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講義

  • 恭接著書懿旨

    本堂主席關 登台

    聖示:恭接 無極懿旨,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駕,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
          駕。

    欽差駕前董仙姑 降

    詩曰:頒宣懿旨到鸞門。開著天書萬世存。
       母駕親臨揮木筆。拱衡堂裡沐殊恩。


    聖示:吾乃頒示 無極老母懿旨,神人俯伏。

      欽  奉

    無極老母天母至尊懿旨曰:

        母居理天,無時不懷靈子之沉淪不醒,依蟠桃樹下淚汪汪,望龍華會上人空空。際值叔世之秋,天時緊急,人心不修,要待何時。雖曰千宗萬派齊力普渡,可惜缺乏指渡真章。

        母有首示靈鸞應運下凡辦道,居功厥偉。金鸞宏展道脈,雖有中斷道務之期,靈根深種不滅,乃幸有今日拱衡道脈之再推行廣及,為著天書壽世,普化拯渡原靈早歸理天。特此,不辭懿駕,躬親著書。茲由即日起己巳年六月初二日,木筆砂盤揮鸞傳真,開著 娘所親述無極心法真詮,題其顏曰:「修道講義」。為期半年完書,命由勇筆王奇謀主著,至希神人通力效勞,莫負慈心之深也。

    懿旨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己巳年六月初二日
  • 恭接著書玉旨

    本堂主席關 降

    聖示:再接凌霄欽差降筆,諸生守禮勿失。

    欽差太白金仙 降

    詩曰:直指心詮降世來。聖門重責志無灰。
       天恩廣沐輸誠報。普化三千善果栽。


    聖示:玉旨開宣,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居凌霄,統轄萬靈,三千世界,普渡眾生,查爾南瞻部洲豊原懿敕拱衡堂欽承 無極懿
      旨,開著「修道講義」天書一部,為 無極老母懿駕躬親降著。

    為勉爾堂神人之殊榮,亦維 皇母之體制,乃敕旨一道,命諸天高真在懿駕著書期間,各
      司其職,派命御林軍統帥 岳武穆王岳卿,領御林軍三千護駕及護法道場,命駕前 麻仙
      姑為陪著侍神,派懿敕拱衡堂主席關卿為堂務總司理神,派懿敕拱衡堂副主席觀音菩薩為
      總司禮神,派懿敕拱衡堂。 

        呂仙祖為副總司禮神,負責招待著書期間謁駕諸天仙佛,並命於著書期間,道場十里方圓,妖魔鬼怪不得擅闖,授岳卿誅仙劍,准先斬後奏。願爾神人共體 命,書成之日,論功行賞。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己巳年六月初二日
  • 皇母 序言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詩曰:降著天書到聖堂。吾神護駕帶禎祥。
          方圓十里皆寧靜。母駐揮鸞起瑞光。


    聖示:吾奉派陪侍護駕 無極皇母躬親降駕著書,三千御林軍遍佈十里方圓,各界神祇詣駕
          堂外候班可也。

    麻仙姑 降

    聖示: 母駕降鸞,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老母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序言

        夫,三期末劫,雖曰:人心不善所致,但天運使然,亦不無其關鍵也。  是以,有天時緊急之謂也。現值叔世之秋,天人普渡,五大教門共發同心大愿,宏開方便法門,普渡眾生。試言,千宗萬脈各自立論,則其宏效,微而不顯彰也,凡有闡述道理,解析教義,則乃為開迷啟智;為普渡眾生之第一步。尚可欣慰者,九二原靈諸兒女,以普受點渡之所,歸依向善,立德進修道程。惟可惜者,修道並非僅止於明理而已,以致產生許多道中兒女迷惑徬徨,受劫魔考,苦而退志。

    不忍坐視道子根基毀於一旦,乃針此而者書,詳述道之整個過程,注重實際理論,以道子
      最容易受挫及最能接受的文體闡述,以協助諸兒女圓滿道程,回歸無極龍華會上共團圓。
      再則,書中有一要義,將道程分階段,歸類成章節,而又一氣貫穿,使閱書者能如身入其
      境,大有收獲,是 娘所深冀者也。

                                                                             
    天母至尊 降於豊原懿敕拱衡堂
    天運己巳年六月初五日
  • 第一章 前言

    修道講義 天時緊急 母傳心法

    御林軍主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六月初九日

    詩曰:風雨欲來夜色陰。鸞門磬韻振清音。
       兩班仙佛迎娘駕。各盡輸誠抱孝心。


    聖示:皇母懿駕躬親著書,雖逢今夜陰雨,十里方圓內,神祇亦各盡輸誠來迎 母駕也, 吾
          職司所在。

    麻仙姑 降

    聖示:恭接懿駕,神人俯伏。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今日已是正式著述「修道講義」一書。

      第一章 前言

        大道傳世,非只救靈救苦而救世,乃更有深層之意義,以大道完成天地同體,三才不分,大千世界即如無極聖境之用意也。故,道傳人世,每有更替,如眾所周知之名句「時運變遷法亦遷」之道理,其間含蘊,即乃代表道之普化,因應萬千也。試觀天下五大名教「儒、道、釋、耶、回」,雖各有其一貫之教義傳世,但自創教以來,法門萬千,隱顯不定,即乃明證耳。

        際值天時緊急之秋,蒼生自墜沉迷。 娘哀靈兒之不醒,乃直傳心法,闡述道程之波折劫厄,以及如何打破困境完成全程,為修道講義之由來也。
  • 第一講 概論(蛛網)

    第一講 概論(蛛網)

