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接著書玉旨▲
恭接玉旨
欽差金闕諸葛上相 降
詩曰:天命長頒一道場。恩庥廣澤在鸞堂。
闡明因果醒迷意。定論堪能轉禍殃。
聖示:吾今夜賚詔頒敕,是為著書 玉旨,玉詔開宣,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痌瘝萬眾,無時不以蒼生為念,際值末法,大開普渡之門,雖然五大正教暨各宗教賢士英才,無不盡心代天宣化,弘傳大道福音。然而,眾生積累無數輪迴之業因,乃致苦海沈淪,雖有上根弘法、中根護法,但仍然無數眾生受盡報業所苦。非上天不仁,實乃造業有自牽引其果。爾堂懿敕恭領 母命廿餘年來著書不斷,普化眾生,建功厥偉,足堪天命畀眷。故再賜旨一道派命著書,並聘由 觀世音菩薩為主著仙師,派命正鸞勇筆王生為主著正鸞,為期一年,題其顏曰《因果命程定論》。希爾神人用命,書成普化,再作論功行賞。
欽哉 勿忽 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己丑年三月廿三日
-
恭接懿旨▲
恭接 懿旨
欽差無極麻仙姑 降
詩曰:無極洪慈降賜來。著書護法免其災。
賢生黎庶同誠願。普化堪期志不灰。
聖示:吾今夜乃奉 母命,頒賜貴堂奉 玉旨著作新書《因果命程定論》之懿旨及其凡例。懿旨開宣,神人俯伏!
欽 奉
無極皇母大天尊 懿曰:
娘居理域無極天中,盼望靈兒返鄉,然則數歷混沌,回鄉面母者少。究其因原,乃係諸眾靈兒牽纏因果輪迴報象,乃致苦海浮沉,靈慧日漸流失。今爾堂恭奉 玉旨開著新書《因果命程定論》,並由觀世音菩薩四度主著因果叢書,實為難得,且將為諸眾靈兒,再開返鄉光明捷徑。娘心甚悅,乃准頒賜凡例如下:
凡在著書期間,舉凡諸眾靈兒有事業、運程、家庭、命關、災禍、劫厄,以迄修子考關,均可專案上呈。責由懿敕拱衡堂主席關卿全權處理,並將通告三曹各司,盡予配合;有礙天律、不能周全,可准上呈懿前。
凡著書之間,助印是書者,准予比照前三部因果書所求,但本書增新例。
凡以因果受報,均屬有其年限,今准予助印是書而縮減,改變其年限,可以改變最短為二個月,則得化轉此事;需經冥司及人間神祗配合者,將由懿命通告協助。
凡在著書期間,有所孝心求壽者,准予殊例通告 昊天盡速裁准,除非冥司發報已經註成命絕,不在此列。
凡著書期間求福消病劫者,准由爾堂主席關卿全權裁准,有干天律者,准予上呈懿前。
凡在著書期間,不論爾堂門下或各地善眾,有解說以助闡明因果迷惑者,未成,但積十件者,准賜一祿;有成者一件賜一祿。
以上凡例適用於是書翻印期間,用此殊恩,乃在勉爾諸眾賢兒集結大願力,共善共誠,裨利成就解開諸眾兒女受因果牽擾之苦。
懿哉 勿忽 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己丑年三月廿三日
-
南無寶生佛 序▲
南無寶生佛 降
為《因果命程定論》作 序
因果者,種是因,得其果。然則,歷經輪迴,其果報現象,乃加上許多客觀因素,諸如環境、民情等等,卻又產生不同業報現象。
可喜可賀,貴堂四度奉旨著作因果理論之寶書,且由 南無觀音菩薩主筆著造,在人間道場,有此殊勝緣機者,雖尚不知是否將無來者,但卻屬前無其例;此當為貴堂領命之殊勝,及神人用命有關。但其重要關鍵,應屬貴堂正鸞勇筆之堪受天命,有絕對之因素。
今大命再頒,書已將行著作,因果雖為人人可以朗朗上口,但其精闢理論之所在,雖佛門高僧,以迄修行有素之人,尚未必可以了然於胸,更遑論闡述明確,啟迪諸眾根器有緣眾生。
故,書之著,天人慰甚,欣喜於人間眾生有幸,將再沾沐菩薩慈悲。於書前,吾謹言以贊,並為勉眾生。是為序。
南無寶生佛 序於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己丑年三月廿三日
-
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 序▲
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 降
為《因果命程定論》作 序
偉矣哉!鸞門奉旨著作寶書,再添佳話一樁。
因果雖是修行之人朗朗上口,然則知其意者已少;而澈其所以然者,更是少之又少。有其因緣,即是肇其前業,乃至結成其報,雖然三教合闡多有著述論其來龍去脈,唯,因果所糾纏之報象,卻非三言兩語可以盡述其詳。
可喜貴道場荷蒙天眷, 觀音菩薩慈悲降賜揮鸞,藉砂盤木筆,字字句句加以闡述牽引串連「因」與「果」之現象。廿年間已有三部因果書問世;其壽世牖民,影響所及,由貴堂道脈衍傳、善眾護法則可見。可以媲美此一洛陽紙貴之《三都賦》,使眾善因得寶書而能親近道場,進而開解因果報業;不只挽救有形生命,尚且及於無形慧命,功德無量也!
今再開著新書,當可為眾生深釋疑結,並可謂普化蒼黎再建新里程碑。際於書之初著,吾乃略抒感言以誌篇前,以與眾生共勉。是為序。
大成至聖先師 序於台疆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己丑年四月一日
-
觀音菩薩 自序▲
觀音菩薩 降
自序
荷蒙 昊天深眷畀命著書,此乃末法眾生之福音,福報深厚。貴道場已有三部因果書頒行普化,今日著造《因果命程定論》,將會有別於前三部之立論。
因果雖然廣泛於眾生之生命過程,但其主要架構仍不外「因」與「果」而已。是故,眾生在人生際遇中,任何起伏順逆,當然悉皆受制於前因,乃形成後果。
之前,書之立論側重於因果討報,而眾生產生身體報業之病象;今書將著重於人生運程種種現象之因果牽聯之癥結,以利眾生在人生過程中可以因果解開而達到順境之運程。
書已將開著,荷蒙諸天聖佛賜序以光篇幅,吾不揣冒昧簡書前言以為眾生解說,是為自序。
南無觀音菩薩 序於台疆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己丑年四月一日
-
第一章 命運與因果▲
觀音菩薩 降
第一章 命運與因果
所謂「命運」,佛、道不同解讀。佛家以眾生屈服於命運之下,乃謂消極,並非面對人生積極與正確之方向。然而道家以宿命論,無為清淨,乃是超越命運之上。換言之,佛家有鼓勵眾生正面迎戰命運之起伏、曲折;而道家較有認命,以此謂之人皆有命,莫過強求。
吾以為,佛、道論斷悉皆正確。命者,我人之生息也,涵蓋生命過程,七情六欲以迄喜、怒、哀、樂等等心緒情緒之牽引變化。縱然萬般皆定數,半點不由人;但人之積極作為,卻可以從困境轉化而顯現解圍端倪。道家不與人爭,並非消極,只是將此不爭提升為修養最高境界,畢竟凡人根器不如上聖賢者,因此在面對命運之波折,甚至噩運等等,不免有所尤怨;根器較佳者,猶能面對命運,奮力一搏。
我人與生俱來,悉皆有其福善及舛惡,縱然一生落地即入乞家,而其食、住、睡、穿雖不如尋常人家,但亦屬維生所需,亦有最基本之福善所在。所以眾生悉皆銜蘊果報而來,因此人世間即是果報場。眾生應有此體認。既然因果涵蘊其內,則未來之發展,當然因果即是最重要的關鍵。換言之,投入官富人家,必有其夙因之洪福;投入貧賤人家,必有夙因需償之業,因此「命運」之代名詞即「因果」。此亦「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之所自。
吾今著作本書,不似前三部以眾生身體病象為主,反以人生運象為主軸,故開章明義,首先闡明「因果」與「命運」之關聯,以備後續述論中使閱讀者易明瞭,而有所得。
-
第二章 運程之靈數▲
觀音菩薩 降
第二章 運程之靈數
何謂「運程」?簡言之,即是我人一生之曲折順伏,諸般際遇;何謂「靈數」?簡言之,有人云及,並且相傳廣泛,如娶妻前、生子後運勢會較旺,有其事否?有之。亦有相傳,人在三十九歲,會有較大災厄,是否有其事?有之。此即為靈數!然則,是否一定如此?答案是未必。
