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羅漢宮

  • 恭接著書玉旨

    恭接玉旨

    本堂主席 關登臺


    聖示:今夜恭接著造新書玉旨,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駕,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欽差金闕御史王天君 降

    詩曰:雨夜中州眾志誠。拱衡接旨倍光榮。
                          新書開著鸞期繼。普化蒼黎向道程。


    聖示:玉旨頒宣,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居凌霄,痌瘝萬眾,無時不以蒼生是念!

                    查爾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開堂闡教,濟世度迷,歷經十八星霜,建樹豐偉,普化大命,膺承賡續。年年奉旨著書,期期普化蒼黎,所著寶書風行海內外,引渡不少善緣根器,進入大道領域。

                    茲因目下閻浮提地,娑婆眾生,對於佛法甚有慧根親近,唯可惜者,雖有佛門經典可供眾生研誦精進,但卻少有西方極樂世界以及佛門淨土等善書傳世,以勵眾生,樂發淨慧立志淨行,並以蓮邦世界之殊勝而利樂。

                    因而今日乃特頒玉旨一道,將聘濟公活佛為主著仙師,帶領貴堂正鸞勇筆,訪遊西天五百羅漢之聖地,以期編輯成書,頒行壽世,引度有緣。書之顏曰:【五百羅漢宮】。自領旨日起為期一年,完書繳旨。希爾神人用命,無負畀命,開啟鸞門著造佛門寶典遊記,因應機緣,而得弘法利生,書成之日再昇功論賞。

                    欽哉  勿忽  叩首謝恩

    天運歲次丙戌年五月一日
  • 阿彌佛陀 誌

    阿彌佛陀 降

            為五百羅漢宮一書作序

                    五百羅漢者,散見佛門經典,然則世之正史,卻無可考稽。因而有云五百羅漢者,乃是釋迦牟尼佛住世之隨行僧團;亦有云係屬釋佛涅槃之後諸部僧團中小乘僧團,証阿羅漢果者。

                     上述二說皆非屬實,五百羅漢乃為西方佛法之儲備聖者,因應閻浮提地,或倒裝下凡,或弘法而應世;悉為佛法利生傳世之緣機推動者。兜率陀天乃一生補佛處,五百羅漢宮即為教法之培訓地。

                    阿羅漢雖為小乘行者,屬自了漢,先行自利再作利他。然則羅漢之名,乃有應供之號,此一應供已為佛十號之一,換言之,阿羅漢已具備準佛果之資糧。今日 昊天頒敕玉旨,命由鸞門著書,傳真此一聖地,當對閻浮提地娑婆眾生善慧根器,有十足啟蒙之效果。可見天意無私,更可見貴堂膺承大命之可貴,不愧頒賜三曹普度之普化道場。

                    吾佛樂見寶書應運傳世;際值領命著書之初,特來結緣降筆為文。而與眾生結緣,一則為勉眾善珍惜,二則謹此為序。

    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 誌於新社懿敕拱衡堂
    歲次丙戌年五月一日
     
  • 釋迦牟尼佛 序

    釋迦牟尼佛 降

             為五百羅漢宮一書作序

                    時運變遷法亦遷,佛門大演妙諦,普度善眾,圓融信願行之大無畏根器。然則,賢劫之中,未來佛尚未下生,住世無佛,諸眾有情,僅能憑藉出家緇眾以為師,以戒法經典為依歸。故教法之中,難免有缺陷之憾。

                   幸慰 昊天慈憫,鸞門應運助道,難以計算諸眾有情,悉皆循此文字因緣而開啟善慧根器,今日再降寶書,闡述五百羅漢之勝境,不論佛道修子,以迄諸眾緣人,咸蒙其利。

                    阿羅漢雖屬小乘行者,但是佛經典冊悉見羅漢利生弘教之故事。因而寶書一出,將補佛經未盡詳述之處,大利諸眾有情,啟開善慧。尤值一提,五百羅漢雖曰五百,但是卻有因應教法而倒裝下世,更有佛家修者以阿羅漢果而遞補,悉皆此一奧妙緣機。

                    際值頒著寶書之初,吾佛預見善眾咸霑法益,乃來降序,並為之策勉。

    南無釋迦如來降序 新社懿敕拱衡堂
    歲次丙戌年五月八日
  • 藥師琉璃光佛 序

    藥師琉璃光佛 降

            為五百羅漢宮一書作序

                    佛門經典較少闡述蓮邦世界之勝景,僅有極樂世界以及兜率陀天彌勒淨土,尚有概略描述。其餘大多散見佛經之中,經文有其必要而提及;但亦僅只大略帶過。因為佛土蓮邦之勝義及勝景,絕多是由 釋尊說法四十九年,大開法會十六次所提及,而由僧團記錄。 釋尊以開悟之實智,明見蓮花佛國之清淨極樂,而告知世人。

                     際今末法之時,藉鸞門著書暢遊西天五百羅漢宮之勝景,實為一大突破,尤其際此末法,各教道場宏開普化,殊勝妙法、奧秘義諦,廣佈福音,利樂眾生,濟度有緣。貴堂膺此大命,著造寶書,可見天命畀眷之深。

                     書已開著,三界有情,人天善眾,閻浮提地眾生,得受佛法被沐,深入正信,了知妙諦;尤其五百羅漢,身負重大教法使命。今日以鸞門木筆、砂盤傳真,著書成冊,廣佈流通,生生世世,多少有情善眾,圓滿根器,將因本書而得成就。

                    吾佛樂見此一因緣,乃特來降筆為文。一者勉勵有情善眾,切莫輕忽,以致寶書當前,失之交臂。二者以為光贊篇幅,是為之序。

    南無琉璃光佛        降序 新社懿敕拱衡堂
    歲次丙戌年五月八日
  • 第一回 初遊勝景訪西天

    濟公活佛 降 

    第一回 初遊勝景訪西天

    詩曰:再著新書降道場。群賢薈萃澤流長。
                          鸞門普化三千界。廣佈福音啟義方。


    聖示:哈!哈!老納再領 玉旨,開著新書,貴堂恭承大命,可喜可賀,諸賢生尚宜好自為之。可,著書,勇筆賢生靈神出竅,吾等出發。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無需多禮,吾等仍然信步安車走吧!

    勇筆:弟子知道,跟您著書,也只有用走的了,不過弟子常見經書云及西方極樂世界距此可是恒河沙數之遙遠,用走的?回來可不知道什麼光年了!

    濟佛:西方是阿彌陀佛之蓮土,距此閻浮提地非僅僅止於恒河沙數之遠途,但我們今日著書不是去到西方,而是去西天。

    勇筆:不一樣嗎?

    濟佛:然也,西天主掌弘教,因而乃為 釋尊所駐錫。五百羅漢又有弘教之需,故是駐錫西天。

    勇筆:那是說五百羅漢功果終究進駐不了西方。

    濟佛:非也,因應末法末劫之年,佛法各宗之需,五百羅漢必要下世,是以駐錫於此剎那可達之西天。

    勇筆:他們尚要下凡?

    濟佛:末法時期,閻浮提地,因應教法弘傳,諸佛菩薩猶不免,何況羅漢?吾老納不就是一例。

    勇筆:老師說的也是。(噗哧!)

    濟佛:賢生覺得好笑?

    勇筆:(面紅耳赤)不,不,弟子怎敢笑您,只是忽然想到一句台灣俗語。

    濟佛:可是羅漢腳仔。

    勇筆:這可是您說的,不是弟子侮辱了這些位大羅漢。

    濟佛:羅漢乃是以小乘法,要自了之修行者,然則無論大、小乘、聲聞、緣覺,只要修行有成,悉得正覺,只不過阿羅漢先求自了,再利大眾而已。

    勇筆:原來台灣這句俚俗之語,卻是出自佛經。

    濟佛:阿羅漢乃佛十號之一,因而已是準佛果位。

    勇筆:弟子沒有絲毫不敬之心,只是忽然想起這句話而已。啊!老師這一路行來與早先著書所遊諸天勝境,真是大大不同。觸目所及,雲煙繚繞,卻不見有任何建築物或生物,但隱約中似有梵唄,應該已到西天了吧。

    濟佛:然也,不過並非西天無建築或生命,只是西天各處一片祥和,所有宮殿寶塔悉皆在雷音寺附近,所以賢生只見祥煙瑞雲,前面已到五百羅漢之聖殿,賢生自己看看。

    勇筆:(只見眼前仍然一片白濛濛,凝目細看,半空中是有一些七彩光芒。)老師啊!沒見聖殿,只見光芒炫耀,不過這面前柱子怎麼好像不甚堅固,有點像人腿。

    濟佛:哈!哈!賢生忘了,在諸天勝境中都是巨人,賢生面前是一位羅漢。

    勇筆:那豈非像西洋魔豆之童話故事,巨人高可擎天,我們只好攀爬豆藤上去。

    濟佛:倒也不必如此麻煩。(破扇一揮,接連在勇筆頂門、命門各拍上一扇。)

    勇筆:(剎那間,好像立刻變了,只見眼前有許多類似涼亭,範圍甚大,好像是漫山遍野,點綴其間,而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只不過會動的物體,好像以前都不曾見過。)老師啊!您變魔術,怎的一下子弟子都看清楚了。

    濟佛:因為在此天中每一天人身高已有十丈,尊者、羅漢、佛菩薩更有百數十丈,所以老納也將賢生身形增長,如此比例相同,賢生即入實景。

    勇筆:好辛苦,是不是以後著書都要如此。

    濟佛:然也。

    勇筆:現在老師是否引見弟子拜謁羅漢去了。

    濟佛:不了,首著第一回讓賢生親臨其境,往後免得多費唇舌解釋,吾等往回走吧!

    勇筆:是。請問老師這個地方叫大應供之宮,是何意?(原來所到之處是一座白玉牌樓,上書金字『大應供之宮』)。

    濟佛:在漢曰羅漢,然則在梵乃為應供,五百數多,故冠上大。

    勇筆:原來如此。

    濟佛: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吧!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蓮駕。
  • 第二回 毀法多羅羅漢興

    濟公活佛 降 

    第二回 毀法多羅羅漢興

    詩曰:佚傳聖典見今時。利樂有情護法持。
                           可喜賢才同薈萃。弘揚教化遍蠻夷。


    聖示:佛法普濟有情,善眾聞法心生歡喜,以此緣機深入妙勝義諦。今時今日,鸞門普化道場,藉諸砂盤木筆傳真著書,實乃一大殊勝因緣。可也,著書,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活佛老師。

    濟佛:無需多禮,吾等出發。

    勇筆:是。請教老師,五百羅漢在佛經中多見記載,為何其來無可稽考?