        修道有如一面蛛網,雖然糾結繁複,但卻有其蛛絲可尋;換言之,修道亦如尋蛛絲,雖其路途不同,但終可到達目的地,萬流歸海,殊途同歸。修道者如果能夠仔細而定靜的去看蛛網,一定對修道的過程有很大的心得。

    再深入解析道程:各教法門不一,聯結而成,即如一面蛛網般的複雜,而身入其境者,感
      到迷惑;但是,旁觀者卻是很清晰的可以看出。身入其中者,如果一步步循絲跡而行,定
      可到達中心點,今日著述本修道講義的用意,亦即是在各教修子的道程中,雖然會有不同
      法門,而遭受不同挫考。

        綜此而言,直指一條道路,讓諸兒女行走完全的道程。
  • 第二講 細目(剝繭)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六月十二日

    詩曰:陪駕南來逸興悠。著書立論啟群猷。
       凡黎修子勤研悟。會上龍華願可酬。


    聖示:護駕著書,吾之職司。眼見 老母躬親降著無極寶書,深願世人珍之、研之、悟之
          也。

    麻仙姑 降

    聖示: 皇母駕臨,神人俯伏。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二講 細目(剝繭)

        際值叔世,道傳火宅。如今諸兒女修道,不論時機及客觀因素,均已極為便利。因此,亦因便利而產生輕忽,不能珍貴而重視的心理,反而使得修道的過程,增加許多不必要的困擾及挫考。

        試言,古代修道者,必須斬斷情緣,空洞情結,甚至不惜以身殉道,有者遁入深山大澤,潛修數十年,始有登堂入室,或者窺其奧妙之境。但時代變遷法亦遷,今日修道者,因應方便法門之普渡眾生,已不再侷限於出世的先修過程了。相對然,入世的修持方便,可是也因為入世,而不可避免遭受世間情緣的困囿。

        為了達到入世修道的方便法門,特擬定一個環環相扣的步驟,讓諸兒女知所遵循,突破而克服道程中種種關礙,完成最終目的;這些步驟將分成五章,逐一解析。甚願諸兒女仔細研閱,研而有得,得而實行,則理天中母子相會有期矣。
  • 第三講 結語(開雲見日)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六月十六日

    詩曰:星夜風徐氣色宜。伴隨懿駕下丹墀。
       天書造作醒迷路。圭臬堪成警世詞。


    聖示:吾期期伴隨懿駕,降爾懿敕拱衡堂,欣見諸賢生參鸞效勞之虔誠,定可上感母心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 皇母駕臨,神人俯伏。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續著書。

      第三講 結語(開雲見日)

        既有如是考,如是苦,道果如何成?這就是為 娘開述本書的用意。首先,將五大步驟,以為本章之結語。

        修道如果能夠實踐下列五大要素,縱然在其技巧有所偏頗,但正如前面講述中,每一條蛛絲都有其跡可尋,都可到達目的地,所以,不要離正道,也就可以了。這五大步驟,其實均有其脈絡相連,亦即其本質有相互為表裡之作用。換言之,當你一踏進道程中,可以一氣呵成的貫穿它,關鍵於是否能夠體悟為 娘本書的內涵。

        「啟、行、考、劫、修」即是整個道程及其段落轉捩點,爾後每個字,將歸類成一章,不等數講,詳細解析它所代表的含意,以及修道子在這個字的過程中,所遭遇的現象,再作總結論。深願世之諸兒女,耐心細心的研閱,將有絕對裨益於道程。 
  • 第二章 啟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六月廿六日

    詩曰:落雨霏霏夜色濛。聖門筆動似如風。
       著書覺路頻開晦。普渡黎民學善衷。


    聖示:台疆寶島連日來,雨下奔騰,幸爾賢生效勞著書不改其志,實有可嘉之處。

    駕前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懿駕親臨,神人俯伏。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二章 啟

        「啟」這個字,是代表開頭。兒童初就學,學認識字,道理是為啟蒙。  是以,在道程中的第一步,也要如學童受啟蒙般的必須要開導道理。而啟道的工作,當然是道程「先進」給予「後進」啟迪。

        綜此而言,「啟」這一個工夫,如果能夠落實而紮深根基,對於往後的道程,助力將是絕對的肯定。

        而要如何才能夠作好「啟」的這個工夫,並不是以浮面的理論,或者老生常談的舊調所可奏功。應該是因人而異,針對每個人的缺失,或者迷惑,加以啟悟,才能夠達到效果。
  • 第一講 啟與悟

    第一講 啟與悟

        「啟」、「悟」,有人將它分成兩件事,也有人將它混為一談,實則,在「啟」的這一章中,啟是理論,而悟卻是實踐。故,將它分開成兩個單元,在道程中受啟,有了初步對道的認識,就必須有悟的工夫,因為悟是一種智慧的成果,了悟越多,智慧愈高,也就是各教門,均有「悟」這個境界的原因所在。

    何以將「悟」列在第一個階段呢?那是因為修道是一種很智慧的行為,所以,剛一開始必
      須受啟蒙,才能產生智慧,也才能面對愈往後愈複雜的道程。
  • 第二講 鸞門如何實行啟的課目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六月卅日

    詩曰:風吼山河動蟄龍。鸞門振筆有文宗。
       開堂闡教傳天道。屹立明燈透霧濃。


    聖示:台疆寶島處於風暴易侵之際,幸有扭轉之機,氣流引向,將可減輕其力,此乃善聚禍
          避之理也,尚希世人明而勉之。

    駕前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懿駕親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聖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二講 鸞門如何實行啟的課目