所以,人之一生運程靈數,是有影響,但關鍵卻在因果運程之揚起─諸事順遂。主觀上必須有其各人因果業緣,在此際較無不善,所以較無干擾,亦即上述中較有喜事之際,增強其自身旺運之靈數。三者陽數,九者極陽之數,因此人在三十九歲多有運程低迷晦暝之象,因而牽引較多不善因果業力,當是自然而然雪上加霜,較有不佳之運程。
不過,靈數之動力,除天生極陽之數,對於我人影響較大之外,其最主要動力,來自於因果所呈現善福或惡禍。換言之,此人若是帶厚澤福德,雖在靈數較不佳之際,仍可以因有貴人助力而逢凶化吉。易位而言,此人福澤不夠,縱然在喜事旺運之際,卻有因果祟礙,導致凶禍。
唯,眾生對於人生運程以及靈數之認知,不該流於負面消極,吾將之專章闡述,是要眾生明瞭其相互牽引之動力關聯,使眾生知之而無懼,可以因無懼乃得積極破除轉換。
-
第三章 福祿之分際▲
觀音菩薩 降
第三章 福祿之分際
佛云:「眾生悉皆平等,乃各具佛性」。此為眾生性靈之中含蘊佛種子,可以修証而成就,故眾生平等。
在因果之立論,眾生亦悉皆平等,種因得果,無人可免。然則,在人生過程之際,生命存續仰賴衣、食、住、行,舉凡消耗於維持生命所必須之能量,與各自與生俱來之福祿,息息相關。所謂與生俱來,即乃眾生初入娘胎之際,即已有在命程中帶來之福祿。所以,常有人云及此兒旺父蔭母,甚至會有助旺家運等等之語。又有人初生之際,排其命盤,謂之帶有財庫,或者帶有厚福,諸此種種,意謂眾生悉皆在此人世間享有福報。
昊天至仁!縱然淪入畜道,或者投生乞門,自幼貧困,多受欺辱,然而,吃、食維持生命點點滴滴;水、火、空氣無不是眾生享受大自然之賜予,亦即生命之福報。但是,為何有人生來備受呵護、無微不至?甚至於嬰幼兒之時,已如掌上明珠,予以最高之疼愛及物質之享受;有人卻生來即苦難、貧困,不但親長無力疼愛,甚至成長過程備受白眼,可謂坎坷人生。其分際即在投生之際,所帶福祿深淺;而其分判即是各自累世因果、善福,或者惡禍之比重。淺而言之,有人累世間行善較少,惡行較多,然而罪又不至淪入畜道,或者判入阿鼻無間獄,所以在轉生人道之時,其善輕乃使帶福薄,故在出生娘胎而後,福祿又逐日享受而減少,故其人生乃乖舛多、順利少。反之,夙世之間善行多,但又未足超証神道,故其投生之處,必然較為慈祥之親長、富裕之家庭,在人生過程中,則多善福、順利情境,縱然偶有惡業顯現,亦能得貴人善緣相助,逢凶化吉,甚至無災無難。
綜此而論,世人當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其來有自。當然,既來之,則安之。我人能得投生人身,必有基本善業福慧,無需尤怨於既往之造業,當著眼於未來之積善、增福。
-
第四章 事業之興敗▲
觀音菩薩 降
第四章 事業之興敗
眾生處於人世間,維生所必須即在錢財,錢財何處來?即在工作。許多人身在職場,有者一帆風順到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碰上大錯、小錯,都有人擔下,或者為其消除;碰上升遷的機會,永遠都是列為優先考慮對象。但是,有許多人卻是流血、流汗,認真工作,卻永遠得不到他人讚賞,甚至長官老闆想盡辦法去之而後快。其中關鍵在哪裡?就在宿命。
或許有人不以為然,認為太消極,也對。人定勝天,也是勉勵眾生要積極努力面對挑戰,克服難關。不過,方向要對,如何努力去增加自身的動能,就必須針對自身所缺失加強。淺舉一例而言:他人為何一帆風順?他的累世造業中,必然福善多於惡怨。換言之,他所累積善福的能量,使其在職場中有許多貴人善緣之助力,縱然一時挫敗,亦能東山再起,甚至可能不用遭受挫折,即可化危為安,再創新機。因而職場(包括自行創業及就業之人)若每多乖舛,甚至莫名阻障,必然是累世惡業多於善福。而且,此惡業均已成熟,匯集在今生或此際運程上。
綜此而言,此一宿命的關鍵,是在累世善惡福祿報象,而欲使此報象趨於和緩化解,甚至轉換,當然要有針對此一宿命因果加以化解。
事業有另一番現象:有的人要做什麼,不但求神問卜、不但自身命格及屬性、五行查明清楚,並且資金、時間也都查明清楚,但是創業下來,沒多久還是虧損累累,終致倒閉、關門大吉。其關鍵在福祿因緣是否成熟,因為此一善能成熟,才能轉化為實際運程,才能在創業中有外來助力。眾生應有相當感受,見許多人之發跡,好像也沒什麼努力,更不忌諱是否有所衝剋,只憑一股幹勁,努力創業,努力開拓,就如此誤打誤撞,闖出一片天。關鍵就在其人福祿成熟,縱然創業生疏,也能有貴人相助。
所以,事業之興敗,關鍵就在你命程中,此際善福因緣是否成熟。
-
第五章 家運之共業▲
觀音菩薩 降
第五章 家運之共業
語云:「無恩無怨,不成眷屬」。因此,組成此一家庭,每一分子必有因緣所在,不論是討債投生為子女,或者償恩來為夫妻,必要成其組成親眷的關鍵動力,即是互相有直接欠債或因緣。
吾淺作說明,譬如此一家庭組成是為父、母、子、女各一人,此四人之因緣,有可能是父母成為親眷之主因,而子或女有可能各自與父或母有直接因緣,也有可能一位與父母有其因緣,而另一位卻是由與單一父或母具其恩債之因緣,因而組成家庭眷屬的現象。
共業又是什麼呢?意即此一家庭成員之共同業力。然則,亦有共同造因之際,目下成員其中之一,並未參與其造業,但此際仍需接受共同報象。此一現象吾以數字為代表:一為父、二為母、三為兄、四為妹。家庭共業之肇因,僅由父母兄三人,但在報業成熟時,妹也要受牽連,同承其共業之果報。或者有人謂之不公,但在此四人之間,第四位若屬投生來償恩債,不論是與一或二、三之直接因緣,當共業成熟時,第四位即是其報恩之因緣成熟,故將共同承擔果報。
許多家庭共業,不論是子女或父母,在夙世所造業因之際,雖然果報成熟時有共同承擔之報象,但絕非無造其因,只要擔其果報之事。當業報臨現之際,若無需共同承擔之眷屬,其業報將不至牽連;若是共業成報在內之人,千辛萬苦也難躲開,所以許多家庭中,會因個人事端(或者禍事)牽連到眷屬其他人,此即為共業現象。
-
第六章 家運之盛衰▲
觀音菩薩 降
第六章 家運之盛衰
常聞許多人不平而云:「同樣的親族祖靈,但是他房受祖蔭較多,我房較少,所以他房興盛;我房衰微」。乃怨恨祖靈不公!是否一個家庭的盛衰,與祖蔭有絕對關鍵?答案是:有之。不過,沒有重要的前提因素之下,祖蔭才是關鍵,否則也只是一個原因而已。什麼是前提?即是此一家庭成員之各自因果業報。所以,一個家庭盛衰有其依序重要因素,最重要是個人因果,其次才是祖蔭傷剋。
吾淺舉一例,他房家運之所以興盛,一定有如下幾個現象:其一、各自運程較少乖舛不順。其二、各自身體較少重大疾病。其三、各自事業(職場)縱非一帆風順,至少也無動輒波折、挫敗。當然,還有各自在日常間較少意外事故、災害;處事會有較多貴人相助。反之,自身家庭衰微,亦必有上述相對應之事端,如各自多病苦、多災難、多事業不順,少貴人相助。兩相加減,盛衰立判。
眾生可以從上述了解到,個人之因果業報若無密集顯現討報於日常生活中,相對可以減少許多開支,年深月久,則可累積一筆財富,乃至於家運逐漸厚植平順機運而興旺。當然,有人可以說那是祖靈不公,偏袒特定鍾愛之房系。吾必須解釋,祖靈風水對後代子孫不能說沒影響,但是眾生試想:先人之對子孫,手心手背皆是肉,縱然會有特別疼愛之子女,但在身故之後,豈會眼見自身之偏心而使某一特定房系發達,某一特定房系衰敗,並且苦難連連?不但先靈不至如此,並且也無能力如此。最主要關鍵是在自身家庭之因果業報,一旦身陷如此處境之時,眾生實不宜怪罪先靈,應反躬自省探察自身罪累,以及因果報業是否已成熟顯現干礙,再針對各自因果報業化解,必能從困境中解脫,逐漸步向興盛之家運。
不過,此一例中也確實有完全遭受到祖靈所左右影響,但是少之又少。吾理應加以闡述,以利眾生明白其干礙所在。若有一房真是持續衰微,而他房卻甚興旺,且經查証(不論是仙神查示或堪輿師印証),其祖先大厝(即墳墓)有刻意造作五行格局,龍虎兩邊,添造特定旺運於某一房系(特別註明,此非祖靈刻意偏心,乃係子孫刻意存私。)因而造成某房持續受到祖先風水之助蔭,而某房子孫卻遭到刻意剋而衰敗。若有此情形者,可以呈叩於仙佛查示其磁場傷剋之程度,並可以加以化解(化解方式當會從其受害房系之人所居厝場,加強防護,甚至更改五行磁場,以免持續受害。)唯,此一情形必將牽動兄弟之間嫌隙,甚至鬧出鬩牆事端,必要謹慎處理。