    濟佛:並非全然無可考証,在法華經中,就有佛為五百弟子授記品,另有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以摩訶迦葉與五百羅漢集結三藏。緣於多羅王毀滅佛法後,五百羅漢重興聖教。尤其彌勒下生經中載有佛陀滅後,不入涅槃,護持弘法之住世羅漢;留有四大聲聞。以重興聖教,俱皆明白示現,五百羅漢身負佛法法教弘傳之要務。

    勇筆:弟子明白,本書之序文中,諸佛如來亦已明確為序文說明。只是弟子認為,阿羅漢既為聲聞,乃為小乘聖者,但佛法卻以大乘利他為趣旨,怎會由羅漢們身負要務;並且,就其來龍去脈眾說紛紜,竟達十種版本以上。

    濟佛:昔日獅子國之慶友尊者作法住記,亦即唐玄奘大師所譯,傳入東土,亦云及羅漢乃在佛滅後,佛法被多羅王毀滅,羅漢四次集結,將佛陀在世之法教整理,而弘傳佛法,其中羅漢有五百,而四次中有一次更達七百之數。

    勇筆:在佛經中記載羅漢乃身負弘傳佛法重興聖教之要務,但為何其數不一。

    濟佛:下生經所載:佛滅後四大聲聞為弘傳佛法之支柱,但擔子過重,因此陸續集結成十六羅漢,直至法住記傳入中土,有將原作者慶友尊者及譯者玄奘大師列入遂成十八羅漢,並且在清朝乾隆帝以十六羅漢加降龍、伏虎而成十八羅漢,正式定案入冊。

    勇筆:那豈非您是托乾隆皇帝之光,始列十八羅漢中。

    濟佛:羅漢五百始自佛滅後,但陸續增加,亦足以說明乃因應佛法所需而可增減。更何況,目下閻浮提中弘傳佛法立為國教者甚多,尤其古獅子國,即今之斯里蘭卡,彼時即有羅漢降生彼土,際值今日末法,羅漢們又要大忙特忙。

    勇筆:感謝老師如此詳盡開示,看來弟子還要多作功課,否則提起大羅漢們弟子是毫無所知,那真是太失敬了。

    濟佛:賢生是該多用功。好了,面前一位羅漢號無邊自在,賢生上前見禮。

    勇筆:(原來已來到羅漢宮,面前佇立一位身高巨長,但卻慈眉善目,滿臉含笑,正與濟佛老師問訊作禮。)弟子勇筆參叩大羅漢佛駕。

    羅漢:賢生無需多禮,難得濟佛帶引鸞門正鸞來此西天大應供之宮。

    勇筆:那是弟子榮幸,尚請大羅漢不棄愚昧賜教。

    羅漢:賢生大名在台疆一地如雷貫耳,所著善書遍及海內外,引度多少有緣善眾,無需客氣,有話直說無妨。

    勇筆:那弟子放肆了,請問您是印度人還是中國人?

    羅漢:吾乃婆羅州人。

    勇筆:是否您在世有皈依於佛陀座前,親沐佛熙,而佛滅後多羅王毀佛法,您也是重興聖教之大羅漢?

    羅漢:那倒不是,吾未有此榮幸。吾乃佛滅後六百年始生印度修証阿羅漢果,因五百大應供已有多位倒裝下世,乃得缺遞補。

    勇筆:那麼您又是以何因緣得証阿羅漢果,因為弟子粗略聞悉五百羅漢之前身有者說是五百蝙蝠聞佛法不畏火燒,以此向佛心,得轉人身証阿羅漢果。

    羅漢:吾乃以誓傳佛法遭當時之外道所迫害,乃入荒蕪之地修証成羅漢。

    勇筆:看來往後大羅漢們的故事精彩可期。

    濟佛:好吧!吾等今夜就此打住,下回再來。

    勇筆:弟子拜別大羅漢。(師生離開西天羅漢宮往回走。)老師,弟子見書載五百羅漢有中國漢人之高僧大德入列,這好像有些不符合原來大眾所認定五百羅漢乃為佛弟子之說?

    濟佛:序文中不是有述明五百羅漢會因應各地佛法弘教之所需而下世,東傳以後增加漢之和尚証羅漢果位,何奇之有?好了,賢生已到貴堂,靈神投體。

    勇筆:是,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三回 重興聖教聲聞付

    濟公活佛 降   

    第三回 重興聖教聲聞付

    詩曰:洩盡天機不世傳。宏揚義諦賴群賢。
                          重興聖教聲聞付。普照佛光遍大千。


    聖示:哈!哈!貴堂著書訪遊五百羅漢,可謂鸞門一大殊勝緣由,大羅漢必有重命,乃為因應於今閻浮提眾生緣機。可也,著書,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賢生無需多禮,吾等出發。

    勇筆:是。(緊隨老師信步出堂。)老師啊!弟子日前概略搜集五百羅漢之大事沿歷,但怎會有如此多版本,並且其中傳說有些好似頗為荒誕,可否恭請老師開示?

    濟佛:賢生所云甚為簡單,佛陀既然累次轉世,五百羅漢亦是累世轉世,因而佛經中云及五百羅漢者,亦有多種版本,當然其中有些是穿鑿附會,不足採信。

    勇筆:說的是,弟子曾見佛經記載,佛陀不入涅槃,仍住世護持弘法之大羅漢。

    濟佛:然也,彌勒經中已有明載,世尊歸空,摩訶迦葉四大聲聞負起重興聖教乃集結說法,轉大法輪,因此大羅漢在此世中地位僅次於佛陀。又因擔子過重,乃由此而增至五百僧眾,此為五百羅漢最近一世集結下凡弘法興教。餘後末法時期,即以必要而個別下凡。

    勇筆:原來如此,弟子翻尋許多典冊,無完整之大羅漢來歷,並且有許多經典弟子連看都沒看過,實在無從搜集。另外尚有一點疑惑,五百羅漢之聖名,看起來有些是梵語,有些卻完全是漢語,難道五百羅漢分兩地降生,再由迦葉尊者召集重興聖教。

    濟佛:非也,五百羅漢聖名完全是由天竺之名,至於為何會有漢名,此乃大羅漢聖業東傳入藏,再進入中土,漢人民族意識過強,因而時有刪減遞補,乃至連梁武尊者、降龍、伏虎、布袋、長眉等均列入,故已非原來五百大羅漢。好了,賢生已到羅漢宮,今夜訪遊之大羅漢聖名富那夜,即為世尊歸空滅度與摩訶迦葉同時擔負弘法興教之大羅漢,並且此位應供已將降生閻浮提不丹國,賢生可上前見禮,並請教一番。

    勇筆:感謝老師提示。(面前已有一位大羅漢,只見此位大羅漢雖然靈光顯現,但是或許人種不同,生的有些奇怪,頭頂略尖,雙顴略高,但粗黑大眉,看起來不像大羅漢,有點像凶神惡煞。)弟子參叩大羅漢,聽聞濟公老師言及,您乃與摩訶迦葉同為宏興世尊法教之大羅漢,倍感榮幸。

    羅漢:賢生口是心非,不是將吾當作凶神惡煞,怎會倍感榮幸呢?

    勇筆:(咋舌!)您神通廣大,知道弟子想什麼,只是弟子並無不敬,可能是印度人種與漢人不同,您在世可能是美男子,欣賞角度不同,尚請不加怪罪。

    羅漢:賢生無需客氣,吾在世確實相貌差,天竺人不會像吾這麼醜,所以吾也坦然,好了,言歸正傳,賢生與濟佛這麼大老遠跑來西天,坐下喝口茶吧!

    勇筆:(原來談話間已進入應供宮之淨室,有小沙彌已來奉茶。)您這麼寬宏大量,弟子感恩,對了,適才恭聆濟佛老師言及,您將要倒裝下世,可否恭請開示。

    羅漢:無足為奇,五百羅漢在千萬阿僧衹劫以來,即是下凡身負教法宏興之重任。世尊最後一世滅度,佛法遭遇空前浩劫,五百羅漢乃集結下凡,以延續佛法不滅,因此吾將降生不丹,乃要成為法王子以延續教法,不因俗世外力而中斷。

    勇筆:降生不丹那裡,可否恭請開示?

    羅漢:此有不便,但有心人略加注意,即可察覺。

    勇筆:恭聞您所開示五百大羅漢均屬下凡延續教法不滅,際值今時地球上許多國家是以佛教立為國教,但其國家卻有很多紛擾,是否您們會分別降生。

    羅漢:然也,五百羅漢降生已過半,隨即又遞補,因而只要教法有所需要,吾等立即應機下世。

    勇筆:您們下世是否需要經過地府輪迴,喝過孟婆湯後才投胎。

    羅漢:賢生此言乃適用於一般眾生,吾等均有密法虹光法身,輪迴不需經地府,但有要照會冥司,此有羅漢宮專責單位處理通報,賢生日後可以訪遊再作訪談。

    勇筆:感恩大羅漢開示提點,弟子日後當必恭請濟公老師帶引。最後一個問題恭請開示,有許多法王子、上師,本在人世間弘法,有些許不檢點,如果是您們已俱備大羅漢果位,有虹光法身,怎會忘卻本來沉墜於人間色相。

    羅漢:賢生此問題真好,不過,只要具備聲聞羅漢果位以上,不可能忘卻本來沉墜人間,賢生所見聞之法王子、上師,不是吾等下世。

    勇筆:那弟子明白了,真是感恩。

    濟佛:摩訶富那夜,吾等就告別。

    羅漢:濟佛好走,吾恭送佛駕。

    勇筆:弟子拜別。(師生離開羅漢宮。)老師啊!這五百羅漢可比菩薩們辛苦,還要累次倒裝下世。

    濟佛:賢生少見多怪,老衲不就累世下凡嗎?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四回 法住記傳千百世

    濟公活佛 降

    第四回 法住記傳千百世

    詩曰:天運因緣應變遷。蒼黎善願繼年年。
                           堪期妙諦真詮佈。殊勝法船遍大千。


    聖示:天運有數,緣機自在,蒼穹悲憫眾生,自有殊勝緣機,因時應機,廣佈法船,引渡有情眾生共登覺路。可也,著書。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蓮駕。

    濟佛:賢生無需多禮,出發了。

    勇筆:是(隨老師信步而行)弟子請示老師為何佛法如此多災多難,自古以來, 世尊降生地之印度,即多有毀法之君王。目下仍有斯里蘭卡之僧眾走上街頭抗議,前陣子以佛教立國之泰國,也是有街頭運動。雖然未波及佛法,但為何會有如此現象?

