養,加諡大鑑真空普覺禪師。宋 神宗加諡大鑑真空普覺圓明禪師。本州復興梵剎事蹟,元獻公晏殊所作碑記具載。肉身迨今猶存,以後宋又加諡廣照兩字,元 至正已卯寺罹兵火,龍置因失。六祖禪師自唐 開元元年癸丑歲示寂,至大元 至元二十七年庚寅歲,已得五百七十八年矣。自大元 至元二十七年庚寅歲,至大明 正統四年,已得六百八十年矣。時,正統四年歲次已未仲秋八月中元重刊。
聖示:
(1)劉氏殘兵,即指後漢 劉氏。
(2)「龍置因失」,意指安奉六祖置身之處。(太子元帥示)
於「元 古筠 德異禪師撰壇經序」中有二疑:
(1)「一一妙義,發揮諸佛無量妙理,即彌勒樓閣中,即普賢毛孔中。」此中「即彌勒樓閣中,即普賢毛孔中」如何解釋?
(2)「德異幼年嘗見古本,自後遍求三十餘載,近得通上人尋到全文,遂刊於吳中休休禪庵,與諸勝士同一受用。」此中「通上人」是指那位禪德?又「吳中」是指那個地方? (94‧10‧03)
附:「元 古筠 德異禪師撰壇經序」之最後一段:
夫「壇經」者,言簡義豐,理明事備,具足諸佛無量法門。一一法門,具足無量妙義;一一妙義,發揮諸佛無量妙理,即彌勒樓閣中,即普賢毛孔中,善入者即同善財,於一念間圓滿功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惜乎!壇經為後人節略太多,不見六祖大全之旨。德異幼年嘗見古本,自後遍求三十餘載,近得通上人尋到全文,遂刊於吳中休休禪庵,與諸勝士同一受用。惟願開卷舉目,直入大圓覺海,續佛祖慧命無窮,斯余志願滿矣。至元二十七年庚寅歲(西元一二九○年),中春日。
聖示:
(1)此為形容詞,意為如彌勒淨土中悉是法音之妙,普賢菩薩是大願,故以此譬喻形容。
(2)「通上人」是稱通海上人;「吳中」指今江蘇省吳縣附近。(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機緣品中,懷讓禮拜六祖,六祖印可後謂:「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六祖如何得知此一般若多羅讖?又西天般若多羅與中土懷讓是不同時代的人,般若多羅如何預知懷讓有一足下為馬祖道一?(95‧01‧13)
聖示:佛有六通,六祖及多羅二菩薩又豈無之。(太子元帥示)
法寶壇經機緣品中,玄策云:「威音王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此中「威音王前即得」是何意思?(95‧01‧13)
聖示:意即此佛之前眾生即緣得悟証。(太子元帥示)
再問:據聞威音王佛為空劫初成的第一位佛,之前尚無佛住世;又此佛出世之後才有人類,開始有佛住世。此說法是否正確?(95‧01‧13)
聖示:此佛出世始有人類,但並非無眾生,此說正確,但解讀者有誤。(太子元帥示)
再問:承上問。若如是,玄策何以要說「威音王前,無師便可自悟自證」(這是一般的註解),既無人類出世,玄策此語豈不是空話?若非空話贅語,則玄策出此語的用意何在?(95‧01‧13)
聖示:意指此佛之前,此一空間佛俗不分,亦即大同世界,蓮花淨土。(太子元帥示)
北部劉善德叩問:五百萬億天子共建彌勒淨土寶冠,「天子」如何解釋?
聖示:在佛經言,此閻浮提地非僅地球而已,乃泛指三千大千世界,賢生可參閱南天遊記之大千圖覽。所以是每一天(意即每一處之主宰),如南天主宰。
回列表
凡有疑難諸如家庭、事業、福運、因果、身體而至為父母親長求壽等事
歡迎填寫聯絡表單或來電諮詢。我們將有專人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