-
第七章 姻緣之緣機▲
觀音菩薩 降
第七章 姻緣之緣機
眾生在人生過程之際,有一大轉捩點,即是成家。男婚女嫁,本是陰陽相生,綿綿不息之正倫。但隨著文明昌盛,觀念更動,許多前衛新穎之思想潮流,淹沒舊有傳統倫理思想,乃至許多青壯年人,只要談感情,不論婚嫁。姑不論其觀念正確與否,至少尚非不碰感情,一旦兩人之間有感情糾葛,即有所謂緣機。
試看今之世人,有許多人外在客觀條件均屬不差之人,但在婚姻路上(包含情緣)有甚多波折阻障。甚者有人未及談論感情,即已夭折、情路中斷;並且更有見不上幾面,即無音訊。不是條件差,而是情緣無法引起共鳴,乃至無疾而終。
許多人會因此灰心喪志,有些人甚至轉性、轉觀念,形成所謂不成家也可以快樂過人生;甚至因此有所謂同性成戀之傾向。諸此種種,雖然有客觀上及經濟因素,但不可否認,最大關鍵即在情緣(包含婚緣)之緣機無成熟所致。
會形成今生姻緣之顯成無力,不論是主觀上自己之因素,或客觀上整體社會現象之因素,其人在累世間至少有種下二世以上破壞他人姻緣之因業,在歷經輪迴,此一因業成熟,乃成為果報。所以遇此情形之人,當宜盡量在日常生活周遭、親朋好友間,可以成人之美;若此情形可遇不可求,則可從解因果著手,只要此一因業釋解,姻緣之機可以甚快顯現。
-
第八章 夫妻緣、相欠債▲
觀音菩薩 降
第八章 夫妻緣、相欠債
俗云:「無恩怨不成夫妻債」。眾生可以看看周遭,許多夫妻都是吵吵鬧鬧終其一生;不能說吵鬧就是不好,唇舌之親,猶不免扞格,何況夫妻之間,開門七件事,總有意見不合,相互爭執不下之際。所以夫妻之欠債,是體現在另外的爭端。
有許多條件不錯之夫或妻,但另一半卻明顯不如,可是條件較優之人,卻執意非君(非卿)不嫁(不娶),這就是欠債;必然有在累世之間虧欠於彼,而要在今生緣機成熟之際,償恩還怨而了債。更有者,夫妻之間常常為小事,甚或賭意氣而鬧得不可收拾,導致離異;這也必然有其因緣,亦即恩怨業債償完,而未有善緣作相互之牽引,乃至互無眷戀走上結束婚姻之路。
在夫妻緣中,尤值一提的事,乃第三者問題。原本一件好姻緣,一對好夫妻,會因第三者的出現,頓時消失殆盡,不復以前恩愛。雖然第三者問題在社會學專業人士的理論,是以人心欲求不滿為立足點,此一理論中,欲求是很廣泛,譬如地位、財富、外貌等等因素,以及社會觀念的開放,推波助瀾。從人的角度而言,人心不足,常處於渴求之中,尚無可厚非;但此一渴求若將倫理道德踐踏,則屬自作孽,既曰作孽,自然遭業受報。
人際因緣,是一個非常複雜之系統,若加上無形牽引,那會導致心防潰散於不自覺之間。吾淺舉一例:在今時有所外遇的事件中,許多出軌之人,條件並不差,有者外貌出眾,有者地位顯著,有者擁有財富,甚至有些還是家庭圓滿;當其自身惡緣成熟之際,加上所處社會觀念之開放,甚多人不易自我把持,很快淪陷於慾海之中,他(她)們並非不知道後果嚴重,但是就好像鬼迷心竅一般,無力自主,終於走上婚姻不歸路。
但是,吾闡述此篇,不是提供眾生出軌之避風港,而是解釋其來龍去脈,並非無可避免,而是自己的道德心是否屈服於欲望之下。若能知道其因,則慎其業,再從平素中提升自己的道德觀念,如此可以避免自身成為受害者;不能以累世之業緣成熟,而作為自己犯錯的口。
-
第九章 善惡緣之形成▲
觀音菩薩 降
第九章 善惡緣之形成
語有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在此所指,乃係自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卻又沒有能耐應付突變,謂之自作孽;然則,天作孽,何謂也?並非老天作惡,實乃眾生自積罪業,而干天譴之罰。所以天作孽之意,即乃眾生累世因業至此成熟,而遭業報,乃將之形容為此;若屬自身行為蓄意往歧途險境,則是自作孽。
吾淺舉一例而言:吸毒者分成兩大類,一大類乃受引誘,不論是認為可以牟取暴利,或者受劣友所惑等等,可以將之歸類為眾生不善因果所牽引。另一類則為自身好奇,或躭於其間樂趣(當然是其自身不正確之判斷),可以歸類為自作孽。因此,若屬業報成熟,是可以有轉機(不論事前解因果,或事後消因果),故,可謂猶可違。但若自身執迷於其間,九牛拉不回,只有毀滅自身做終結,故謂之不可活。既曰如此,那麼形成此善惡因緣而牽引業報的關鍵,當然是在當下自己的明智抉擇。
古人有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雖然己是發霉發臭的老生常談,但卻有其真實的道理存在。首先,善可以追溯到難以計數的輪迴之前,只要你曾經播下一粒善的種籽,它一定會發芽茁壯(即是因緣成熟),而給你善福的報象,只不過它的形成,最關鍵的動能即是牽引,亦即本文開頭之銘言,只要在因緣成熟的時候,你有善福,那麼遇上災禍,縱然不能完全扭轉化除,但卻可以消除一部分衝擊以及凶厄,使你有機會死裡逃生。反之,惡緣亦如是。佐証此之理論,吾試以台疆近日八八水災而言,許多死裡逃生得到生出機會的災民,他們累世的善因,在此時成熟,因而牽引許多巧機,而使他們得到重見天日的生機。當然,不是說此次罹難之災民並無種善因,只是不幸他們的善因緣還沒成熟,所以沒有動力牽引事機救他們出生天。
因緣是因果報業中的動力,他們有種因的分別,有業緣成熟的時機,有受報者自身的言行抉擇(亦即有可避免以及不能避免者),最後即是業報現象。所以善惡緣存乎一心,縱然往者已矣,但來者可追。眾生從此努力種善因、結善緣,以期未來世結善果。
-
第十章 災難之共業▲
觀音菩薩 降
第十章 災難之共業
災難之義,在此並非止於個人所遭受禍事,乃指廣泛多人因同一事件而遭受禍害傷亡。
可以從素昧平生之陌生人,或同處一室,或一個空間,因同一事件而有傷亡,有別於個人各自之事件,謂之災難。亦由此可以推論:此一災難是由共業所牽引,才會在此業緣成熟之際,牽引許多陌生、互不相識之人來到同一地點,不論是車、船等空間;尤其此一災難形成後,所殺傷之範圍,不止於死亡者,不止於受傷者,猶要包含此一事件的死亡者,其所遺下之生者、眷屬所必須面對之傷創悲慟,以及此一災害發生點所造成地方的災害。譬如賴此維生之人們,往後生計遭受影響,甚至無以為繼,更形貧困等。一切影響所及,均屬共業之內,故此一共業,當必相當龐大而繁複。
吾舉例加以闡述(吾雖為舉例,但並不因此對罹難者有所指摘,或為冒瀆,僅為闡述因果理論,此次罹難者當亦沐受恩澤。)譬喻數年前大海嘯,造成傷亡數字觸目驚心,但許多人卻能在災難中得到生機救援,但也有許多人雖未傷亡,但賴以生計之行業卻無以為繼。所以,此次罹難者有其一樁共業,乃係殺業!各個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以累世所造殺業,再歷經輪迴、業緣成熟之際,無法一一討報,乃形成一個共業的災難,將此惡業了結。
當然,從事件中即可看出各個報業會有些許差異。首先,罹難者當然是在劫難逃,受傷者若至不治,當與罹難者同,若僅受傷而得機救援,得出生天,則屬其個人累世善緣亦於此時成熟,乃得貴人救助;或得警訊早一步逃出險境,最後是生命、身體悉皆毫髮無傷,但財物卻損失不貲。以上情形即是在此一共業中,其種業輕重以及其在惡業成熟同時,善業亦成熟,並且有者尚屬雖是共業中人,但卻是善業者,將在此一災難中反得福報。
譬如有一大群人出海,或在河湖中毒魚、電魚,其中有人初始尚以為樂,但警覺而懺悔,並可以勸同行人不要續造惡業,那麼,他可能在此一共業之中,僅些許受傷害,但在後續中卻反而可能因重建或補償以及相關救助事宜,而有從中得益之機。
綜合上述,災難之發生,必定是由各個人等惡業積重,輪迴業緣成熟,乃至牽引其間,形成同一災害之在劫者。
-
第十一章 共惡之浩劫▲
觀音菩薩 降
第十一章 共惡之浩劫
共惡有別於共業,共惡乃係當下普世之間,人心趨向於較惡劣,凡所行為較多悖德亂行,故其惡氣持續累積,終至達到飽和,乃爆發浩劫。所以,浩劫是天數災難,是人禍!