    濟佛:法教在於人世,即是匡正人心,庶免人心受欲望所蠱惑。而職掌政權權力之人,心境之化轉,信仰信念之異數及牽引,攸關教法之興衰,但總有其運數所必然。譬如西藏佛法會獨興密教,即因松贊王種下破佛之因,僧眾密藏經本於洞穴密地,後人得之因以名密,密宗遂興,此乃天意之數。再有中國歷代君王,或尊佛或崇道,是以佛道深入華夏民族,又豈非天數。

    勇筆:弟子受教。然則密教興盛之西藏,以虹光法身永住塵寰,則五百羅漢是否不用進入西藏以宏興教法。

    濟佛:當然亦屬天運之數機;古昔,西藏往西至月氏、古樓蘭等國,佛法乃尊 彌勒菩薩。彼時之佛祖即彌勒,猶如今時眾生拜釋迦佛祖一般;故天運之數,亦應人間眾生之根器。

    勇筆:弟子知道 彌勒慈尊,在古代西域地區猶如今人拜佛祖一般,敬如佛祖。不過在各種教法變遷中,大羅漢們如何重興聖教或者是弘傳教法?

    濟佛:大羅漢們千萬阿僧衹劫以來,歷次集結即是以弘傳法教為目的。彼時彌勒教法之所以在西域宏興,即有大羅漢之身影。而今台疆一地弘揚彌勒法教之僧俗,亦在應運中。賢生所云及藏密雖以密法獨尊,但顯教並非完全絕跡。況且天數之變,雖在人世間,一夕間即見端倪,但阿羅漢們卻必要早在十五年,最遲二十年前即要下生,始克因應。好了今夜老衲帶賢生拜謁赫赫有名之慶友尊者,賢生見禮拜謁。

    勇筆:是(原來談話間已來到大應供之宮,只見面前佇立大羅漢,不是中土人氏,是屬於稍微偏向黑色土著之外型,但却難掩慈悲和祥之氣)弟子參叩大羅漢蓮駕。

    尊者:賢生無需多禮,難得賢生奉旨著造佛家典故之寶冊,可謂賢生是近代史中第一人。走吧,進內奉茶。

    勇筆:感謝尊者厚賜(師生三人進入淨室奉茶已畢)弟子請問您聖名慶友乃法住記之原作,後有奘師譯為漢文傳入中土,弟子拜閱有關您之記述,謂之住世羅漢。可否請您開示何謂住世羅漢?

    尊者:所謂住世羅漢:意為重興聖教之行者。因佛滅後,天竺,雲、弗沙密,多羅王毀壞佛法,一時 世尊法教受到嚴重毀壞,乃有迦葉摩訶薩集結僧眾說法以重興聖教。吾乃作法住記之行者,對宏興聖教一事而言,於佛法被毀之後,重興之行者,均屬住世羅漢。並且,多羅王毀法之際,佛雖滅,但卻不入涅槃,因而護持住世羅漢,是以得順利重興聖教。

    勇筆:原來如此。這個教法之興衰表面上看,即是當政者一念之間而已,沒想到深層裡卻牽涉到這麼多動作。

    尊者:數千億萬阿僧衹劫以來,佛法興衰本有定數。但是眾生慧命卻不可斷絕,因而諸行聖者、大根器者、正覺行者、諸佛菩薩摩訶薩,莫不費盡苦心以期教法永不斷絕。

    勇筆:是啊,是啊。弟子奉旨著書以來,亦有許多天機披露於書中,諸家宗脈,上聖高真,也時時以天下眾生慧命,福音為念。正如 關聖恩師,自太古老金仙入大赤天宮通明首相,再掌南天,後受禪登九五 玉皇大天尊。如此一位上聖,猶然為眾生疾苦而下生人世。

    尊者:正是。不論佛道,諸佛上聖,莫不以眾生為念。試看:彌勒慈尊歷世以慈為本願,今下受世尊咐囑三會龍華,與眾生共成正覺佛果。距今時限猶長卻不次下世因時應機,為眾生種下引渡契機正是真實印証。

    勇筆:真是感恩諸佛菩薩、大羅漢摩訶薩慈憫眾生,為教法不辭下生人世。

    濟佛:賢生無需再作奉承。慶友尊者摩訶薩自下生古獅子國後已久未歷人世,專注於五百羅漢之鑒核。

    勇筆:啊,您在此是考官嗎?

    尊者:不敢!不敢!是濟佛抬舉。吾因在世有大事因緣以法住記一書,藉由奘師譯作而將佛法東傳。故回應供之宮,乃在此為眾聖行者作分析評鑑,加以印証未來應緣那地、那位行者可以上升此土,那位羅漢摩訶薩降生那地,因應何事,作一整體評鑑,再呈西天掌教會照其他各司,完成必要程序,始得羅漢摩訶薩順利降生因應弘法。

    勇筆:這可是大工程,您真是功德無量。住世羅漢,重興聖教,回歸本位,又要為弘傳教法之行政程序煩擾。西天也並非清淨而無為?

    濟佛:賢生此言差矣!所謂西天清淨:是此整體磁場及諸佛菩薩、羅漢尊者摩訶薩,不負行政職命之人,可以清淨於蓮邦。但五百羅漢天生職命,即是弘傳教法,也是天生勞碌命。好了,今夜至此,吾等回堂吧。

    勇筆:(等老師與羅漢摩訶薩互相問禮之後)弟子拜別,感恩您不辭煩擾加以開示。(隨濟佛離開西天往回堂路上)弟子感恩老師適時提點,還真看不出這位大羅漢,在此宮中是位高權重。

    濟佛:原本尚非拜訪此位大羅漢,剛好賢生提及斯蘭卡之僧眾上街頭,因而就此拜訪。好了,已回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蓮駕。可吾回。
  • 第五回 西天勝景作傳真

    濟公活佛 降 

    第五回 西天勝景作傳真

    詩曰:西天勝景作傳真。造冊成書勸世人。
                          末法緣機同沐受。發心正信似如春。


    聖示:末法之際,眾生福緣深厚,諸宗教脈宏開普度。尤其,鸞門砂盤木筆傳真,妙諦編輯成書,引渡有緣。可也,賢生靈神出竅,吾等著書了。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蓮駕(緊隨老師信步離堂)老師啊,弟子在著書期間搜羅經典記載之際,忽有一疑,尚請老師開示。

    濟佛:賢生僅有一疑嗎?那可真是可喜可賀。

    勇筆:老師這話可有點諷刺意味,是否弟子必需有很多疑問才對?

    濟佛:賢生太過敏感,五百羅漢自無數劫以來即已下世,難得賢生博覽群經之後,僅有一疑豈非可喜。

    勇筆:弟子明白了,那真是失言。弟子詞不達意,是說目前忽有一個疑義,並不代表已全部貫通,以後不會再有疑問了。

    濟佛:那麼賢生就說吧,有何不明之處?

    勇筆:這五百羅漢修行過程,應該是諸家修子之楷模。但是從累劫以來,為何沒有明確記載?

    濟佛:賢生有所不知,在佛說五百弟子本起經中,前廿九品中均有述及佛五百弟子各自起因身。或以無明,或以貪嗔,或以破戒,甚有以父母為起因,述及生平,雖非五百羅漢之身因。但此一五百弟子確為佛弟子,亦為五百羅漢之身,故亦有佛說經為憑。

    勇筆:原是如此,弟子愚鈍,多蒙老師開示。咦!今夜走了這許久,怎不見老師要去引見大羅漢,好似悠閒逛街一般。

    濟佛:今夜老衲就帶賢生在此大應供之宮,周遊勝境,藉以傳真,好讓世人也多了解西天之勝景。

    勇筆:那倒也是,每回著書,來此即要拜謁大羅漢,一番言談下來就要回堂,尚未仔細遊歷羅漢宮勝景。對了,請問老師,面前這片樹林,好像都是菩提樹。怎麼羅漢宮有菩提林?

    濟佛:不但有菩提林,還有龍華樹林、紫竹林、香華林、空寂林、琉璃林,賢生仔細看看有何不同。

    勇筆:這一片片不同樹林,好像也透著不同的氣息(原來濟佛老師信步引導在此羅漢宮勝境穿梭,好像每個地方都有一片不知樹名之樹林,原來即是老師所述說之林名。只見每一林中都有許多羅漢身影,但是每一座林中所耀升之氤氳瑞氣都有色彩強弱等不同現象)老師這裏怎會有如此多之樹林,並且每林均是有一位佛菩薩之代表徵兆。譬如,紫竹林是觀音菩薩、龍華林是彌勒慈尊、菩提林更是佛祖成道之處。

    濟佛:賢生忘了五百羅漢可要身負重興聖教之大命,諸佛菩薩之教行,可在必要參修之列。

    勇筆:那這五百羅漢豈非全才了。

    濟佛:阿羅漢果,是僅次佛陀之準佛位,更是小乘聲聞第一勝行之聖者。因此這些教行,雖是諸佛菩薩之妙勝義諦,但難不倒這些大羅漢。

    勇筆:弟子可真被這自了漢所誤導,以為小乘行者,智慧之修行,一定比不上大乘覺智之修者。

    濟佛:那真是不解其義,所謂小乘、大乘僅乃修行方向有所不同而已。小乘由利己修行得圓智再行弘法;大乘以悲憫利他而宏法,但先決條件自己必要有圓智無礙。羅漢果位已盡破諸漏又豈有分別?

    勇筆:弟子感恩老師,受教良多。以前總以為羅漢在佛法果位中最低階,沒想到羅漢是準佛位,弟子對大羅漢們是失敬了。

    濟佛:好了,這些佛法妙理,往後著書中賢生仍可慢慢參詳。現在賢生看看眼前是何景象。

    勇筆:是(只見眼前有點像大狹谷,山勢險峻、激流湍烈,合成一片很深邃的畫面)老師啊,這是什麼?