        身在鸞門,因以普渡眾生之職志而實踐,所以,屬於入世的作為,也因此與眾生的接觸層面,廣泛而普及,在面對面的溝通中,遂行啟的工夫易,而其效大也。比如說:鸞門著書普化,提供世人造功、行功而積功的機會。相對的,一般眾生能喜捨財施來到鸞門之中,就與聖門鸞下有頻繁的接觸;又如鸞門濟世的項目中,提供世人面對仙佛求解災厄。

        一般眾生對於鸞門濟世所抱持的心態,是因為鸞門負有著書普化之使命,神格比一般神壇宮廟為高,容易產生親和之信仰理念。鸞門以此二項道務來面對眾生,就應該有下列二大項的準備,來為一般眾生引進道程的先奏─啟這個工夫,以達成聖門普化眾生,進而成全眾生,邁入道程中。

    其一,眾生有難,智者代解,這是說先覺之修者,珍惜道的可貴,體悟道的奧妙,產生智
          慧。對於士農工賈、一般眾生的日常疑題,能夠有較客觀的看法,所謂當局者迷,旁
          觀者清也。所以,對來到堂中求解的眾生,聖門鸞下,必須先讓眾生對你產生親和
          感,而欲達成這個效果,就是誠懇與耐心,這是第一個接觸,也是鸞門所獨特有的機
          會。

    其二,在眾生的心念中,對鸞門產生好感,見到以助人為基本的使命,人均有同化的心理,
          樂於以稍為付出,而卻能得到很大效果的榜樣來學習;那麼,在潛移默化中,灌輸了
          人人相助的道理,也就達到鸞門所欲藉面對眾生的機會,傳佈啟的訊息,深入人心。

        當然,如果有很好的機緣,眾生中有善根較佳者,從受助而助人,進而受鸞門先修弟子的引渡,從此邁入道程,這是不乏其例。在這個時候,啟的工夫,就必須要由啟開道理為著眼點。

        為什麼分兩步驟解釋啟的作用呢?因為一般眾生,理論不見得比身體力行的實踐有用,如果一味以理論,反而可能使他覺得聒躁不休。當一個人靈慧開啟,才能動之以理。
  • 第三講 佛堂如何實行啟的課目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七月初七日

    詩曰:瀟湘夜雨聽濤軒。臨瀑橫虹景色渾。
       騎馬東來人逸興。揮鸞振筆降鸞門。


    聖示:夜雨欲來,空氣中或多或少瀰漫一股濕氣,跨雲踩虹,四處遨遊,亦乃逸興遄飛,惟 
          吾身負護駕之職,不敢逾越,亦希賢生同心效勞,期待功成之日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懿駕親臨,神人恭接俯伏。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三講 佛堂如何實行啟的課目

        綜觀目前佛堂傳道,有開荒墾道的趨勢,這是一種分支源流,廣佈天音的作法,值得稱許;但亦因此有一個問題,道子不可不注意,凡諸開荒播種,是千秋萬世的大計,奠基不可輕忽,亦因此對於「啟」的工夫,須特加注
    意者,如下:

    其一,注意風俗習性,在國外開荒的道子,必須因應當地人習性了解,始能不抵觸。不抵觸
          不會招致反感,道之訊息,傳佈容易也。

    其二,針對其民族性,應用於其理性之外的信仰,解析本支宗教之與其民族性不悖,則易收
          其效也。

        在台疆寶島各佛堂之引渡新進,大多以禮節為先,繼而灌輸道理,此種方式,收效甚宏。惟際此叔世,道魔並降,分紊雜亂之時,應用之法,或許可以改變,不再擇執於守舊。

        蓋,三期結算冤親,各找其主,單以道理相啟,恐未能收其宏效,若有以啟諸冤結之祈禳,默誦驅除業障等基本法門,對本支道脈之宏興,將倍收其功也。
  • 第四講 受啟之益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七月十日

    詩曰:道子修持志必堅。輸誠悟理可無偏。
       願得真如圓內性。能教功果證凌煙。


    聖示:修道內性謂之煉,功德謂之行,人能內外兼修,道程可減少許多波折矣。世人宜悟而
          勉之。

    駕前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駕臨,神人俯伏。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四講 受啟之益

        盤古一斧開天闢地,乃為至剛所凝,葛鮑雙修同列仙班,乃陰陽相輔相成,故,至盼靈子悟。

        道之剛柔並濟,包羅萬象,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藏一粟,須彌雖大,乾坤之一粒沙耳。大道無名,山川河嶽在所包容,而此間之伸縮,收放之自如,則乃大道之深涵也。而欲求探其竟,則不可不慎於奠基工夫也。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又云:萬事起頭難也。 娘之不辭口舌,費心舉述,乃為強調受啟之重要性也。

        再如:盤古開天闢地,一斧之下,凝兩間至剛之氣,取混沌之濁,鴻濛立判,始肇陰陽,天地既定,即造陰陽,乃衍生太極生兩儀,兩儀定位,陰陽分明。進而衍生四象、五行、六爻、七星、八卦、九宮而萬物生焉。此之能亙古不滅,端在當初一斧開天闢地之功也。故一般眾生進道之初,能受啟蒙,則如此一斧之功,將生生不息,邁入光明康莊大道也。
  • 第三章 行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七月廿一日

    詩曰:統領貔貅百萬軍。沙場轉戰耀奇勳。
       流傳青史名垂世。大漢天聲處處聞。


    聖示:古來名將功高業偉,捍疆衛土,保民福祉,則千秋萬世名垂青史。身為武將者其榮有
          自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駕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三章 行