眾生或許有謂:「蒼天何其不仁,降大浩劫,荼毒生靈」。故吾在本章已先闡明:共惡達到飽和,必須渲洩,否則更將引起不可思議之禍患。正如水庫蓄水,達到一定標準即要洩洪,以免水庫潰堤;浩劫亦是在眾生共惡達到飽和之際,需要將此部分惡氣藉由浩劫而消散。差別就在浩劫必須由上天因應天數之運,以及蒼生之惡加以核定,降下何種浩劫。
吾淺舉一例:人世間最常見之瘟疫,即是眾生之共惡所觸發,水庫即將潰堤之警鈴,乃由 上天所降瘟疫,而減除其惡能。眾生或許莫名共惡之所在,但吾可以明確指出,人類不但在有史以來即弱肉強食,不但不同種族要侵略、佔奪,同一種族猶能為權與利而自相殘殺。戰爭,所帶來的殘酷與怨戾,是共惡的最主要能量之一。
另外,還有殘害較低等動物之怨戾,亦是共惡能量之一。所以許多以自身(或者及於自身家族或國家)而強迫濫砍濫伐,所造成居在期間之生物滅絕,亦是共惡能量之一;以迄近世,文明物質之提升,仍亦隨之擅巧,工於心計,因此設計陷害於人,以達私利。
眾生切莫以為此惡之小,乃僅個人或單一事件,但全球人口數,此一事件若層出不窮,則其所累積惡能亦是可觀。當然,吾闡述本章,並非意在恫嚇眾生浩劫之即將來臨,而是要告誡眾生:慎在成為累積共惡能量之幫凶共謀,更不要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並且吾勉諸眾生切勿以為善小而不為,人人以為不差我一個,那麼人人如此,後果可慮。
-
第十二章 因緣之牽引因果▲
觀音菩薩 降
第十二章 因緣之牽引因果
世尊開悟,為眾生說「十二因緣」,又名「十二緣起」。是謂可以感果,故名因;可由互相由藉而有,故名緣。是為眾生輪迴之次第因緣。
何謂「十二緣起」?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是為十二因緣,亦為眾生所起心動念,以迄言行造作,藉由輪迴感召業識,而成報象,所以關鍵在於種因,始有後續發展。眾生在當下,不論官貴騰達,或者貧窮賤困,或者得具修行法緣,或者不信鬼神、極盡惡事悉皆造作,種因於此身之前,乃有萬般皆天定,半點不由人之形容詞。
然則,事實是如此嗎?不!一點也不是如此。故吾會選擇此題闡述,即要眾生明白因與果之間,雖是一個等號,卻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等號,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還有一個動能。吾淺舉一例而言:譬如播種(喻示種因),但要使其長成一棵樹(喻示報象),在此期間,仍需經歷細心栽培維護,甚至需要除蟲、除雜草,以及施藥、施肥,才能夠等待它的成長、開花結果。所以,因與果藉此譬喻,亦如是,在其中關鍵之動能的過程之間,眾生猶可以致力於消弭既種之前因,使其可以感果之象,互相由藉,而生有之緣機不成熟,亦即在輪迴次第間,如絕緣體阻絕電流一般,使此一種因之業緣無法成熟,而得以消除由因成果之報象。
不過,世尊智慧浩瀚能有開悟,並非我人可以比擬。所以在十二緣起之生滅互動中,先知已為諸眾有情,詳細開示。因此要斷絕因果,當然是從起心動念做起,預防勝於治療是不二良方。若做不到從起心動念斷絕「以因引果」,則亦應由種因之後,心生懺悔,求消弭其因緣成熟之機。在在做不到,那麼,也可以消極的去面對、去承受,因為當報象臨身之際,同時也是在消耗初始種因所積蓄之能量。
-
第十三章 財庫之形成▲
觀音菩薩 降
第十三章 財庫之形成
坊間有流傳一部經典,名曰:《壽生經》,姑不論其是否為偽經,就其經而言,乃有觸及眾生投胎之前,有所謂:向冥官借貸多少銀兩,今生得有多少財祿;以及需償還冥官多少銀兩,實際之借貸與還款,均有註明。因而引起許多眾生或疑慮、或疑信。首先,吾可正言,此經非佛說,故不為佛門緇眾所承認。但,此書所以流傳,亦有其民俗之根據,只是託詞借用佛經而已;但不是說明此經正確無誤,乃係當時有還陽之人記錄冥官告知欠貸多少,需如何註明償還,因而流傳既廣,穿鑿附會,歷經後世之人加以附錄,乃成一大經本。
吾為何要舉此例?乃是說明眾生投胎入世,確有多少財祿之明載;此亦相者以個人之八字,而推算其人有多少財祿之根據。所謂財庫,是為一個人可以積累多少財富(此處所指,是為淨存財富,不包含在人生過程中所必要及浪費之開支)。
有許多人很會賺錢,但卻無法積存財富,這個可以說其財庫有漏;也有人說他財庫太小。這些都對,所以問題在「個人的財庫是如何形成?」《壽生經》曰:「是向冥官所借貸」。算對,也算錯。因為那是個人要在投胎之際, 閻君在你的生死簿上明註你有多少財祿,而 閻君所根據各個人不同的因果業加以計算而訂定。因此,個人財庫的大小,當然就是你個人累世的善福業多或惡孽業多,為關鍵因素。再來,經曰:「償還其欠貸,就可以增補財庫。」也算對!只不過要償還的欠貸不是 閻君,而是你自己的業障。但是問題又來了!財庫既已明訂大小,又如何能將其擴大加深呢?因此許多人又受騙。譬如燒一整車的庫銀賄賂冥官,增補你的財庫,或許陽法上有人
為之貪瀆而枉法。但冥律卻非 閻君說了算,更何況僅賄賂冥官豈能如願?所以要增補財庫,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節流;將你自身所帶來的財祿,不要浪費,就可轉為你的淨存(吾在前述中已闡明財庫的計算,是淨存財富,不包含所浪費以及必要的開支,所以才能轉為自身的財祿)。
吾闡述此篇的主旨,要眾生明白財庫是各人的命程既定現象,一切作為其效不大(除非有大陰德,或為天律所允許,頒敕轉換命程才有可能),否則眾生只能在自己的所有財庫的獲得中,以正面的方法加以累積,才能使財庫加大。
-
第十四章 口業之影響▲
觀音菩薩 降
第十四章 口業之影響
人乃群聚性,因而人際溝通端賴語言。因此,口語是拉近距離最利便,但也因此可以造成最不易察覺之傷害。
在因果業力之牽擾中,口業不算重業,亦不歸列為極惡。但是,每每眾生所遭遇業力牽擾,口業幾乎佔其半,為何有如此不成比例的結果?其重大轉折是口業的造作,不是如利器傷人當下即判,有者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原本說話之人,尚存好意,卻因客觀因素、或時空環境等因素,卻造成旁人之傷害。因此,此因業端在形成報象的過程,會有因受傷者程度之不同,產生不同之報象。當然,如果賦性言語即好尖酸刻薄,喜揭人隱私,如此蓄意造成傷害,當是另當別論。
理論是一個原則性的劃定,但是在此原則下輕重不一的造作,會影響報象的方向。吾舉例而言:有人所造下的口業,均屬於不善言詞,亦均在傷害程度不大,沒有涉及他人生命財產、家庭等後果,不過累積許多如此口業,那麼他的報象亦可局限於「僅是較多不善業緣,影響其日常間運勢,較多波折而已」;若是其言語間,常要涉及他人私德,甚至常要藉犀利言詞,以挑撥或者傷人、極盡刻薄,甚至惡毒、逞一己之快,不論是有仇怨報復,或秉性如此,對於他人造成較深、較大之傷害,那麼口業積造的報象,絕對是削福祿、多災禍,甚至在事業上少貴人助力;運程上,同樣小波折,在別人無事,在他身上卻可牽引軒然大波。
另外,口業最容易形成一個現象,即是受報者慧根器會較薄,甚至會較難顯現,更甚至有不能親近佛道道場等等。當然此一限定報象所造口業,乃有相對屬於指天罵地、謗神詆佛等特定之口業。綜此而言,口業是眾生幾幾乎隨侍在側之病毒,若不能自我謹慎克制,則將如中國古語所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
第十五章 福報之資糧▲
觀音菩薩 降
第十五章 福報之資糧