    濟佛:這裡是太始山境,過去九十一劫以來,五百羅漢歷經下世重興聖教,第一世成羅漢果,即是在此。

    勇筆:原來此處是羅漢証果之勝境,難怪放眼看去有點像洪荒時期的景象。

    濟佛:行了,吾等今夜先到此為止,回堂吧!

    勇筆:是(在回堂路上)老師啊,今夜遊此勝境,弟子感覺往後著書,拜謁羅漢以及遊訪勝境,是否可以兩線併重,一一作此遊訪著書?

    濟佛:賢生有此意願,著書領命是由賢生受旨,老衲當然會予周全。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六回 大轉法輪恒不斷

    濟公活佛 降 

    第六回 大轉法輪恒不斷

    詩曰:砂盤木筆寫詩詞。勸渡有情學道基。
                        大轉法輪恒不斷。寶書永世正儀規。


    聖示:著書使命,乃為天命頒賜於鸞門,以此文字因緣廣渡眾生,發誠啟慧、親近大道,此為鸞門殊勝之使命。可也,著書。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無需多禮,吾等出發。

    勇筆:是(跟隨濟佛步出堂外)老師啊,弟子想要請您開示一番,今日本堂來了一位大道修子,慧善根器早已深著。只是見他來堂中叩問事項,可知其在俗業中甚大困擾。是否可以恭呈老師為其訓勉一番?無負如此機緣來堂中參鸞,又適得恭逢老師佛駕降蒞。

    濟佛:難得賢生可以如此為善眾設想,吾就魏賢徒之事作一番開示。人生在輪迴中,何以折磨甚深之因果?屬於共業。因為共業之造成,乃如陽法中所訂定之共謀,重罪則不分首從,均科以重刑。因果業緣亦如是,共業會牽連較廣泛,因而業報相對較繁複。

    勇筆:然則修行之人,遇上共業之業報,是否無解?弟子依稀記得,觀音菩薩在本堂所開著之「因果病象印証」中有提及共業,是否可以恭請老師就此項議題,為修道子作一番闡述?

    濟佛:共業,並非不能解。只是牽連廣泛、繁複。尤其修行之人遇上共業果報,磨難之深,容易使他脈之行者,起言語攻訐,並且會令未曾修行者,有所排斥疑惑。故大道之修子,值此共業顯前之際,尤宜堅定發心,恒誠懺悔,禱叩理天老母、諸佛菩薩,廣大悲願加持,化解共業牽擾。

    勇筆:感謝老師慈悲,很抱歉佔用了著書時間,您不會怪罪吧!

    濟佛:賢生不必如此。著書途中,也是闡教述理,無關佔用。今夜吾等,仍往羅漢宮訪遊。賢生可有準備?

    勇筆:有啊!弟子事前有呈辦一位善信之叩問事件,謂其在皈依於稱為道場處,有辦事人員要其購買蓮座,前後花了一百八十萬。現在,他負債很重,而所皈依之道場在台灣很有名氣,所以他很徬徨。弟子的疑問是大羅漢們會不會降生於這種道場?

    濟佛:賢生何以會認為羅漢有可能降生於此呢?

    勇筆:因為這種赫赫有名之道場,在台灣信眾少說也有十幾、二十萬之信徒,那麼住持必要有大功行。如今必定會降世之佛菩薩,也只有五百羅漢們。

    濟佛:賢生所言不無道理。不過,這個問題老衲留給賢生去判斷。不過,老衲給賢生提示:是真理恒留存。

    勇筆:您套用觀音菩薩之用詞。不過,弟子明白了,感謝老師開示。啊!好美,這條恍如珠簾垂瀑,下方聚成深色水潭。周邊奇石怪岩,水花飛濺中,掠成彩虹水氣。比諸彌勒淨土之八音法水勝景,毫不遜色。

    濟佛:賢生忘了這是西天,西天勝景當然不致遜於兜率陀天。

    勇筆:不,不。弟子之意,是如此勝地,是否有其深意?

    濟佛:當然,大羅漢們都要準備下世,應運興教。因而在凡塵俗世之染著中,必要在此清淨法水,滌俗袪慮,永固靈心。藉此法水,一者,滌淨;二者,醍醐灌頂;三者,藉此殊勝之地,天人合一。將自身靈神融入法水,使其不致染著,有如不壞金剛之法身。

    勇筆:老師這一席話,好像有玄機。大羅漢們,是否功行不足?下世前,尚要藉助西天法水護靈。

    濟佛:此言差矣!佛陀仍要應因果劫數,何況羅漢們?多一分準備,少一分傷害。賢生不懂嗎?

    勇筆:老師在為防颱做宣傳廣告,怎麼您對人間電視廣告用詞朗朗上口?

    濟佛:哈,哈,老衲是勞碌命,人間隨處安身,當然也習慣了人間用語。

    勇筆:老師是慈心憫願,憐惜眾徒苦修大道,是以隨處應機顯化,否則,怎會人間修行之人,一聞老師盛名,莫不肅然起敬。

    濟佛:去拿掃把來,老衲雞皮疙瘩掉滿地了,可別弄髒了這西天勝地。行了,吾等回堂去吧!

    勇筆:怎麼回去了?弟子想要下去法水泡泡,老師就借題發揮趕人了。

    濟佛:行了,賢生自己下去,老衲回堂了。

    勇筆:老師這叫坑人,弟子下去了怎麼上來,總之就是不可以下去。是嗎?

    濟佛:如果有機緣,賢生再來浸泡。屆時,老衲不管你泡多久都行。不過,今夜不行。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吧。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七回 羅漢天宮永世傳

    濟公活佛 降 

    第七回 羅漢天宮永世傳

    詩曰:羅漢天宮作暢遊。著書勸化啟良儔。
                          眾生共沐緣機得。永世流傳願可酬。


    聖示:哈哈!今夜老衲再來著書,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賢生無需多禮,吾等出發吧!

    勇筆:是。對了!今日著書,老師吟詩之後怎未再行開示提點弟子一番?

    濟佛:老衲見賢生胸有成竹,也就免了篇前那番話。哈!哈!賢生不用驚異,有話直說吧!

    勇筆:(原來老師早已透視如鏡)您是聖佛,這點神通弟子當然見怪不怪。只是弟子好奇,您應該每次著書都能洞燭正鸞心思,為何本期卻有異於平素?哈哈!弟子都說對了吧!

    濟佛:對是對了。那賢生說說,老衲是何心意?哈!哈!

    勇筆:您這是刁難人。弟子要這麼神通,早就上桌上供人膜拜了,幹嘛還這麼辛苦,您就直接開示。

    濟佛:賢生不是疑問,五百羅漢中有 彌勒菩薩名列其中。

    勇筆:是啊!是啊!佛經明載 彌勒慈尊乃受世尊付囑度盡遺眾,故上生兜率陀天建設彌勒淨土。怎會是五百羅漢之一?

    濟佛:賢生讀經未解其來龍去脈, 世尊付囑慈氏乃在貳仟餘年前而已。但慈氏累劫下生,乃以慈為姓仁心本願護生。即是說明慈氏成就 彌勒慈尊之前,仍有應運下世。而其應緣之身,即為慈氏阿逸多,即為五百羅漢之一。

    勇筆:弟子明白了,只是這樣就要老師略顯神通一番了嗎?

    濟佛:哈!哈!老衲是見賢生那一副以為可以問倒老衲之心情,所以也樂得與賢生附和附和。哈!哈!

    勇筆:行了,下次弟子一定再找個問題請您開示。啊!在羅漢宮中也有演法廳?

    濟佛:當然,慈氏既是五百羅漢之身,則彌勒淨土之參玄閣、演法廳,當然都俱備了。

    勇筆:那請老師再為開示,慈尊目下倒底是駐錫彌勒淨土,還是在此?

    濟佛:當然是在彌勒淨土。

    勇筆:那麼這裡的羅漢就不是慈尊了?

    濟佛:賢生忘了五百羅漢屬名額,可以遞補。此處,當然已非慈尊。換言之,慈氏阿逸多本是這裡之一,累劫下世直至成就 彌勒菩薩,即居兜率天不在此處。

    勇筆:弟子明白了。那麼現在這演法廳主人是誰?

    濟佛:仍是慈氏阿逸多。

    勇筆:老師啊!您這是什麼話?一下子說慈尊居兜率天,一下子又說在此。況且您明明說出慈尊已在兜率天,不在這裡。

    濟佛:哈!哈!賢生自己問羅漢吧!上前參叩慈氏阿逸多羅漢。

    勇筆:(原來此時演法廳門口正矗立一位大羅漢)弟子參叩慈尊(原來面前這位大羅漢正是一付笑容可掬肚大能容的 彌勒佛)

    羅漢:賢生弄錯了,吾乃五百羅漢之一,可不敢上稱彌勒慈尊。

    勇筆:老師啊!咦,怎不見了?

    羅漢:賢生勿急,濟佛有事離開,問題由吾解答。在 釋尊住世之時, 彌勒慈尊是為隨侍道眾,但上生兜率陀天成就 彌勒菩薩。此一事實,卻來自於 彌勒慈尊生生世世本願仁心護生。故在羅漢宮,距今二千五百年前之慈氏阿逸多,是目下兜率陀天之 慈尊彌勒。此後在此之慈氏阿逸多是吾。

    勇筆:弟子有些明白,那請問您是如何遞補上這羅漢果位?

    羅漢:賢生可記得彌勒法教,在古樓蘭、月氏國曾遭浩劫?

    勇筆:弟子知道,也因此彌勒法教有式微,但却偃而不息。

    羅漢:正是。吾乃彼時投生於古樓蘭國之行者,心向彌勒正法,彼時西域一帶,彌勒正法即如今時之佛陀正法一般興盛。但隨古王國之覆滅,佛法亦遭劫難,吾乃將法本尋妥深山大壁,將之藏住密封以待正法再興之日,因此吾乃上生此土証阿逸多羅漢果。

    勇筆:原來如此,弟子明白了,您是以護法之功契合慈尊之願,遞補慈尊所留遺缺。

    羅漢:然也。

    濟佛:弄清楚了,吾等回去吧!

    羅漢:恭送濟佛蓮駕,賢生後會有期。

    勇筆:弟子告退(師生離開西天應供之地,往回堂走)老師啊!您倏一聲不見了,存心讓弟子出糗?