        行,不以怠惰喜惡等諸情緒而退志;行,不以貪痴執妄等諸意念而廢其德。終竟其功者,乃身心如一,實踐不違,如履薄冰於正善,似戰戰競競於險惡之地。何以無志不克行,無德不能行?俱因其功非一蹴可及也。欲了此段工夫,除於至正之地外,尚無以克明緣之境也。

        身在俗世,因緣際會,總難免橫生枝節,故完行之功,則如處於萬丈波濤中之小舟,易被翻覆,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關鍵俱在其德與志而已。
  • 第一講 行其功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七月廿四日

    詩曰:周天運作本當然。七政相成氣息牽。
       記此真修恒不滅。循環定理志無偏。


    聖示:天地有七政,人身有三寶,日月如明燈,雙眼照視清。修道子明理悟真,莫執莫偏。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駕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一講 行其功

        行之見其功效何在?乃恒之而可見,乃誠之而可現。即是不因不能恒而退志,敗其前功也。即是誠於中、行於外,乃有真誠,而不因德廢有所敗也。

        行之功,除由誠信立德之中可得者,其志乃是持恒而行之後盾也。解析至此,諸兒女或許未能了解「行」乃何謂也?「行」之謂於人,乃動之詞也。引伸於此,即屬外在功德也。故,須其志「誠」,得始克見其功效也。

        承續上一章,則是修道子自進入道程開始受「啟」後,正邁步於道程之途,「行」不可不踐,亦即道子於道程中,行之功亦「成、敗」之初基耳。
  • 第二講 如何確切而行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八月六日

    詩曰:侍母著書降道場。迢迢雲路起霞光。
       願期俗子多明悟。研悟勤修道德章。


    聖示:倏忽之間,歲月流逝,人生以此應有了悟。時光之流逝,事物之變換,絕非人可自
          主,能自主者,唯修道之心而已。勉之哉!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 皇母降臨,神人俯伏。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二講 如何確切而行

        行既為恒久性,則其過程當如何是?凡諸受授之得啟迪之學均在其含括也。淺言之,即是道程中之第二階段。從受啟後,對道之體認,進而嚼味消化,進而吸收成為己用,才能從深深的基礎中,奠下未來越來越高的成果,這就是行的意義。

        然則,實際而確切須行者,其重點又是如何呢?即乃子所曰:「溫故而知新」。須將第一階段之所得完全的理論中,走出一條完全的行動。亦即以所知所得而恒心,誠德行之也。
  • 第三講 行之所行‧厥無所缺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八月九日

    詩曰:派侍凡塵駐道場。諸生奉聖志心長。
       修功立德無推諉。共慶他年返理鄉。


    聖示:人間雖苦海,聖門似慈航。諸生好自為之,他年龍華會上自有一席之位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駕臨,神人俯伏。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三講 行之所行‧厥無所缺

        行之過程,若能克盡其華,而盡收其功,則於道程之整個過程,不啻大溝中央有塊踏腳石,越溝無虞失足也。

        何以如此得其功耶?乃因整個過程五大階段。第一階段屬靜,第二個階段屬動,第三階段屬變,第四階段屬總結,而至第五階段,才可窺其堂奧。是以故,「行」乃是一種動的工夫,必須去實踐也。因為動乃行諸於外,最易立判高下好壞,故亦為整個道程之轉捩點。亦即如:欲越溝得踏腳石,則易如反掌。

        今日一再強調者,行須實踐,以所知之道理、所立之道德,恒持實踐,始克其功也。
  • 第四章 考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八月十三日

    詩曰:暴風疾雨襲台灣。強勢氣流欲叩關。
       洗濯惡氛甘雨露。今宵熱志喜難刪。


    聖示:一番風雨來,喜見聖門諸子不遏奉聖效勞之心,有此心志,道務大有可為矣!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天母至尊懿駕降臨,神人俯伏。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四章 考

        何謂「考」?考之如何?不考又如何?

        夫,道即學也。學子期中有考,以判定學習高下;道子過程中有考,庶可見道程之進退。故道程有考,乃知改進,及去非行是。不考,則如同學子無分,枉費一學期般白費道程之修持,而考之於人,於各教門亦均有所不同。

        泛言之,凡是道子與士農工商等各行各業,只要生在人世必有所考,如商人有利考,如農人有順逆之考,工有技術得失及情欲等基本考,而仕途者受考,亦有官途浮沉等之富貴考。當然,此乃列舉其一二之例而已。不論是誰,經考不挫,均得其進。僅止於考中得道者,亦不乏其例也。

    嘗聞道子怨考,甚至有云:修道須受考,何如不修道,此乃妄言也,不知,道之考乃精進
      道程之最佳法門。凡抱此不對觀念者,應細加研閱本篇之前言,考之為何謂,庶能破除不
      正理念,而達到心平氣和接受道考,而邁進更深道程。

    懿示:今日拱衡諸子冒暴雨夜接駕著書, 娘心大慰,俱此心志實踐而行,何患拱衡道務之
          不普及乎?特賜慰勉。著令關卿各予加記各子五十功以為勉。另接駕神祇,著令功德
          司神彙報 南天,敘錄加勉。
  • 第一講 考的境界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八月二十三日

    詩曰:三千世界惱人煩。愛欲貪嗔惡本源。
       勉爾靈根增慧覺。程門立雪悟真言。


    聖示:人生苦惱無休無盡,為期超生了死之因緣,靈根不昧,庶得增長慧覺,始克達此心
          願。古人求學,不惜千里奔波,而拜入名門,今人求道,道場遍佈,則世人胡不勉之
          耶!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降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一講 考的境界