福報─指人之一生,多能逢凶化吉,轉乖舛為平順;不是單一指於個案或運程而已。台灣有句俗語謂之「天公仔子」,約略即是此意,相較於大難不死更為貼切。
因為福報之於人,大可到人生命程;小可到單一運程現象以及病禍等,可以有化轉之機。舉例而言,有人甚為忠厚篤實,周遭親友見其善良可欺,動輒設局誘騙,原意是要利用他,如有禍事推他承載,孰料他不但沒有受害,反而從事件中得福,或得利。再者,亦有事到危急,眼看不保,卻在此際得到貴人助力,或者種種扭轉,而使其免於禍事。再者,病到危急,卻有貴人指引,或醫緣貴人助力,使其轉危為安。諸此種種,悉皆可以謂之其人有福報。
所以,福報在於人,有其先決條件,才能有所契引,即是其人必要忠厚篤實,善良淳樸,這是關鍵。原因何在呢?即是牽連果報業力成熟之緣機。首先人是善良,當下即可少造業,亦即可以不惡惡相吸(如磁鐵原理),相同即可善善相引,那麼在人生運程上,可以多助力化危為安,因此看來就像「天公仔子」。
當然,這期間還有一個最大的動力,那就是其人累世中有善福可以召引(此亦為諸佛聖苦口婆心勸化世人,要多行善,縱然累世未餘充裕之善福,但時猶未晚,當下即發心行善,至少可以斷除未來惡惡相引)。故眾生無需羨慕他人有福報,有為者,亦若是,你馬上行善,未來福報就應在你身上。
-
第十六章 晦運之牽引▲
觀音菩薩 降
第十六章 晦運之牽引
晦,不是僅僅壞運而已,是已到了倒楣禍事,甚至災凶,才能謂之晦暝。台灣有句俗諺:「人講不聽,鬼牽就去。」這是典型晦運當頭。
眾生在日常間,應可見到如此事例:譬如父母尊長、兄弟姐妹勸你不要做,但你卻偏偏聽信他人的話去做,因而闖禍肇事,甚至惹出一大堆麻煩事。最淺顯的例子:如今青少年喜歡飆車,親長勸之不聽,因而傷害他人禍及自己。另有好言相勸,譬如不要去做冒險、或投資,但你聽不下去,終於傷身耗財。諸如此類,很多是你已在晦運的運勢之中,應當要謹慎。
吾綜觀眾生,在晦運出現之際而身亡、或重傷、或巨大損耗中,都有一種現象,即是當事人在未發生此晦運之前(最長三日、最短前半分鐘),都會有心神異常不寧,較好者旁邊也會有人做忠告,甚至有者可以得到神司的顯化(或點化)。這說明人類有一種潛能,可以偵知(或察感)浩鉅而凶惡的能量即將出現在自己周遭。(原本動物即有此潛能,只是人類因酒色財氣等等後天染著,致使此潛能大幅退化。)然則,晦運亦是果報的一環,它要出現的時候,意謂者當事人的因緣已臻成熟。(不論此生是善是惡,累世的因果仍會成熟,只是遲速之分別而已。)
所以,要避開這個晦運,有三個方法。其一、他人之忠告要審慎考慮。(因為這有可能是你累世善福也成熟了。)其二、他人重大的邀約,不論是出行或財務往來,也要審慎考慮。(因為這可能是你累世惡業成熟了。)其三、就是最老生常談:「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以,立即發心向善,當晦運臨頭時,縱然不能全部化解,至少不無小補。
-
第十七章 賦性之由來▲
觀音菩薩 降
第十七章 賦性之由來
俗語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此一本性,天性乎!人性乎!所本何在?答案很簡單,即是累世業力之牽引,乃致形塑深入靈神之識性間。
於是乎,呱呱落地之際,即會循此既定模式發展出其人之個性,或曰習性。人有本能,即為潛能,那麼,本性即是賦性所潛在之能量,此一能量,當然即是各個在累世之中所造作諸善諸惡之業因,眾生應當時常聽到某人被形容成餓死鬼投胎,那麼好吃,當是如此。
《佛說三世因果經》中,即是本然相對,譬如「今生貌美是何因?前世佛(神)前供花人」;即是造此善業,得其福報。中間形成之動力,即是其善業入識海,附諸阿賴耶識,直至再投胎時,此善業緣熟而發展。那麼是否有例外呢?當然有,只不過這種例外,不是根本消滅此善業之福報(當然涵蓋萬千善惡業所將發展之報象),它只是在累世因緣之成熟次第,尚有落差(其關鍵是在重業,包含大善之業因,依其今生投胎之客觀因素,即後天成長環境所影響),是會有隔世或者隔數世才成熟,但絕不會不成熟、成形。故許多眾生在查知自身因果之際,赫然發現自己今生之習性,與過去世中某一世幾乎是翻版,原因即是此一業緣已植入識海,賦於阿賴耶識(即為靈魂所含藏,再怎麼輪迴,也是此一靈神,故阿賴耶識之種子識,必定會成熟)。
綜此而言,如《因果經》所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行者是」。甚願眾生在當下,賦性有連自己都不甚滿意時,切要及早警惕,莫再造未來亦如是之果報,而多行善福因緣,以利未來得有獨厚之賦性。
-
第十八章 善牽惡引之分別▲
觀音菩薩 降
第十八章 善牽惡引之分別
善者,其為至德而正;惡者,重濁而孽。故,善清輕;惡重濁。
能量屬性,重濁則易蔽障清輕,緣於是故,在輪迴果報中,惡業易顯現,善福則較需動力牽引出現。所以,眾生在日常中,常會感覺為何好像舛運不順特別多,而善福平順比較少。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卻是屬於人類的通病—好要更好,稍微受點苦難,動輒呼天搶地。因為善福好報出現時,你不會特別感受,反而會要求更多;但是稍微受到苦難,你就會感到不平,好像你受到的苦難比別人頻繁,當然這是錯覺。
人之一世,縱然福報深厚,也會遭遇許多不順,所以俗云:「人間事,十之八九不如人意」。為何在輪迴果報中,重濁之惡比較容易顯現?因為惡業是會有加諸於他人。換言之,惡業是有外力加重,所以集結他人之怨恨冤業,乃致在輪迴中,可以很容易就引發其成熟的事迹。相對,善也是施於別人,為何就不能形成集結外力而成熟?原因就是人不懂得感恩。別人對你好,你會認為理所當然,甚至會扭曲成人家有求於你,所以善業的凝聚不足,也就形成其爆發力之不足。所以,才必要有動力加以引發。其動力又何在呢?最簡單譬喻:一顆種籽入土之後,必須用心加以加水呵護,甚至萌芽之際,尚需注意水量,此一過程,正如善業顯現需要用心去做。每一個眾生(包含法界諸途眾生亦然),在累世間都會有善業,只是它什麼時候成熟,什麼時候會對自身有助力,就要以善去牽引。正如果報之對治,乃有我佛說法八萬四仟法門對治八萬四仟煩惱根,此一對治即是牽引善業之動力。
因果是一個邏輯,它必定有脈絡可循,絕非天馬行空。眾生在人生過程上,不論是在修行領域或是士、農、工、商,它不會因此有增減,一定會依業緣成熟而顯現。差別只在你如何去減輕惡業的成熟,而加強善業的出現緣機,可以不用因為對它不理解,而產生畏懼及恐慌。
-
第十九章 處處桃花是惡緣▲
觀音菩薩 降
第十九章 處處桃花是惡緣
人是群聚生活,乃衍伸為社會,故,家庭是社會組成最基本之單位。華夏民族,古來雖以男權至上,乃有富者可以妻妾成群。但是,其社會間有婦德之普受認同,因此形成尚稱和諧之社會。然則,時至今日,女權抬頭,男女平等是普世價值,因而一夫一妻是道德基本原則,所以不論男女之外遇,即形成不道德行為,而此一外遇,即俗云之桃花孽緣。
古來有云,「齊人非福」,乃為世之妻妾成群者,身置其境,有感而發。事經社會認同之妻妾制度,猶令人感嘆「齊人非福」,時至今日,不允許一夫一妻之外所衍生之感情,則其後遺症,可想而知。
首先,要解析為何會有桃花緣,可分成善、惡二個主軸(但並非善者即是善緣,是指較易化解,亦較不具傷害)。善之桃花緣,在夙世間會是以一種幫助、救助、解圍等等善之因端為緣起,歷經輪迴業緣成熟之際,受報者(亦其當初種善業之人)本身事運正逢會有異性事端紛擾之命程,故將此善因業由此了結;此一現象之桃花,必然會甚短,並且相互之間,容易克制,亦即不致形成傷害周遭親眷甚大之影響。惡者,則將牽連廣泛,不但有可能妻離子散、家庭破碎,甚至可能鬧出人命。其因緣首重者破出家眾、寡婦之貞節;次重者破壞他人家庭,諸如橫刀奪愛、仗勢濫權、遂行私欲。其三即是一般淫行,而累積多起,乃致註成今生受報於桃花孽緣。