    濟佛:賢生那問題拉拉雜雜的,不如讓大羅漢對你說個明白,老衲落個清閒。哈!哈!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蓮駕。
  • 第八回 羅漢宮之未來式

    濟公活佛 降 

    第八回 羅漢宮之未來式

    詩曰:和尚念經賴一心。修來羅漢法輪深。
                          因緣殊勝傳千古。佳話奇談自始今。


    聖示:阿羅漢修行勝義妙諦,自有佛史以來,歷有顯化,轉大法輪,不論佛教法難,或是應緣示機,弘興法教,亦莊亦諧,實為教法傳承中頻添人間趣事。可,著書,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無需多禮,吾等出發著書。

    勇筆:是(隨著老師信步離堂,夜空中寒瑟冷冽,卻見老師一襲破衲,仍無寒意)老師啊!您到了金剛不壞法體?弟子依稀記得描述您之傳記中,絕多是破衲、破鞋,加上一隻破扇,腰懸葫蘆,放蕩不覊。

    濟佛:哈哈,賢生忘了,老衲在西湖靈隱寺時,卻也酒食無缺,雖未必肚滿腸肥,卻也福福泰泰,這些破行頭,僅乃老衲不喜修飾邊幅而已。至於是否已到不壞法體,哈哈!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因應勸化眾生之機,賢生以為何種境界呢?

    勇筆:是是,弟子知道您佛法無邊,應該是到了金剛法體。對了,今夜您要帶弟子往那位大羅漢宮殿?

    濟佛:五百阿羅漢是佛之教法中一支生力軍,歷劫不辭,應機示現,了緣弘法,近世中雖少有專書專論,但屬於佛法中堅,卻是不爭不議之事實。所以祂們在羅漢宮中,可是樣樣精通,毫不稀鬆;老衲今夜就帶賢生見識見識。

    勇筆:弟子拭目以待(此時已進入羅漢宮中,只見隨處悉皆梵唄,每處勝景,不是祥鶴即是麒麟、祥雲瑞靄起處,朵朵蓮花,嵌綴其間。)老師啊!這西天羅漢宮中,比彌勒淨土少了繁重修行人,多了祥和梵音,來此之際,弟子有種心緒寧靜,如釋重負之感。

    濟佛:大羅漢們根基深厚,歷劫千百,當然不是彌勒淨土帶業眾生必需汲汲進修法諦,而在此佛土蓮邦之中,心情平和乃是理所當然,一旦置身此土,若還凡慮過重,豈非福慧根器下下,無可救藥了。

    勇筆:老師啊!不要話裡帶針,凡俗中人心有煩慮,亦屬自然現象,那像您大寒冬中,一襲薄衣,這般神仙;因而是我們拜您,不是我們讓人拜。

    濟佛:哈哈!賢生年紀大了心眼兒反而小了,老衲隨口幾句,賢生自己對號入座。

    勇筆:哈哈!老師也應卯講起對號入座,這是凡間用詞,您入世太深,沾染凡氣過重了。

    濟佛:賢生是故意與老衲針鋒相對,哈哈!不與賢生計較,看看到那裡了。

    勇筆:未來式,這是那裡?(原來師生一言一句,不知不覺已來到一座光禿禿,毫無雕飾的龐大物體前,差幸還有大門門楣上,鑲有「未來式」三大金字)

    濟佛:賢生何不猜猜它是什麼。

    勇筆:未來式,簡言之即是未來進行之方式,難不倒人。

    濟佛:為何要有未來進行方式呢?

    勇筆:簡單,南天遊記中有大千覽圖,其中僅標示出目下人間之示意圖,那麼未來之人間,一定也在圖中,只是目下不必示現。阿羅漢們身負教法大命,一定要深知未來教法變遷,始足因應,所以這裡一定是一間教室,提供大羅漢們了知未來變化。

    濟佛:嗯,賢生果然不愧通天靈筆,沒有白費正鸞畀命重責。此一未來式,基本上如賢生所云;不過這裡不是教室,有點像現今研究實驗室,裡面分別有演練室及資料儲藏室,並且有講堂,亦即如今之會議室。

    勇筆:(師生言談間已進入此一龐大物體內,只見兩旁有許多房室,而每房門上均有幾個金字,但卻看不清楚,或者看清了,卻不認識它們,只有一間很明顯是「中國」兩大金字)老師啊!這些房室是幹什麼?為何那些金字看不清楚,或者弟子根本上就不懂它們是字還是圖案。

    濟佛:那些是字,不過時間未到,不讓賢生傳述。

    勇筆:那為何中國兩字看得很清楚。

    濟佛:那是因為中國近百年來佛法在其境內大受斲喪,佛教在近代中國勉強亦算法難,但近來中國已有放寬佛教佛法,因而有幾位大羅漢已準備於未來近期間下生此土,故可讓賢生看清楚。

    勇筆:原來如此,那麼弟子請問,這許多房室是否代表一個國家。

    濟佛:哈哈!賢生猜得太狹義了,有些房室是代表一個空間,有可能是一個銀河系那麼大的空間,也有可能代表一個時期,如西藏法難時期;如樓蘭國、月氏國。只要人間會有法難之期,此中即有其室;直至其劫過後才撤除。但會移到此一博覽室中儲存,以利羅漢了知。

    勇筆:弟子明白了,這座未來式即是培訓大羅漢們要面對未來法難之浩劫時有所因應。

    濟佛:哈哈!全對了,好了,吾等回堂吧。

    勇筆:是(師生回堂路上)老師啊!這法難可真算是浩劫,連成就阿羅漢果之智者,猶要先行準備才能去面對。

    濟佛:哈哈!佛法雖無邊,魔障依然重;教法易招魔忌,只得有賴大羅漢們辛苦。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九回 金剛密乘法輪深

    濟公活佛 降  

    第九回 金剛密乘法輪深

    詩曰:金剛密乘法輪深。不動明王佈福音。
                          因應緣機傳勝諦。眾生修學悟詮箴。


    聖示:哈哈!今夜又逢老衲著書鸞期,賢生靈神出竅,吾等著書去吧!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免了!免了!走吧。

    勇筆:是(隨侍在後)老師啊!今夜拜訪大羅漢,不過弟子恭聆您詩意中,好像大羅漢也會轉入密乘之中。

    濟佛:密宗亦乃佛之教法,僅不過因應天時運數,而產生權宜變通。當然羅漢轉入密乘,何奇之有!

    勇筆:是,是。那麼弟子請教,許多道場,雖非正統佛門,但是亦以弘佛法教,是否大羅漢們也會轉入其中?

    濟佛:賢生何不把問題明確點出來,否則老衲答案公佈,卻是無頭有尾。

    勇筆:嘿嘿!老師啊!您非要弟子出糗?好吧!弟子舉個例子,譬如唯心宗主旨:乃為弘揚彌勒法教,並且經、品、論、遊記、儀軌,一應俱全。但,本宗卻非佛教,所以深入經藏之智者,不會皈依本宗,只有依賴既有人才培養。偏偏唯識學,又是佛法中最艱澀冷門,所以弟子的意思是說,有沒有機緣讓大羅漢轉來唯心宗,弘揚彌勒法教。

    濟佛:呵呵!賢生好大口氣,要想大羅漢轉生唯心宗,不可能沒有。

    勇筆:老師啊!講話照規矩來,什麼不可能沒有,那就是有囉!

    濟佛:有啊!但是不可能在目前,就是要有條件;必需唯心宗根深蒂固,如此不要說智者,連覺者都來了。

    勇筆:現在唯心宗住世基礎,只剩道場而已;老師之意是弟子這輩子看得見嗎?

    濟佛:那就要賢生自己努力了。好了,已來到羅漢宮,賢生收收心。

    勇筆:慢點。弟子還有個大問題請示,如今不是佛家之道場,還有一個非常龐大的道脈,即是您之數百萬徒兒一貫大道,弟子想請老師開示,大羅漢會轉入此道脈嗎?

    濟佛:說你聰明又笨了,老衲不也羅漢之身。

    勇筆:老師您真是不改本性,避重就輕。您是羅漢身不錯,但您在大道中,卻是以濟佛之身而掌道盤,不要唬弄弟子了。許多大道修子,也會期待這個答案。

    濟佛:好吧!賢生贏了。大羅漢會轉入此道脈,而且不是現在,以前就有了。不許再問了,賢生看看這是那裡?

    勇筆:是金剛鍊所,弟子知道這是密宗修法之處。咦,不對!大羅漢幹嘛要在此修密?

    濟佛:是啊!羅漢已証準佛果,幹嘛在此修密,賢生知道嗎?

    勇筆:奇哉!怪哉!您都不知道,怎麼問起弟子來了。

    濟佛:既然我倆都不知道,那麼看到什麼,就要拿出來討論。現在老衲已看到一位老僧入定,毫不起眼,說他修行應該錯不了,只不過修的是什麼行?賢生修過密法,跟老衲說說看。

    勇筆:這個弟子不懂吔!因為弟子修密要壇城,祂都沒有。對了,祂層次比弟子高許多,所以不要壇城。

    濟佛:不對!不對!老衲去過金剛鍊獄,那是處罰退失修密法之道子,所造設之地獄。在彼處連不動明王,修法都要壇城。明王是如來都如此,怎會羅漢不用壇城呢?

    勇筆:會不會祂們的壇城都隱形了?啊!老師少來了,您捉弄弟子,您知道的,故意跟弟子打哈哈!

    濟佛:不是,不是。賢生仔細看看,祂四周好像有火燒著,但卻又紋風不動。

    勇筆:弟子看見了,不只祂如此,再過去又有三位,亦是老僧入定。看他們神情,卻是蹙眉凸目。只不過卻緊閉,若是睜開,鐵定是怒目金剛。老師啊!不玩了,您就直接給弟子開示吧!(勇筆話落,只見近前羅漢們起身行來,與濟佛互相作禮)。

    羅漢:賢生無需勞動濟佛蓮駕,吾來解釋。吾等四位,乃為不久將來要下生密教,為密法之弘興擔點責任。所以先來此金剛鍊所,修習密法之金剛梵火,以備將來應世。而其餘三人,有一位修金剛護法,與不動密咒,為修行目的;一位修習大梵手印,以備應世弘法。

    勇筆:弟子參叩大羅漢蓮駕,您已介紹三位,還有一位為何不作介紹呢?

    羅漢:這一位不在密宗,所以修行大梵密咒、如來加行,是應在其他道場,所以吾不便主動介紹,由賢生作緣機之決定。

    勇筆:您是說弟子若不問,就會錯過與這位大羅漢結緣之機。

    羅漢:然也。未來數十年間,閻浮提地密宗法教,尚會有次應機,所以吾等加緊準備。

    勇筆:慢點,慢點。您都已是大羅漢了,下世密宗猶要作功課,有這麼困難嗎?