        依序而定,高下而行,天時、地利、人和、五行、六合,俱為考道之內。道子修持,不論在何種階段,進退之間,俱有其考。故,考乃無所不在,不分時地,不分道脈,凡知進修,即在所考之列。因而,考非刁難道子,實乃使於令道子自明於道程之突破,而珍惜於道程之成就也。

        淺言之,於道中辦事人員而論,不論先天佛堂,或者普化聖門,如若辦事人員之道程一帆風順,無考無挫,則道心易鬆,意志易懈,養成槓高心態。正如太平盛世易衍生腐敗吏治之道理相同。

        換言之,如道子時時有接受挫考的心志,則愈挫愈堅,愈考愈進,則終能擔當更鉅大的使命。因而考的境界,乃在於令道子能更圓熟堅忍,生為道之心也。
  • 第二講 考劫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八月廿七日

    詩曰:化雨春風及世人。啟開智慧悟親仁。
       無邊苦海慈航泛。願力相成庶可臻。


    聖示:靈墜惡障,沉淪不拔,端賴一念不泯,庶有回頭之日,此一念即須平素善加修持。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降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二講 考劫

        考有起,亦有劫,過程縱然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應用於此,亦屬合乎理論者也。

        是以故,應以平常心去面對它,而以競爭之鬥志去克服它。當然,能夠本此而行,絕對能夠減輕許多不必要的壓力。可惜,有許多道子均不能坦然的去面對。相反的,竟有聞考色變,甚至有聞考退志者。如此,枉費求道、聞道、修道的苦心, 娘殊可嘆。唯此,乃願諸兒女有所體認。何謂修道?即乃借假修真,借修道之功,以求靈性永恒不滅。而在此蛻變的過程如何才能使靈性漸次甦醒,唯有每階段的考,才能夠顯現靈性受到道的呼喚,而逐漸從束縛中解脫,從渾噩中清醒。
  • 第三講 考道心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九月七日

    詩曰:綸音遍佈在台疆。丕振綱常啟義方。
       願爾世人勤勉學。大同境界邁康莊。


    聖示:各大道場及各教門之普渡宏開,乃為上體天心,以作世道人心之匡正。嘗有以大同世
          界為目的,則人心均善,不可不彰,始能抑惡揚善,達到永息干戈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降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三講 考道心

        無考不成道,受考不挫,道心永固矣。

        唯考考何謂之?道考又何須止於道子;考與劫之受挫與磨難,其間又有何等牽連?道無名,視之不見,摸之不著;以考顯道之用意,則如以奸顯忠之意也。故,入道者若能以受考而突顯道心,則心境更近於道之本質矣!

        道程中諸般牽掣,除以上因素外,仍有一重道子疏忽而未加用心研究之內涵存在,即道與天地同生,與天運同行,而其數乃亦同由奇偶變化相生相成。故,亦受大自然間,諸如:七政及各星糸之變化牽引,產生變數,傳於世間,再受人間善惡所帶動,過程變質,乃成考。故,人受考不盡雷同,亦因而明證,天地人及人身小周天,與天地大周天,均息息相關無誤耳!

        基於此因素,人若不知修道,則易受大自然之煷所毀滅。而若知修道,受考之心須堅誠而明悟。雖不必逆來順受,亦必須勇敢克服。道考乃考心,雖有藉重某些實質行為,但其意首在心志而已。「劫」卻相反,乃實際之磨難以阻道程,故道子多敗於此關。
  • 第五章 劫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九月十一日

    詩曰:祥雲倏忽下凡塵。木筆揮鸞勸世人。
       句句珠璣深意蘊。傳真正理啟迷津。


    聖示:仙佛批訓,無非勸世之文,砂盤傳真,盡屬醒迷之句;世人多加研閱,必有所得。得
          之能行,將可種得無邊善果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降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五章 劫

        嘗聞「在劫難逃」,又云:「劫數天定」,此中「劫」字所指,一為波折,另者即屬受創,惟其意均屬於一種傷害。為何在修道過程中會受「劫」,此乃肇因於前因,再延續於此世之行為,而扭轉關鍵,卻在於個人之善惡,乃至於靈慧。換言之,「劫」乃屬於一種整體性的空隙所產生之變數也。曾有語謂「劫因公式」,此種公式,即為上述所列之,從無形牽連到有形而貫穿一氣。至於「劫」在修道子的影響,以及如何避劫,更甚至於如何借劫成道之古今論,待本章之後再逐講解析闡述。
  • 第一講 劫之影響與修道子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九月廿一日

    詩曰:善德存心澤永長。修身學道研良方。
       蒼黎墜陷無邊苦。丕振綱常掃劫殃。


    聖示:人一旦墜落於無邊孽海之中,則自拔乏力也,端賴於醒迷壽世之言論及書刊,以作振
          聾啟瞶之教化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懿駕親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一講 劫之影響與修道子

        嘗聞世人譏評道中人,有曰:心向道人持齋戒,可惜身體多病魔,甚至有意外之災,更甚者,家庭不睦,事業失敗,諸此種種,不一而定,則神佛為何不佑?更有道子在道程中屢受劫難,憤而退志,並怨尤曰:修道多劫,歷劫之成果,視之不見,亦屬未來之無形所得,而目前卻受苦受難,何如不修道,由此而衍生一個問題。

        劫,實乃對道子一種實質之打擊,以此而磨體膚,藉而堅其心志也。唯因此,始有產生道程中謗道事情,口業累積的道程缺點,更因而對道子增加不少困擾。

        是以故,在修道子道程之中,劫之一關,乃是一個突破的瓶頸,更因為劫的層面很廣,諸如:財劫、情劫、身劫,俱是針對人性的弱點橫加打擊。

        所以能夠在道程中堅毅的去面對劫關,道可成;相對然,必敗於劫關之中。而劫又是如何形成?留待下期講解。
  • 第二講 劫之由來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九月廿五日