綜合上述,即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夙世行淫,今生則以淫行而遭報,故眾生當需謹慎戒淫慎行,自可斷除此一桃花因緣成熟,形成今生之困擾。
-
第廿章 病劫之由來▲
觀音菩薩 降
第廿章 病劫之由來
眾生在人生過程中,對於病業,可說是又厭惡又無奈。許多大病、小病,它就是無來由的侵襲吞噬,最後將你磨得不成人形而毀滅。
生、老、病、死、苦,人所難免,彭祖壽八百,不免一死,說明此身終必歸於塵土,能夠做到少受病磨,已是祖上有德。(此乃台疆一地老輩之口頭襌,實則不是如此。)
病業在因果報象中,是一種微妙而複雜的現象,它不但是夙世因業的結果,動力卻是新造因。換言之,即是宿世業力加上今時所造之因,兩相結合的現象。最直接的說,就是你會保養身體,就能減少病磨。乍聽之下好像是廢話,不過,眾生仔細思量如下案例:譬如某人有癌細胞在身體之內(此必然係屬累世惡業所註成),但是在當下醫學之發達(尤其現今醫家提倡保健甚於治療),所以縱然癌細胞在體內,及早發現注意保健,奪命的機率減少,存活的機率提升。既然是這樣,病劫何以與因果(報象)有牽連呢?其一、夙世惡業是形成的種籽。其二、發覺早晚的時機,絕對關聯到你累世善惡的輕重。其三、也是最關鍵的因素,你是否願意珍惜,及保養你的身體。(眾生當能深知明瞭,熬夜對身體不好,但你有可能躭於逸樂,如沈溺網路,甚至酒色財氣等等因素,使得你日日熬夜。)諸如此類因素,與個人之因果,就是直接關聯,但是病劫更是其中嚴厲的報象。
在果報中,用「劫」之一字釋其意,已到達傷身的地步。(縱然未必奪命,但使身體殘障、缺陷是一定。)所以,在因果定論之中,會形成劫運,必定是重業,並且有可能是好幾個因果一齊出現。眾生首要明瞭其來有自,才能避免,再不濟,也可以化解。
-
第廿一章 癌瘤之形成▲
觀音菩薩 降
第廿一章 癌瘤之形成
人生在此閻浮提報象間,可謂是了結因果之地,故諸天佛聖嘗謂:「人生是苦海」。苦在何處?即此報身也。雖然苦此報身,但成就也在此一身,所以眾生當需珍攝此身,才能藉此一身消夙累,積後福。
人身最大的苦難,莫過於絕症,而絕症之苦磨,莫過於癌症,因為在癌病之過程,有者拖磨甚久,連帶將使至親眷屬併同受苦。所以,此一病象所牽連之因果是甚廣泛,並且有共業在內。
何以重病會是共業呢?俗云:「久病床前無孝子」,當癌症病人纏綿病榻之際,周遭至親首當其衝,擔心掛慮不說,還要侍湯奉藥,照顧起居飲食,注意病情。若果時日一久,孝子亦成孽子,更遑論同輩之夫、妻,怨累不滿,甚至爭執口角,乃時有所聞。病榻之人,其痛已非病身而已,更是痛入心扉,所以腫瘤癌症等此類歸屬於重、絕症,而又有未即刻致命之病象,必然是共業,必然是惡業,更必然是重業,更可能集結上述各種因果而形成。
依據冥司判例,以及因果定論,可以歸類以下三種惡因,在未來必然形成此一惡病之動力。
其一、殺業—當然不是日常生活中所涉及一些必要(或曰絕多數人會涉及)之殺業,譬如飲食維生,以及殺害一些害蟲等等,此類殺業不致集結成重病之因果;而是起心動念常要虐殺動物,或者使用毒藥等大量殺生。(此類殺業歸屬於重業,較可能集結成惡業,當然並非一世即會形成。)
其二、處心積慮謀害於人—不論是求財、求名,或者結仇怨、謀圖色欲等等。因為此類行為是由預謀而付諸行為;換言之,即是已有惡心之因業,可以集結成惡病之動力。
其三、為醫者、為上位者,亦即有權影響他人生死前途之人,若是仗恃如此地位而謀圖自身利益,危害他人之因果,將容易集結成重病之惡因。
綜合上述情形,可以歸類二大項目:其一、必然是早存惡心之惡行。其二、必然其行為使多數人受害。
所以眾生當要謹慎,自身目前未有此報象,當要更謹慎,不要去種下此類惡因。若屬報象已臨,也要誠懺前愆,縱然對此重病不能一一各人獲得效驗,但至少可以減輕病苦,更可以因一念誠懺,消除此集結所成之惡業。
-
第廿二章 得失轉變之關鍵動力▲
觀音菩薩 降
第廿二章 得失轉變之關鍵動力
我人在累世功過及善惡輪迴間,累積善福與惡耗之報象。換言之,在人之生命過程中,有多少善福,以及有多少波折乖舛,大原則上是隨著靈魂投胎而註定,其權責,當然是由冥府閻君之審判而註載分明。
本章主題是著重在轉變之動力,易言之,在命程既定中,仍會有一個關鍵的動力,來讓你(妳)做轉變的機會。
近日貴堂有善眾所叩問事,以其得夫之遺產,本可豐富過一生,孰料遇到詐騙集團,將其夫所有遺產詐騙淨盡,由原可富裕過日,乃至貧困借貸過日。此一轉變在客觀因素,當然是因為貪心以及不能詳查細思,以致上當遭騙,但本質上卻有因果以及一個關鍵動力存在。
吾先剖析因果:此婦原本命程僅有所得遺產之半數金額而已,但其有將近廿三年親近道場佈施、護法,其功德金額已達到其所應有遺產十分之一,但所累積功德福報,經冥府閻君一再依律加註顯成,因而其夫家業平順,大有盈餘,歸空時所留遺產,正好加上一倍。這是因果中善福的層次,既然如此,為何會遭騙,而將所得遺產(亦即其人之福報)耗費殆盡?這又是關鍵動力的層次。此婦得鉅額遺產後,一心享樂,不但不助道護法、做佈施,並且因為接觸其他不正教門,更大肆抨擊原有宗脈,因而福報享盡,惡業累積,於是召感累世惡業(並經冥府閻君註明施懲),故短期內惡業顯現,心生貪念,詐騙集團輕易將其鉅額遺產詐騙淨盡。
由以上案例,可知眾生可以有福報,(包含累世善業,今生善慧護法佈施。)但一念之間,亦可形成關鍵轉變之動力,至希眾生仔細深思研悟。
-
第廿三章 轉換命程之關鍵動力▲
觀音菩薩 降
第廿三章 轉換命程之關鍵動力
在因果輪迴中,有一個定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意即種下何種因緣,必然形成何種果報。淺言之,意即我人呱呱墜地之日起,具有如何之人生現象,已然形成。因果理論,即是命程。有許多命相師,由人之生辰八字、乃至四柱而推算其命,即是緣於此理。
目下人世間,有許多一夜致富之博彩,許多眾生因此產生一個疑問,這些彩金得主,是如何有此福報之命程?此一現象,可以分成二個層次而言:其一、乃係這些福報豐厚之人,在累世間有積造足以致富之善因,在此際有此博彩之設立,而藉機使其致富。(往昔沒有博彩,亦有許多符合當時社會現象,使其得受福報而致富之機。當然,致富後,沒多久又落魄之事例,更是時有所聞,但此例乃屬另一個現象。)其二、命程中原本尚未具足可以致富(指得鉅額財富而言),但其人命程中,其善福均已緣機成熟,加上個人努力之行善增福,(此處行善專指於利益眾生之善德,及護法護持道場等對眾生有大利益之善德。另外尚有一個比較稀少的動力—陰德,將於往後專章
闡述。)積聚今生善福資糧之動力,結合夙世善因,促顯福報完全成熟,而得此機會。
吾今日以博彩為例,並非鼓勵眾生以此為追求致富之機,反而是要眾生明悟此機可能是萬中僅一(甚至更小),若未有具足其善因之福報,即緣機之成熟,縱然花費大把金錢,希望仍會落空。
命程既已註定,若要轉換夙世因緣(包括所積聚善福及緣機之成熟),僅為其中一個動力而已,關鍵動力反而是當下的作為。吾作淺喻:即我人與生俱皆帶來財庫(譬如你賺了許多錢,已存入銀行),要使這些福報顯現(你必須去領出來),所以整個過程都要有既定的環節,缺一不可。正如耳熟能詳之事例,如了凡及王鳳儀等,其命程已註成壽夭、貧困,但卻以當下之大善德,而扭轉今生命程。是以故,眾生在體悟因果輪迴以及命程定象之際,切要記取時猶未晚,當下勵行。