    羅漢:當然。密法之殊勝,是可以一世得究竟無礙。但是,卻也因為密法殊勝,而將十世之業障、磨難,一世集結。所以要弘揚密法,若無充實準備,恐怕白費了羅漢之身,而要墜入金剛鍊獄。

    勇筆:弟子深知密法修行之殊勝,以及更要戒慎恐懼,如履薄冰,堅恒不退。但是,卻沒想到羅漢之智者,入密猶要如此小心。對了!最後一位大羅漢,要轉去那裡呢?

    濟佛:祂們不好做答,老衲領天命著書,回程再告訴賢生。走了,不打擾大羅漢們進修(話落與大羅漢作禮互別)。

    勇筆:弟子拜別大羅漢(離開大應供之宮),老師啊!您不是說,回程告訴弟子嗎?

    濟佛:賢生應該知道吧!不入佛門、不入密宗,也不會入鸞門道場,還有那裡呢?總不會轉去回教或天主教吧!

    勇筆:啊!弟子明白了,難怪不說,是您…

    濟佛:好了,心照不宣。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吧!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十回 天機閣外話天機

    濟公活佛 降   

    第十回 天機閣外話天機

    詩曰:洩盡天機渡眾生。法緣福慧道光明。
                          諸仙聖佛慈悲喚。共願襄扶大業成。


    聖示:自古以來,諸天聖神仙佛,不論宗脈,不論法教,咸皆以普度眾生,利樂法界為要。引渡各種善緣,以資種深未來福慧資糧。因而仙聖均在示現玄機之中,有所點示。所謂天機,是屬不可說。然則,卻可因應必要之需,而加提點。尤其,鸞門道場扶鸞著書,更是有此殊勝之機。為眾生提點天機之玄妙;正如本書之著,即為一例。哈哈!拖拖拉拉一大堆,賢生不耐煩了,靈神出竅吧!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嘿嘿!老師啊!您總是要弟子出醜,好端端開示天機玄妙,卻要加上弟子等得不耐煩,閱書之善信,誤以為弟子修養太差了。

    濟佛:哈哈!老衲有污衊賢生嗎?數十年來著書,賢生話鋒犀利,閱者早是心知肚明,沒大沒小的,也是獨樹一幟,還用老衲抹黑嗎?

    勇筆:話不是這麼說,以前年紀輕,尚可無謂。現在中年了,總要保持穩重體面吧!

    濟佛:別別,賢生可不要改了風格,老衲就是深怕你們那種文謅謅的,若是如此酸氣沖天,老衲就受罪了。

    勇筆:弟子也裝不來,跟您一起著書,最無拘束了。對了,請問老師您好端端的開示起天機來,有特別涵意嗎?

    濟佛:倒是有感而發,賢生可記得數十年前,與令師三太子,著作瑤池聖誌,有天機榜,西天大羅漢宮也有天機閣,人世間許多神司,因不便開示眾生之定業因果,常以天機不可洩漏,而阻其深究。但是鸞門著書,卻有許多觸及幾近天機程度之寶書,賢生有否感觸?

    勇筆:有啊!弟子年紀甚輕之際,有讀過一本大陸鸞壇著作的寶書,內容有仙佛帶引正鸞去遊訪不知名之外太空,見到那裡的生物,竟是頭大如斗、雙目發光、身軀手足瘦小,但卻十指特長。這是百餘年前善書的描述,在當時識者知為天機,不識者認為愚弄鄉野之人。孰料,廿年前電影ET竟然描述外太空生物,就是如此。倒底是巧合嗎?還是有意告訴眾生之天機?總不可能拍ET之美國電影公司,看過中國古書,而且還是鸞堂善書!

    濟佛:當然不會是美國人看到中國人的著作,所引起的靈感。未來生物,即今時所稱之人類,即是那般模樣。這樣的天機,與佛經中彌勒菩薩下生,猶需四千天歲之年,眾生解讀正誤均有一般。

    勇筆:啊,老師您今夜帶弟子來此,應該是天機閣?

    濟佛:然也。

    勇筆:好個天機閣!比諸天子、龍王以大神力變化七彩鑽寶所築成之宮殿,供養未來佛 慈尊所居住之彌勒淨土,猶要豪華氣派許多。對了,弟子忽然想起一個問題:佛家僧眾不是最重戒除慾心、利心,為何佛經中以及弟子遊訪蓮邦淨土佛國之中,每見佛菩薩所居,均是珠光寶氣。佛戒利欲之心,為何佛菩薩所居,卻比超級豪宅,猶要貴氣千百萬倍。您是否可以為眾生解答?

    濟佛:哈哈!賢生猶不忘考倒老衲。不過這個問題,卻見賢生退化、笨了。若果佛菩薩所居地,猶如貧民窟,四壁蕭條,雜亂無章,怎麼讓眾生求生之願升起呢?何況這些都是諸部天人、龍王、天子、大神之發心,供養諸佛菩薩。

    勇筆:您這說法,弟子不盡贊同。若要供養,清淨莊嚴,不勝珠光寶氣嗎?而且,經典明教:財利要肯捨,慾望要斷除。怎會自己居住於珠光寶氣之中?

    濟佛:賢生質疑不無道理,但是示現淨土之用意:一者,激發眾生求生之願;二者,必要有形像以資眾生能所依止。但是一切皆空,珠光寶氣,亦僅賢生識海所執而見。老衲眼中,到處均是祥雲瑞靄,何來珠光寶氣?

    勇筆:弟子明白了,眾生心境所緣,即乃示現。亦即,眼睛視覺是由折光而見物。您已無需折光,識海亦無執,因此所見單一。

    濟佛:咦!賢生真讓老衲吃驚,換在以前,一定勘不透這道理,一定給老衲硬拗到底。

    勇筆:您不要給弟子說好話,那有這種悟境,只不過稍為涉獵唯識學,才福至心靈,都要感恩慈尊的教化。

    濟佛:倒也是,彌勒法教是將來佛法主流,賢生加油!

    勇筆:嘿!老師啊!您洩漏天機,誰說彌勒法教,是未來佛法主流呢?

    濟佛:哈哈!賢生害的,這洩漏天機大罪,是老衲與賢生共業。

    勇筆:您老不用唬人,弟子知道,各人造業各人擔,輪不到弟子的。對了,老師不帶弟子進天機閣嗎?怎麼又往回走了?

    濟佛:這要能進去,就不叫天機閣。賢生若要進去,老衲不阻擋,說不準賢生有著書玉旨,可免除擅入天機閣之罪。

    勇筆:雖然明知道,您是嚇唬弟子,但是也只好認了,弟子可沒膽去試試看。不過,您也說說是何情形,怎會叫天機閣?那未來式,應該也是天機,都能進去。弟子知道您慈悲,著書太久,六部生站不住了。不過,您一定要說明天機閣是什麼?

    濟佛:就你愛多嘴,是賢生自己累了,等下靈神投體,不要再叫苦連天。

    勇筆:不會,不會!弟子硬朗得很。要不,下回再來遊天機閣。

    濟佛:算了吧,天機閣看似寶塔,但一入其間,恐非三千大千世界可以比擬。一入其間,必要待一整日。西天一日,人間萬年,賢生再回堂,全部成枯骨。所以天機閣不遊,是要讓賢生知道,西天天機閣,有這麼個地方。

    勇筆:既如是,要天機閣有何作用?

    濟佛:簡言之,像博物館以及未來館之綜合體。一入其間,宛如進入時光隧道,將歷史重演並至未來式,此劫圓滿之種種歷程。使大羅漢們預知天機,因應法輪最關鍵;即是使其避劫,不毀了虹光法身。

    勇筆:這麼複雜?

    濟佛:是也。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吧。

    勇筆:是,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十一回 羅漢堂中化萬千

    濟公活佛 降 

    第十一回 羅漢堂中化萬千

    詩曰:羅漢堂中化萬千。因時應運策周全。
                          重興聖教無辭命。大道綿延永世傳。


    聖示:羅漢雖未普行大乘菩薩之道,然則卻身膺重興聖教之大命。其廣義而言,菩薩利他渡眾生;羅漢自了救慧命,實則殊無二致,僅乃法教之不同而已。可也著書,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新年以來,可是第一次拜謁佛顏。

    濟佛:賢生無需多禮,老衲與賢生不作興這客套。走了著書。

    勇筆:(跟隨老師身後)您可真直接。俗云:伸手不打笑臉人,弟子可是真心誠意向您拜年。

    濟佛:根據以往記錄,賢生禮多必詐,有什麼要求,說來聽聽。

    勇筆:沒有啦!弟子怎敢對老師有所要求,只不過想您用那把寶扇拍拍弟子。近日覺得氣機不甚順暢,是不是太久沒作功課了?

    濟佛:不會呀,賢生氣色也不差。少跟老衲訛詐,從實招來。

    勇筆:瞞不過您法眼,是弟子修密「七脈明點」,有些阻障。不知可否藉您寶扇助一臂之力?

    濟佛:不是不可以。不過,老衲建議賢生自行突破為佳。

    勇筆:您真吝嗇!人家修密,上師仁波切都可為弟子作灌頂加持。弟子小小要求,您卻都拒絕。哦!弟子知道了,您功力不如仁波切。

    濟佛:激將法,沒路用。老衲怎會不知賢生的鬼心眼,明明「七脈明點」已無礙,賢生想要藉老衲之力修虹光身。少來,自己努力吧!

    勇筆:不能這麼說,人家藏密,有那麼多活佛、法王在加持。彌勒密行,卻沒有。您慈悲慈悲加持弟子吧!

    濟佛:賢生有所不知。雖然,賢生知虹光身密法。但此中牽連,不僅功行、火候而已,仍然有許多因素存在。賢生應該從「密行願」中加緊著力,勝似老衲破扇之力百倍。否則,老衲對賢生又豈會吝嗇!