    詩曰:堂堂旗鼓振中州。勸世醒迷啟後猷。
       聖地鸞音傳十地。書成圭臬似春秋。


    聖示:有識之士,賢能俊彥,上體聖教普化之職,各自貢獻己身之長,匯聚成力,則普化使
          命差堪廣佈,達到啟迪人心向善、向道之志可成矣。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駕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二講 劫之由來

        道魔並降乃理所當然,此為天運進行中一個定數,其用意即乃去蕪存菁。

        淺舉一例:若無秦檜之奸與惡,何能顯出岳武穆之忠與勇。魔降,即乃顯道之貴也。而魔降塵世是將世間善氣混濁,乃為必然之理。大地之間,寰宇之中,充斥善惡兩氣,必然時有摩擦,乃產生一種現象;善氣高,道脈必興,此亦與陰陽電摩擦產生光亮之理同,而惡瘴多,善氣隱,必然產生劫數也。

        故,劫之由來,本此之理而生也,唯劫數因而轉化成針對某人、某地或某事,其理何在?乃因道脈興而道緣必顯。然則各人均有其道緣,兩者相生相成,與魔惡之氣瘴相抵觸,因而這些劫數,即是針對所抵觸之道緣而牽纏。正如每個會元中,均有些知名古佛金仙主宰天運人世,而其餘未知名之古佛金仙尚不知凡幾之理同,均以各有所本之原則也。

        劫之由來既明,道子心中當須有所警惕。蓋,劫與道僅為一線之隔,若不能深以為戒,則道程中陷入萬劫不復之境者多矣。
  • 第三講 如何避劫及藉劫助道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九月廿八日

    詩曰:星輝月耀太陽光。大道宏揚遍十方。
       世事滄桑多變化。永恒至性善無窮。


    聖示:靈性不滅,善性難泯,人生在世所憂者,良知不再。否則,縱然一時沉迷,亦有回頭
          拔救之門。唯願世人莫執著,冥頑不化,則終可自漩渦裡脫身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懿駕親臨,神人俯伏。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三講 如何避劫及藉劫助道

        劫數既是氣數所成,則人之氣數亦與之相互牽引。在道程中所受劫數,亦因道緣及本身氣數雙重糾結中,其變化機率更高。然則,相對的好壞運數,亦相對增加於道子身上。

        淺舉一例:某子有劫,於某夜須應身。斯時,某子乃辭謝一切應酬而赴道場 效勞,剛好就避開一劫,這是因為奉聖效勞,及學道心志提昇了氣數,而使劫數退開。當然,學道效勞心不夠堅定,或者行功立德不夠,凡事均在模稜之中,那麼,劫數必然乘虛而進,也是道子易受其劫之因。

        是以故,避劫之首要,乃在心志須堅,效勞行持必勤,先鞏固己身氣數,亦即建設一道無懈之防護網,乃為最佳之避劫法門也。又云及,行功立德此乃行善因之端,既種善因,即可得其善果,亦屬避劫之好方法。

        蓋,以外在修功立德之善氣,而引契天地間之善果輪迴,無形間亦深植己身氣數之不受變化,乃可避劫也。 

        再言,劫既是侵害之事實,又如何可藉其而助道呢?古時修道人,有所謂藉「五行劫」而成道,甚至,兵解肉身而成道,其理即在於此也。劫數於道子雖有百害,但仍有其一利,即是劫數屬氣數所支配。故,修道子不但因此可避劫,更甚者,道果將成之際,測之劫數之將臨,而藉劫而成道,但此乃為更深一層之心法,留待有機緣再作詳述可也。
  • 第六章 修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十月初十日

    詩曰:輸誠心志喜參鸞。著造天書正異端。
       廣佈流長恩佈遠。修身學道有何難。


    聖示:皇母懿駕躬親降臨貴堂,著造「修道講義」一書之時,眼見神人輸誠之心,尤有各地
          參鸞善信,均將可沐宏慈恩波矣!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降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六章 修

        修的字面意義很廣泛,不只道要修,尚有身須修、性須修。甚至,在每個行業中都有修習的必要。是以故,修只是一種必要的條件及實踐的過程而已。可是,在本書的分類中,為何排列於最末一項呢?那是因為修道的過程,是一種無法實質或者眼前即可得到好處的過程。所以,必須先把理論解析清楚,再來談及這個修字。修道並非口中說說,就算是修道。從修道開始的第一步即是在行走了,而每邁出一步,所必須實踐的項目,才能凝結出修道的成果。

        淺言之,如果道門中人沒有讓人感受到道氣,那麼,他修道的功夫,必定尚未達到某種水準之上的程度。是以故,修可以分成三大項目:

    ◎「修身」包含心性、德性。

    ◎「修欲」包含於付出奉獻。

    ◎「修理」產生智慧結晶。

        而這三大項目的實踐,才有修道人的所可能凝聚的道氣,即如俗云之所謂:「仙風道骨」。爾後再逐講解析三大項目。
  • 第一講 修身修德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十月十三日

    詩曰:群英薈萃振人文。磬韻鐘聲聽入雲。
       木筆傳真書著造。醒迷壽世淨魔氛。


    聖示:木筆傳真,開著天書,欣看神人輸誠效力,有此恒心毅志,則未來書成普化之功效,
          已可見一斑矣。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懿駕親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一講 修身修德