-
第廿四章 陰德▲
觀音菩薩 降
第廿四章 陰德
所謂「陰德」,乃為大善大德,且要及於廣大人群,亦即「陰騭」。古語所註,乃為天定默施於民,可見其德澤之廣澤浩鉅也。
天律所定,合於陰德者有三:其一、救人命。其二、成全寡婦守貞。其三、至善不為人知。是以故,在因果命程中,陰德足以改換命程,亦即貧賤者可得富貴之機;壽不永者可得長壽之機;孤鰥者可得子孫滿堂而賢肖。如此大轉命程,當然需要有具足而豐厚之福德,故只有陰德有足夠之動力。(亦即可依天律之位階,使執行冥律之 閻君可以依律使其人轉換命程。)
自古以來,許多著名事例,悉皆由陰德所致,尤其《文昌帝君功過格》以及《關聖靈驗文》中提及,往昔科考士子,本無功名,卻由一念至善,不願破寡婦貞節,而使是科金榜題名得中功名。
由此可見,眾生命程雖是既經註定,一般無以改變,但若有陰德,即可使此命程逆轉。唯,陰德之造立,本屬可遇不可求,無法要造行即有之,故有此天律之訂定,是在勉勵眾生平素要有守德,見義勇為,並且心性時時存乎仁善,以期有朝一日得此造行陰德之機,不致躊躇不為,喪失大好良機。
-
第廿五章 何謂新造因▲
觀音菩薩 降
第廿五章 何謂新造因
因果,是既種其因,才有其果。往昔在因業種下之後,其業緣歷經輪迴,在此轉輪動力之間,促使緣機成熟才形成果報。然則,上元甲子 關皇榮登九五,掌凌霄權樞,有鑑隔世果報,容易因當世善者未獲福,惡者未遭禍,乃頒敕果報律例為「現世報」,因此因果輪迴報象中,產生新造因當世報。
眾所周知,當個人遭到因果冤親之干擾,必然多是累劫以來所種之因端,我人夙世輪迴不知凡幾,業累之清償,已是緊密,再加上新造因之快速成熟顯報,當然就更為頻繁。因此各大正教都知「三期末劫,因果大清算」之警語。
為何要在本書中闡述此一現象?緣於因應新天律,有必要讓眾生知道果報頻繁之原因外,尚要使眾生知所警惕,切莫以為果報要經輪迴才會緣熟。吾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往昔許多人不能善事父母,以不孝肇因,但卻不一定會遭逢兒女的不孝。際值今日天律新頒,凡有不孝父母之人,必遭兒女同樣不孝以對。不過,眾生對於何種事物是為新造因,可能有所無奈,無可著力。當然,這些必須已經達到宿命通力,亦即修行有所成就之人,始能察知。因此,眾生最保險的做法,就是謹行戒慎,切勿在日常間有所違逆道德戒律等事,即可有效斷除新造因之虞。
在此三期末劫末法時際,雖有大道普傳,眾生輕易可以親近道場,可謂福緣深厚,可以藉修行之機而了斷夙世業累,只要再戒慎於新造因,則將過程平順,減少一大阻力。尤其值得一提,即是新造因之果報,是絕對相對性,緣於夙昔必經輪迴才會產生報象,今時略去此一過程,當然即要針對特定性而成報象。譬如說你喜歡欺騙他人,或者佔人便宜,當你受報,也將是此一現象。深願眾生明之而戒慎,有過則改,無過則勉。
-
第廿六章 念力與業力▲
觀音菩薩 降
第廿六章 念力與業力
何謂念力?即乃我人以精神層次之能量,凝聚成可移動之力場。業力,即是造作事務所產生報果之現象。此二者所差別者,一是當下即可產生之現象,此一念力並已經實驗推証,在人類身上是可以形成;另者,業力則是屬於因果輪迴現象。有一派學說,大意是:人在心中都有一個「不」的概念,譬如:不要生病,不要坎坷、不順,因此相對面即是要健康,要順利,要飛黃騰達。但實際上,你不要生病,它卻愈會生病;你不要不順、不要坎坷,它卻愈會波折阻礙。這一學說,築基理論在心理學上,叫「患得患失」,人有此心理,反而將平素的實力(或運程)大打折扣。
吾淺喻之:許多人都曾碰上求學期間,平素功課不差,考試也算差強人意,一旦碰上正式會考,卻往往疏誤,比平常實力降低許多(許多事項亦如是),此正是人之心理患得患失,壓力過重,臨場緊張而失常,正是人心深處「不」的反射。易言之,此一念力使人情緒陷入照現象,而產生折扣的結果。念力就像隨著人之出拳動作所帶起的力場,雖然看不見,但卻可以感受到,而拳的落點,實質接觸面,就像人之業力所產生的現象,是屬於實質面。
在因果理論間,將念力與業力併提,是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感召與牽引。念力在你心中「不」的時候,它即牽引你的業緣成熟(如前所譬喻,你不要生病,往往都很會生病)。業力亦如是,當你心中有欲望時,你的防護能量降阺,因此業力隨之產生(至少也會促顯業緣成熟)。
闡述至此,對於念力所牽引因果,應該已是脈絡分明,因此業力也可以是正面,就如有人可倚仗念力移動實物一般,它是正面能量,所以正念,如慈悲喜捨,如念佛、誦經咒,這些都是正面的能量,所以一定可以消弭負面的能量,如業力等。
-
第廿七章 勿逆而餒▲
觀音菩薩 降
第廿七章 勿逆而餒
人生在世,十之八九不如人意,此乃大多數人通象。但是,卻有極少數之人,卻逆境處處,並且長時陷在困境之中,非止於事業財運之不順,並多有小人活鬼、不善業緣之干礙。有時同一事件在別人身上,僅僅造成小漣漪而已,但在其人身上,卻形成軒然大波,甚至牽擾甚久,尚可以因此煩瑣頻繁,造成牽累於人。
眾生在日常周遭間,當可見此事例,許多人嘲謔曰「倒楣鬼」,但是當事人更是頹喪,不僅僅倒楣可以形容此心境,甚至有人灰心喪志,走上絕路。
雖然各自造業各自擔,其人今生所受,緣於夙世所造。然則,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見其困境,不免油然憐憫。所以,可以藉此篇而鼓勵逆境之人,當下發心行善。依據冥例所判,今生困頓貧賤之人,並非造下窮凶惡極之大罪,但是,卻有很多小罪業,譬如說:累世間常有仗勢欺人之冤怨,重不及致命,但此行為過多,又每件每件累積不同之怨氣,因而今生運程每每在屋漏偏逢連夜雨情形下,雪上加霜,乃至其人每逢好事,也後繼無力,一旦碰上壞事,就比別人嚴重。
俗語有云:「一樣米養百樣人」。人皆各有際遇,此一際遇之來源,即累世之因緣,因緣既已前種,悔之不及。然則,時猶未晚,若能當下即發心懺行,(無須依任何教門、無須花費任何錢財、只要一念向善,見善即行。)則可藉此意念之提升,遏阻不善因緣之接踵而至,乃得漸漸扭轉此一困境。但是要記住,持續的動力很重要,故困境稍有舒緩,切要加倍勵行,才能有較大的空間改善。往昔有很多事例,從困頓間一夕改觀,往昔之律是隔代(世)果報,但今律已改,定將會要有更周嚴而急速的果報動力。因此眾生勿逆而餒,將能很快憑藉一念懺行之善而得扭轉困境。
-
第廿八章 勿順而乖▲
觀音菩薩 降
第廿八章 勿順而乖
乖者,今人義為柔順而和。然,其本義是為違逆、蓄意反其道而行。人在順境之中,容易得意忘形,總以為自己得天獨厚,遇上任何事故或波折,總能化轉,並且得貴人之助,轉艱困而成平順。
容或有人是如此,但其中關鍵仍在你自身的福報尚未盡頭,才會看似逢凶化吉,一切順利。語云:「為善不昌,必有餘惡;為惡未禍,必有餘蔭。」所以,人在順境之中,即是在消耗你自身的福報,一旦用盡,即會遽然逆轉,尤其順境之人,在消耗福報猶倍數於平常人,因為一般人尚會見善量力而行,順境之人則會不屑(或者不會刻意)去行善,因此一增一減之間,福報之比例不言可知。
當人在順境之時,通常都會認為理所當然,也就是觀念容易進入比較自我的領域,私心更加明顯,鮮少身在順境是如身在逆境,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因此不但不容易再積善福,更容易造下乖逆的言行(或是蓄意背離道德規範),在此情形下,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福報不再(並且也因為沒有善德善福之造立,即容易牽引出夙世之業力。)。