    勇筆:弟子叩謝。怎麼就沒發現到「密行願」這一環節。弟子感恩,真是勝比寶扇之力。

    濟佛:好了,已來到羅漢宮之羅漢堂。賢生收歛心神,準備好好著書。

    勇筆:弟子受教。咦!羅漢堂?這裡會有羅漢堂!記得少林寺的羅漢堂,是戒堂。莫非羅漢宮中,也需要戒堂,處罰犯規戒之大羅漢。

    濟佛:非也,非也!賢生應知老衲也是羅漢身下世,卻因時應機示現,遊戲風塵,酒肉不拘。

    勇筆:您之傳記,燴炙人口。小說、電視、電影,演到爛,誰不耳熟能詳?這跟羅漢宮中,設羅漢堂,有何關連?

    濟佛:當然有關。有第一個濟顛僧,焉知不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況且,羅漢之天命─重興聖教。因應不同時期、不同劫難、不同時空環境等複雜因素,故每位羅漢必需身入戒堂,以期不壞法身。

    勇筆:弟子明白了。您這「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的功夫,是在羅漢堂中學出來的。

    濟佛:賢生用詞斟酌點,老衲可是道地不壞金剛下凡去,焉能在羅漢堂中學功夫。不過,老衲倒是有進去過。

    勇筆:哈哈!您說的天花亂墜,究竟還是要進去走一遭。不過,連您這活佛都要進去。這羅漢堂,可真不能小看他了。

    濟佛:老衲就帶賢生走一遭,讓賢生開開眼界。

    勇筆:您會不會帶弟子走進那時光隧道,一入要一天,回不得陽間了。

    濟佛:賢生怕了,那就不進去了。回堂吧!

    勇筆:您可真小氣,開不得玩笑。有您這位活佛在,阿羅漢也不會對弟子怎樣,無間地獄都跟您去,又怎會不進羅漢堂?(師生言談間,已進入這座羅漢堂。其實不能說一座,這簡直是一處無法窺其全貌的洞天。只見進入那門,卻寂靜無聲,也沒見到什麼羅漢或者景象。倒像是進入深山奧洞,暗無天日,闃無音聲。老師啊!這叫羅漢堂?戒堂的陰森氣息是有之,但卻沒您說的那種神奇氛圍。

    濟佛:賢生太過急切,仙界所見所聞,實則與心念息息相關。賢生不要有先入為主之執見,再看看吧!

    勇筆:是(隨著意念調伏,卻見眼前剎那繁華夜景,聲色迷人。剎那,刀兵凶險,狼煙四起。剎那,梵唄嘹喨,一片肅穆。總之,心念變化間,眼前景象卻已是變幻莫測)老師啊!這是什麼呢?羅漢堂與人間道場之戒堂,好像非常不一樣。

    濟佛:這羅漢堂,乃是一處非常奧妙之處。賢生可知道,在暗潮洶湧之海洋間,有一處叫「海眼」,非常平靜。

    勇筆:弟子知道。記得往地獄之路,即是要穿過「海眼」,才能到達。

    濟佛:是也,是也。這羅漢堂所在地,有點像「海眼」。所以,在周遭環洋惡流之力場間,十方牽引張力,反而平靜。所以,就在此處設一羅漢下世,一定要面對的世間情事,而因其磁場特異,故現景如實,讓大羅漢之功體不能勘破,而實質受戒。

    勇筆:亦即,大羅漢進入此中受磨練。弟子想起來了,就好像枉死城的再教育,其對象雖不同,但意義是相同。

    濟佛:正是,正是。好了,吾等回去吧!

    勇筆:(隨老師回堂路上)老師啊!這羅漢堂中顯現的實景中,有聲色之景,難道大羅漢們勘不透色戒?

    濟佛:不是阿羅漢勘不透色戒,而是大羅漢所面對的色戒,有許多是阿修羅魔女的毀道、阻道之魔難。若不加強這一關,一旦到了阿修羅魔女毀法、壞道。大羅漢下世,怎麼去重興聖教。

    勇筆:您可是在提示天機,會有魔女毀法壞道?

    濟佛:老衲可沒說,是賢生說的。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十二回 密法壇城羅漢考

    濟公活佛 降 

    第十二回 密法壇城羅漢考

    詩曰:沙盤木筆著書成。普化蒼黎向道程。
                          寄望賢才同毅志。緣機共願力耘耕。


    聖示:哈哈!今夜又是老衲著書來降貴堂,好了閒話不說,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免了,免了。吾等出發吧!

    勇筆:是(緊隨老師步出堂外)老師啊,您適才這麼說,好像有頗大委屈。怎會是又是您著書,弟子可是歡迎您期期都來。

    濟佛:賢生有此心意老衲當然知道,不過賢生手上三部書,老衲怎好期期都來。

    勇筆:嘿!您不用說的好聽,只剩下兩部而已,天上聖母恩師已回天繳旨了,以後請您隔期即來,不知您意下如何?

    濟佛:若只二部,老衲當然樂得把他趕完。

    勇筆:您這話有玄機,弟子知道了。不過您著書篇首也不給弟子提示一番,今夜是什麼著書主題呢?

    濟佛:賢生不是很能猜,說來聽聽!

    勇筆:您這是刁難人,雖說是五百羅漢宮遊記,可是太廣泛,弟子從何猜起?

    濟佛:那老衲給個提示,今夜遊訪有關金剛法教。

    勇筆:密行!老師啊,五百羅漢也要身負密教的聖命嗎?

    濟佛:金剛密法,難道不是佛法嗎?

    勇筆:不是,不是,您誤會了。弟子是說目下藏傳佛法,密教鼎盛。尤其,二大活佛均為大菩薩之虹光法身,永住塵世不入涅槃,為何尚要大羅漢們分身?

    濟佛:不錯。達賴喇嘛與班禪活佛為大菩薩乘願住世,然則,密法並不限定於藏傳佛教而已。未來密行之金剛法教,會有甚大之影響;尤其藏傳佛教囿於政治因素,必然另起波濤。是以,大羅漢們已經著手待命。

    勇筆:哦,您是在預言,還是在預示天機?

    濟佛:賢生何必大驚小怪,老衲所言,豈非真實世界的情況,哪有天機可言。不過,密行在未來時間裡,會有許多嚴重影響顯教卻是實情。因應所需,因而委請大羅漢下世,以助聖教弘揚。好了,已經來到金剛法門,賢生看看吧!

    勇筆:是(師生言談間,已來到一處山頭。只見隨處,均是怒目金剛,不動明王;其中,最醒目,是在一座坪頂上,有一座高不知幾許之時輪金剛。觀其神態,俯瞰坪頂中許多大羅漢在壇城修行,好似隨時擇人而噬)老師啊,這樣的壓力,不是太大了嗎?修行密法壇城,已經要對抗自身的魔障及業障了。還有虎視耽耽的時輪金剛在旁,那教人怎麼修行?

    濟佛:哈哈!賢生弄錯了,大羅漢修行壇城,可不是要以自身魔障及業障為對象。

    勇筆:那是在修行什麼法呢?(勇筆所問實在是真不懂密法精勤,首在壇城功行,為何大羅漢們不是?)

    濟佛:賢生可知,世尊菩提樹下証悟之前,諸天魔女考道?

    勇筆:這個弟子當然知道,佛經明確記載,怎會不知?

    濟佛:世尊是天上地下獨一無二,菩提樹下猶受魔考。密法是當下究竟之無上法,賢生說會不會考?

    勇筆:您的意思說,大羅漢目下是在應考,不是修行?

    濟佛:然也,賢生試想以世尊之聖智,猶要菩提樹下靜悟面對魔考,而大羅漢雖也是聖智之行者,最多也如世尊一般,所以不在修行火候,是在應考能耐。

    勇筆:但是看不出大羅漢所面對是什麼考關。

    濟佛:密行,會從行者之心識變化魔障。換言之,行者所緣之境,會形成實相。亦即,由行者之見聞,緣其境生其相,乃致進入魔障。而自古以來,行者最為疑懼不能釋懷者,即在執心之所見、所聞、所知,乃致一切所法,進入此一緣境,則萬象羅列、橫陳交錯,不論多深根基,很容易遭此魔障所敗壞。

    勇筆:這些情況,適用於未來修行之人嗎?

    濟佛:哈哈!賢生無需用心機。老衲就直言,未來修行之人,一定會面對這些情形。譬如,修法之際,魔女來考,怒目金剛來威迫,萬魔心識變現,業障來牽引。尤其值得一提,楞嚴經云:「縱然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不論古今中外,法難、教劫,甚多是由魔女考道,乃致形成法教浩劫。因而,佛法尤其慎重於,諸天阿修羅之魔女考道。未來大羅漢們,更是會遭遇此一重大衝擊,故在金剛法門中,已經修行壇城,先把累世業種祛除乾淨,裨利下世弘傳教法。

    勇筆:那可真辛苦了。是不是可以讓弟子,也跟大羅漢們體會一下這種心境?

    濟佛:賢生無須白費精力了,功行不足,在此壇城之間,仍然停留在密咒、手印而已,吾等回去吧!

    勇筆:這麼快就回去了?(師生回程中)老師啊,那您說說看,大羅漢們下世,是因應佛教密法之弘興聖教,除了正統佛門之外,其他密行之宗脈,是否也能蒙大羅漢們青睞?

    濟佛:藏傳佛法,是以佛教遭逢浩劫,而將經本藏匿於山洞地底,後人發覺,弘揚此一法教時,亦無所謂正統佛教。未來時世,當也如此。佛門一教,衍生多宗。因此,未來當不排除,增生一支宗脈。

    勇筆:老師啊,您金口直言,只好留待後世印證了。濟佛:哈哈!當然,當然。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十三回 瑜伽宗脈苦行林

    濟公活佛 降

    第十三回 瑜伽宗脈苦行林

    詩曰:戒律縈心作苦行。圓明理諦力耘耕。
                          蒼黎學道知生悟。自在逍遙果得成。


    聖示:哈哈!老衲又來著書了,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慢點!慢點!您可是習以為常了。寫詩完畢,就要著書,也不給弟子一番提點?

    濟佛:走吧!出發了,要不然今晚著書過長,可不要怪老衲不放賢生回來。

    勇筆:(緊隨老師信步出堂)老師啊!您話中有話,說明白點,弟子愚笨猜它不透。

    濟佛:賢生說老衲寫詩中,豈非即有提點。

    勇筆:弟子恭聆詩意,也是如此老生常談,還是請您說明白。

    濟佛:好吧,賢生既然要客氣,老衲就點明了說。今夜帶賢生往訪羅漢宮中苦行林,這夠明白了吧。

    勇筆:明白了,明白了。弟子所知世尊住世之際,猶有六年苦行,因而許多苦行僧據此修行。不過,弟子不甚明瞭,苦行什麼?