        修道,修什麼?不是修玄虛,不是修神通。

        道本無名,所有顯象,均屬著相,則易執而迷矣!若修道排除執迷,則可復我真如,回現本靈,亦即真正達到天地人三才同體之不生不滅境界。

        是以故,在此過程中,必須由人本身之自我修起,自我乃為真性,受後天污染蒙蔽,必須祛除,即是修真也。人一入後天劣根性萌生,德乃不彰,於焉產生惡行。所以,修必須先立德,德立,近真,即復本性也。

        但是,德,其義何在?五教雖有不一之說法,但綜合歸劃即可以不私己利於眾生之行為。故,立德之工夫,首在拋棄自私心,才能夠進入修的道程。總之,以修道子的心態及對道的體認,加以他的行為,就可以判定出一個人的修持深淺。所以,修德是一種道程上的奠基工夫,修子不可不慎。
  • 第二講 修欲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十月十七日

    詩曰:序入寒冬夜氣涼。鸞門闡教志偏昂。
       代天宣化醒迷輩。壽世牖民振義方。


    聖示:節序雖入冬,夜氣漸涼,但聖門闡教及眾生效勞之熱忱,卻未稍減,可喜可賀也。據
          此而言,則普化道務之進展,肯定而樂觀矣。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降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二講 修欲

        欲,雖屬心念,但其動機乃受蠱惑而產生為被動,故可將之抑制,甚且消除。而其過程,修即乃必須轉移注意,比如說:身處繁華世界,酒色人間,為貪圖享樂,必須有名有利,此即為一種慾望。若將此慾望,在將生未生之際,去消除它,將是事半功倍。所以,必須讓它不在人心生根,唯有將注意力轉移。那麼,具體的做法,就是避免受它的動機感染,也就是說當人處身於花花世界時,應該避免投身陷入它的深層漩渦。然後,再將精力奉獻於有意義的工作,這樣可以一舉兩得,除了避免多餘的精力,去投入聲色之娛,產生擄獲名利,而增加享樂的層次外,更有實質的參與有意義的活動,為自已作更進一步奉獻的肯定。

        引喻至此,「修欲」就是一種克制己身不當念頭的工夫,而更可以借著它而將轉移注意力所多餘出來的精力,實際參與善行。諸兒女必須明白,「欲」雖然是一種沒有實質物體的理念而已,可是,當它纏上你們時,卻會越來越擴散,甚至整個將你們吞噬。所以,必須先防止它的產生,才可避免它;也因為要避免它,你們一定要多作一些善行。因為這樣,不但可以消耗多餘的精力,避免沾染上它予以可乘之機,更可以行善來培養淡泊之心,而淡泊正是欲的剋星。
  • 第三講 修理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十月廿日

    詩曰:天人一志策同心。覺路宏開教化深。
       振瞶醒聾憑木筆。中流砥柱賴儒林。


    聖示:聖門傳真諸天寶訓,以宏開覺路,引渡迷津。是以故,助道弘道之善緣頻現。際值三
          期,深願爾等聖門諸賢戳力以赴,以期不負天心之畀望。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老母降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三講 修理

        「理」乃一種智慧,修道子在修道過程中,不可不明理。故,修道中「悟理」這一節,乃是一節很重要的課程。

        因為,修道不悟理,會成為盲從;甚至不悟理,則智慧不開,容易偏入歧途;亦有者,理認不清,一知半解中,修道竟修成入魔;是以故,修道必須將「悟理」這一節,牢記在心中,體悟而認清:「道」乃康莊坦途、光明仙境也。

        淺舉一例而言,修道子因何知「道」之可貴,必定從善書或者佈道宣講者口中得知,但此僅為一個開頭而已,進入道程仍然一片迷茫,就在經年累月的摸索探討中,逐漸了解「道」的意義,這個過程就必須認清真理,體悟正道;因為從一無所知中,僅靠別人的灌輸或者自己從書中探討,很容易定型,而好壞亦由此判定了,就像每一張白紙可任意畫上任何色彩,即變成任何圖樣的道理相同。所以,修道子於「理」的修持體悟以及辨認上,必須痛下苦功,庶免受到事倍而功半,甚至枉費進道的善慧根基及苦心。 

    特在此例舉幾點,以供修道子做為警語。
    • 「理」雖有各種說法,及正反兩面的意義,但它絕不會引人入迷。所以,當修道子體認一種道理而產生迷惑時,就要戒慎。
    • 「理」是智慧,所以它是中庸,不偏不倚。如果修道子接觸的道理,是偏激極端,那麼遠離它。
    • 「理」是放諸於四海皆準。所以,修道子不可以堅持己見,必須以大家認同的理論來認同它。
    • 「理」是平實,可以使人冷靜。所以,修道子接觸的道理,如果故弄玄虛,那麼不要探討它。
    • 「理」必須有個結論,才不致於不知所云。

        所以,修道子切不可斷章取義,更不可武斷。接觸到這種強詞以奪理時,立刻將之從記憶中消除,以免受到干擾,而成先入為主之成見。
  • 第七章 總結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十月廿四日

    詩曰:寶書降著遍凡塵。句淺意深研味真。
       勉爾世人宜悟覺。道程邁進上天垠。


    聖示:「修道講義」一書已近著作完畢之日,雖然 皇母將書中文句力陳淺白,但分章講
          解,使道程之整個脈絡連貫,而予閱書者可逐一理解,不若一般書之散述。而道程之
          諸般過程,更以舉例佐證,可使閱者更有心得矣!深願世人研閱之際,能得有所獲益
          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懿駕親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七章 總結

      第一節 結論(一)