眾生在人生苦報場中,是了結夙世因緣,所以可以得到善福,相對也必然會有因果業債需要償了,一旦在報象出現之時,你沒有善力(亦即善因緣之能量),那麼情勢逆轉,要再挽回實在困難,尤其身在順境之人,總是認定自身的擁有,不論是權勢、財富,甚至政商人脈,一定會足以化解會遭遇之困難。換言之,他認為他有能力藉目下所擁有之力量去面對不順之情境;加上人心不足之通病,有權者、有錢者,都會想要更有權、錢,所以對此用上不當手段者,比比皆是,那麼更加速順境的消失。
因果論中,福善積多,自然得享福報而一切順利,可是沒有人可以福報不盡。(若有早已成仙、成神,無須再入輪迴。)相對,人皆有惡,累積夙世業緣,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當你在順境時,切要居安思危,至少也要戒慎,切勿故意違逆善道,可以延續順境,不致逆轉於不善情境之中。
-
第廿九章 因果不能滅▲
觀音菩薩 降
第廿九章 因果不能滅
所謂因果不能滅,是一旦其因種下,即已形成其事件本身牽引的能量,在未來時間中,此一牽引之業力,必然會形成果報,所以種因即是肇建不滅之果報;僅能從果報未成熟之前,加以消弭或者提高自身防禦之能量,以期因可消、果可輕,降低種因能量傷礙至最低程度。
首先,如何使果報大化小?當然即是相對面種善因、結善緣,使自身在生命過程中,會牽引因業成熟的事機及運程,改善至比較平順,如此可以作預防性之消弭因業。如何提升自身防護、及抗禦果報來臨時之衝擊?唯一不二良方,就是修行。因為修行一則明理生慧;二則增益自身夙世善機顯現;三則最為重要,因為你在修行之中,必然會皈依佛聖,則可仗恃佛聖之庇助;就好像前面有座山,幫你擋住強烈旋風,你可以減輕受到衝擊傷害。
修行之人,甚至有人可以藉助於法要,如密行,以提升自身能量與業力抗衡;或者轉化、消抵(當然那是必須具備功行,才能有效抗衡,否則,亦如他人要受果報。) 昊天至仁,果雖不能昧(滅),但卻可以使之預防減輕,甚至舒緩延長,最簡單的分析,百斤重物,一次是重擔,但分成三次、五次、十次,則可勝任負荷,甚至有人已不視為重擔,可以輕易度過此果報。
是以故,眾生當須體悟果之可怕,來自其因。慎因是為周全之道,若是其因已種,則時刻惕勵,勉之而行。
-
第三十章 考關▲
觀音菩薩 降
第三十章 考關
為何考關與因果會聯結?為何闡述因果論會有考關?原因很簡單,許多果報,是助長考關的衝擊傷害,甚至層面更廣;有的果報本質上即是藉著考關來了結。吾淺舉一例:某對夫妻,妻一心向道,但卻常遭到夫之阻礙,甚至污衊,以至此一婦道無法專心精進,此謂之家庭考。但其本質上,有其夫妻因果存在,所以,考關在修行之過程中,幾是不可避免。
當然,因果以考關形式出現,則是更在理所當然,許多精進道子,在早前均是一昧以道程為重,將家庭考輕忽,或者置之不理,因此往昔修道子敗在此考關之下,難以枚舉。時至今日, 上天大開普渡之門,鸞門應運弘興,善書寶冊廣為頒傳,許多道子已較能圓融面對此一家庭考。
然則,一關雖過,一關又起,今日道子雖已大幅降低減輕受到家庭考關之傷害,卻受到更多考驗,如名利關,如順逆考,甚至還有法教宗脈及至仙佛考,諸此種種,好像道子道程頗為坎坷,因此又怨 上天為何要有如此多考關。雖曰「道無考,不成道」,但最主要的關鍵,是因果的力量,藉考關來了結。換言之,不是 上天故意刁難,而是你自身的因果要了,才會有那麼多的考關讓你去面對。
修行路,好似求學路,要經過許多考試,才能証明你領悟了多少。修行者要經過考關,才能驗証你的明心見性是不假,更何況面對考關,度過它,你的道程更進一步,並且,因果業累更減輕許多,所以吾在本書才會將考關列入,以茲勉勵。
-
第卅一章 總論▲
觀音菩薩 降
第三十一章 總論
本因果書名以「命程定論」,當然即是著重於闡述命程現象與因果之聯結。因果,是有其定律及邏輯,絕非天馬行空,可以信口開河;而其串連之枝節,更是錯綜複雜,以蛛網形容絕不為過。所以,解因果就要抽絲剝繭、按圖索驥。
我佛住世,即有《因果經》之說法,是以簡易相對之直述,點出種何因,得何果。但是,因與果,加上輪迴,那麼將如滾雪球一般,愈滾愈大,亦即是說累世的因業,本是各自單獨的事件,但在輪迴動力(即是業力之牽引),會將相類性的因業集結,這就是註成命程之理論所在。
因果既是如此繁複,當然不是一本書數十章即可闡述周詳,所以吾盡量擇要,而將歸類於同一相類而闡述,此亦為吾奉旨在貴堂著造因果系列以至第四冊。
今日,本書將要完結,但是又深恐眾生閱書,不能立有所得,因此藉此末章總論,略立綱要,以為眾生閱書之提點,甚願眾生勿負吾心,仔細研閱。書至此結束,吾當敦聘佛聖賜跋與後敘。
-
朱熹夫子 後敘▲
朱熹夫子 降
後敘
因果理論,仍可適用於窮理致知,更應有反躬踐實。因為在果報的現象,若不能深入了知,常會有尤怨之心、不平之鳴,乃致前業報象尚未盡了,又造新愆。
眾生身在南瞻寶地,實不應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則 上天慈憫迭降寶書,以茲啟迪。二則諸天佛聖慈悲,諄諄善誘。三則大開普渡,應運此土。
今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慈悲,藉貴堂鸞期木筆揮砂,著作一系列因果叢書,第四冊《因果命程定論》,業已完書繳旨,即將付梓,並已訂定繳書大法會,可喜可賀。眾生當能更加深入研閱,一則以明因果命程,二則趨吉避凶,三則更可早了牽纏之業障。
吾有幸為寶書讚言,殷勉眾生當應好自珍惜,對此人生往後過程有絕對之助力。是為後敘。
朱熹降於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庚寅年正月廿一日
-
呂仙祖 篇後語▲
呂仙祖 降
篇後語
喜矣哉!《因果命程定論》完書, 觀音菩薩之慈悲,不止僅僅於聞聲救苦,尚且應機隨緣而示現,早在閻浮提地,已是家家 觀世音、人人 觀世音,可以朗朗上口。
今日貴堂荷蒙 天眷、菩薩眷顧,一連四冊因果書在貴堂手中完成,每一部寶書都為貴堂之普化大命,創造突破之新里程碑。《因果命程定論》之主題,更是迥異於前三部,當屬因果理論之另一層面。更是為貴堂鸞門普化道務推行中,注入新血,猶如順風駛帆,當能更為廣泛普及眾生各階層。
書已成,即將繳呈並舉行盛大法筵,吾為眾生欣喜,不揣冒昧抒文以誌篇後,與眾生共勉。
呂洞賓降誌於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庚寅年正月廿一日
-
南華帝君 跋▲
南華帝君 降
跋
書之可看性,不但主題明確,猶要條理分明,更要切中要旨,闡述周詳。尤其今書不若古冊之以艱文澀詞、修飾華麗詞藻,而是淺白文詞,務使閱書者一目了然,閱之有味,能夠嚼咬,使書意容易消化,進而一閱即能有得。
觀音菩薩素抱慈憫眾生之大願,故願領命,迭下凡塵鸞門道場以著書。在貴堂每部因果書即如一艘慈航,在苦海人間處處救渡苦難眾生。
今日新書《因果命程定論》已是完成,即將頒行壽世,吾甚願眾生研閱因果書,當要誠敬肅歛,以期仔細而深入理論之中,容或一時未有驗証,但已深銘心識,有朝一日必有助益,切勿以一般吟風弄月之雜詠而輕忽。
際值書成,吾略抒感言,以誌寶書是為跋。
南華帝君降於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庚寅年正月廿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