        今日為何降著「修道講義」,非為世之兒女不知修道而勉勵向道;反之,今修道者眾,只是道程挫考而產生迷惘也。因為,時值三期,天運有定業劫、因果、恩怨速報之定論,產生頗多敗道之障。是故,乃有「修道講義」之著也。

        為何書名「講義」?「講義」者,乃模擬考題,擷精去蕪,提出重點以供參考,因為修道之「講義」即乃重點提示諸兒女道程諸般事項也。五大步驟各有其主旨,而更有對道子頗大牽掣力之關礙等,因而特予分段逐講,以作說明也。

        總而言之,「道」可使肉身成聖,靈性不滅。故,道乃永恒光輝,但其實質又是如何?少有透澈其詳者,故,「道」容易使人產生虛無飄緲之概,故 娘以具體闡述之,佐以道子在道程中,最易受到困擾之問題作解析也。唯願世之諸兒女能夠明白,為何有「修道講義」一書,因為「道」是絕對珍貴,而無有代替者,亦因此,只有親近它、學習它,才有可能得到它。本書就是為娘送給世之兒女得到它的禮物。
  • 第一節 結論(一)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十月廿四日

    詩曰:寶書降著遍凡塵。句淺意深研味真。
       勉爾世人宜悟覺。道程邁進上天垠。


    聖示:「修道講義」一書已近著作完畢之日,雖然 皇母將書中文句力陳淺白,但分章講
          解,使道程之整個脈絡連貫,而予閱書者可逐一理解,不若一般書之散述。而道程之
          諸般過程,更以舉例佐證,可使閱者更有心得矣!深願世人研閱之際,能得有所獲益
          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懿駕親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七章 總結

      第一節 結論(一)

        今日為何降著「修道講義」,非為世之兒女不知修道而勉勵向道;反之,今修道者眾,只是道程挫考而產生迷惘也。因為,時值三期,天運有定業劫、因果、恩怨速報之定論,產生頗多敗道之障。是故,乃有「修道講義」之著也。

        為何書名「講義」?「講義」者,乃模擬考題,擷精去蕪,提出重點以供參考,因為修道之「講義」即乃重點提示諸兒女道程諸般事項也。五大步驟各有其主旨,而更有對道子頗大牽掣力之關礙等,因而特予分段逐講,以作說明也。

        總而言之,「道」可使肉身成聖,靈性不滅。故,道乃永恒光輝,但其實質又是如何?少有透澈其詳者,故,「道」容易使人產生虛無飄緲之概,故 娘以具體闡述之,佐以道子在道程中,最易受到困擾之問題作解析也。唯願世之諸兒女能夠明白,為何有「修道講義」一書,因為「道」是絕對珍貴,而無有代替者,亦因此,只有親近它、學習它,才有可能得到它。本書就是為娘送給世之兒女得到它的禮物。
  • 第二節 結論(二)

    御林軍統帥岳武穆王 降  己巳年十月廿七日

    詩曰:數月著書鑒納心。期期護駕降儒林。
       師生緣結三生業。勉爾黎民悟寶箴。


    聖示:吾陪侍護駕 皇母著書,今夜已是「修道講義」著造最末一期,師生相處數月以來, 
          吾深為感慰爾等賢生之心志,勉之能效鸞外,書之普化亦多用心籌劃也。

    侍駕麻仙姑 降

    聖示:皇母降臨,神人俯伏接駕。

    無極天母至尊 降

    懿示:諸賢卿暨諸兒女免禮。

      第二節 結論(二)

        人生於世,本屬多災多難磨苦不休,而「道」既是珍貴無比,可救靈、修靈,為何對人生之助益其效不彰呢?這個問題存在許多人,甚至許多修子的心中。

        因為,「道」即乃一條路,而要成其為路之前,築基、舖面等,都是備極艱辛,甚至,有的路還要開荊闢棘、移山炸石,才有一條完整的路。那麼,「道」也是一樣,你必須付出苦工,才有坦平的道程可走。也因為如此,所以諸兒女千萬謹慎,不要將這個挫折當成是阻礙,不要被「不修道,人生這樣過;一修道,反而坎坷崎嶇」的理論迷惑靈心。道程的康莊,端視你如何去開拓,而開拓的的過程,本來就艱辛,而道程的修持,是屬於一種靈性的冶煉,所以,修道可以使靈身合一,突破時間的束縛。換言之,想要靈神永生不滅,唯一的途徑,只有修道而已。
  • 無極老母 書後語

    無極老母 降

      書後語


        世之諸兒女閱書之後,當有所得者,將不再少數;相對的,閱書之後,毫無所得者,亦必定大有人在。為何同一本書,同樣是人在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用心與否?是不是有將心神投入,研閱它的含意。當然,這也是有關各人的慧根,才能夠有慧覺。

        不過,本書之淺白,字面可窺其一斑,但是它們的含意,卻盡在其中。所以,閱書諸兒女,切勿因文淺而輕忽,枉費著書淺白以利識字不多者閱書之苦心也。今日,著書至此,完全著造結束,欣慰於懿敕拱衡堂神人之勉勵,更感動於參鸞之諸兒女,合力完成「講義」這本書, 娘自有鑒納,勉諸兒女各自道程上再接再勵,理天中逍遙勝境,專為爾等宏開聖會也。

        際值書成之日,特於書後勛勉諸兒女,並期諸兒女,將書之普化目的,協力完成也。

    天母至尊無極老母 降於懿敕拱衡堂

凡有疑難諸如家庭、事業、福運、因果、身體而至為父母親長求壽等事
歡迎填寫聯絡表單或來電諮詢。我們將有專人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