    濟佛:哈哈!賢生對了一點點,其他都錯了。世尊是有六年苦行,但其苦行正如智度論所云:「王子不能苦,故要力行,以取眾信。」之意。實則,苦行乃印度外道之修行方法。以自餓、拔髮等苦行,刻苦真心意志,藉此修行。乃有瑜伽派,於此作修行法門。但佛陀不予認可,因此自身苦行六年,卻要在往後開悟。亦即,以此証明外道不足以開悟。

    勇筆:老師您說的頭頭是道,弟子卻聽得霧煞煞;您能不能分段解說。一下子說佛陀斥苦行為外道,一下子又說佛陀自己也苦行六年,倒底搞什麼碗糕?

    濟佛:賢生自己不用功,怎能怪老衲!

    勇筆:哪有!弟子明明見過經書記載,古來高僧大德也有以苦行,而修証入菩薩果位。那是証明苦行是佛之法教,怎會到了您口中,卻變成外道。

    濟佛:哈哈!阿彌陀佛。賢生可不要給老衲加罪名,毀謗佛法,可不是濟顛僧可以承擔的起,賢生是誤解了佛法;瑜伽在印度有宗派之分。瑜伽乃古印度之一宗,即為密教之總名,傳至中國名為法相宗。亦即,賢生所領彌勒法旨之唯心宗是法相宗之旁支。而印度哲學中有瑜伽派,是以苦行為學術中心思想。是要反省自律靜慮三昧等,故佛法與其有別。

    勇筆:老師您教訓的是,弟子真是沒用功,到現在您說什麼,還是沒有很清楚理出頭緒。既然您說苦行不是佛法,卻又要帶弟子往訪羅漢宮之苦行林。既曰不是,怎會又有此處存在西天之中。

    濟佛:嘿!嘿!嘿!賢生要裝傻,老衲也拿你莫法度,自己去看看吧。

    勇筆:是(原來師生這些話來,已進入西天羅漢宮中。只見眼前一處光華顯盛。哦!不是,是陰風慘慘。)咦,老師啊!這個樹林怎會變化呢?

    濟佛:這是苦行林,賢生可記得佛陀菩提樹下証悟。

    勇筆:弟子當然記得。

    濟佛:這苦行林中林木,有菩提樹,還有鐵樹,另外尚有針松、葉柏等,形成一處綿亙之樹林。而大羅漢在此體驗苦行(一如佛陀住世六年體驗。)

    勇筆:可是,怎會幻化不同氛圍呢?

    濟佛:因各處之特性以及大羅漢體驗苦行之堅忍毅志,形成不同磁場,因而引動苦行林之變化;正如諸葛仙師之八卦五行陣,可以千變萬化。

    勇筆:弟子明白。但是卻不明白,大羅漢體驗這個不是佛法的苦行修行,作什麼?

    濟佛:前面老衲不是說過嗎?苦行是瑜伽派的行者修行法教,乃屬佛法之外道。但,佛陀要取信於眾生,因而親自體驗苦行六年,以証明他身為王子之尊,並非驕貴不能受苦,但取信眾生之後並未開悟,因而六年苦行不是佛之正法。但後世僧團有以苦行為修法趣旨,如羅漢之小乘自了,即是苦行之一種。因此,在羅漢宮中有此苦行林,讓大羅漢們深入苦行教法,以期未來世中可以因應。

    勇筆:難怪弟子一路行來,只見此林處處有大羅漢身影,但卻不是修定律深入三昧之坐工,反而有點像自虐般的體罰自己。對了,弟子想起來了,在耶教中也有類似自苦的修士或牧師、傳教士電影中,他們跪在耶穌基督十字架前鞭打自己,或者利釘刺身謂之『懺悔贖罪』,但卻不被教廷所認同視為外道,是否可以如此解釋?

    濟佛:哈哈!事涉敏感話題,老衲聽不懂,賢生自己論斷吧!

    勇筆:您真是滑溜,一點都不落人話柄。這是耶教中存在的事實,有什麼好避諱的。不過,您不說就算了。但是苦行,既是佛陀住世不納入正法,而視為外道,在此處存在,總要有個正當理由來支持,總不能說住世不認同,成佛之後認可。

    濟佛:阿彌陀佛,賢生這話可重了!老衲給賢生說明白。苦行,雖非佛之正法,但總是勸善、勸修。佛陀體驗六年,是認知到其有正面教化意義,但卻無法達到究竟。因而,自身體驗,確切駁斥其法。因為,佛陀是要証悟,而且解救眾生。因此,僅以苦行,絕對無法開悟。當佛陀菩提樹下証悟之後,自然不會教導僧團,修此雖善卻非究竟之道。因而,佛去之後,僧團分成二部,一部以佛有苦行,因此依循而行,即後之小乘行者;一部遵佛教示為外道不作苦行之修行。所以五百羅漢宮中有苦行林。

    勇筆:哈哈!弟子懂了。您早來這一番解說,弟子就明白了,害的弟子用盡心思,還是霧煞煞,差點還要造口業,激您一激。

    濟佛:哈哈!賢生還不造口業嗎?連滑溜都用來形容老衲了。

    勇筆:南無彌勒佛,老師恕罪。南無濟公活佛,老師諒察。南無阿彌陀佛,老師不要加罪。誰叫您說話,吊人胃口。又開始說的那麼深,並且俗世中確有佛門出家師,以苦行而修。弟子怎會明白佛陀住世的事情,那都要怪您。明師教導是由淺入深,您活佛是由深而淺,誰知道您在說什麼!

    濟佛:哈哈!賢生罵人不帶髒字,明師教的,大家懂。老衲教的,賢生不懂。那是罵老衲笨師了。

    勇筆:哈哈!弟子可沒說,是您自己說的,不關弟子。

    濟佛:哈哈!不關。賢生是靈筆,老衲不用教,所以既非明師亦非笨師。好了,回去吧!再說下去,老衲倒無關礙,賢生就挨罵了。

    勇筆:是。(師生回程中)老師啊!您真的隔期來?

    濟佛:賢生若想老衲,呼請幾聲,老衲來也。

    勇筆:弟子當然想念老師。不過,弟子之意是請老師下期著書之前一天,先給弟子一些資料及時間,好用功準備一番。否則,像今天苦行林,弟子完全摸不著頭緒。弟子認定您是故意要讓弟子出糗,您行行好,這不好看。您會破壞弟子形象,弟子應該塑造一個博覽群籍,飽學之士,不能有不知道的事情。

    濟佛:哈哈!賢生要老衲配合你作弊,不行,不行,自己好好用功。不過,老衲盡量撿賢生知道的,不要說故意讓賢生出糗,行了吧!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感謝老師慈悲成全,要記得哦!

    濟佛:行了,行了。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十四回 八功德水育蓮花

    濟公活佛 降 

    第十四回 八功德水育蓮花

    詩曰:八功德水育蓮花。璧玉為欄顯玉華。
                          清淨湛然微妙甚。甘霖雨露本無瑕。


    聖示:哈哈!西天蓮邦淨土,本是極樂佛國。五百大阿羅漢,駐錫彼土,此乃清淨極樂又是深膺重命之中流砥柱,羨煞老衲也。可也,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免禮,免禮,吾等出發吧!

    勇筆:(緊隨老師身後離堂)老師啊!您是真心羨慕大羅漢們,還是客氣話?您遊戲人間,歷代顯赫神威,佛光普照,難不成比大羅漢們還差?

    濟佛:賢生此言差矣!西方極樂蓮邦佛國,悉皆微妙。身處其間,煩俗滌盡,強似老衲四處奔波,徒兒們卻不領情,大道當前,視而不見。

    勇筆:您也會感慨啊!弟子還以為只有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才會有這種感嘆,沒想到您這活佛也有同感。

    濟佛:哈哈!末法時期,人心沈墜,本就善慧根器不顯,老衲也就是有感而發,賢生有此認知,那就多多用心打幫助道,廣佈大道福音,老衲也可省下一些跑腿工。

    勇筆:弟子本當盡力,代您分憂解勞。不過,您剛才有提到八功德水,據弟子所知,這是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西去十億萬佛土,有世界名極樂,其中有八寶池,池水俱八功德水。這與今夜訪五百羅漢宮,有何關連?

    濟佛:賢生記錯了,極樂世界中是七寶池,池水才是八功德水。

    勇筆:哦,差一個數而已,您真挑剔!

    濟佛: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七寶池與八寶池,分屬不同區域,怎可混淆!

    勇筆:弟子受教,那您是說極樂世界是七寶池,五百羅漢宮中是八寶池。

    濟佛:然也。

    勇筆:這就不對了,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可是最清淨的地方,怎會是七寶池,而西天五百羅漢宮應該距此世界較近,混濁亦應較重,怎會是八寶池?

    濟佛:哈哈!賢生又被名相愚弄了,可不是八寶池勝七寶池,而僅是阿彌陀佛之極樂世界是以七支供養,故其池為七寶之名。

    勇筆:弟子明白了,羅漢宮中是八支供養,故曰八寶池,僅屬供養法之不同,不是以數之大小為優劣之分。

    濟佛:是也,是也。但也非賢生所云,有其優劣之分,僅為供養法之不同而已。好了,已到八功德水之八寶池,賢生自己看看吧!

    勇筆:啊!真美。老師,這裡與阿彌陀經中所說所載,幾乎一模一樣。只見六重玉璧為欄,六重蠶絲羅網,六行菩提樹圍繞,其間有大水池,寶光琉璃炫彩,由八功德水注入,池底悉皆金砂塊礫密佈,池中有蓮花,其大如車輪,青色青光,紅色紅光,白色白光,交集羅列,清淨湛然,微妙香潔。老師啊!這不是佛經說的極樂世界嗎?

    濟佛:賢生又落名相了,賢生明知極樂世界是七重欄,七重羅,七重樹,這裡僅六重,當然不是極樂世界。

    勇筆:嘿嘿!老師您不要故意找麻煩,剛才弟子說八寶池與七寶池,被老師訓了不要以數目定好壞,怎會現在老師反而以七重與六重來區分?

    濟佛:哈哈!賢生自己弄混了,池名不是以八寶或七寶分判其殊勝,但這七重之數與六重之數,卻是位階之禮數。

    勇筆:這弟子也明白了,極樂世界殊勝尊崇,故用七重之數,五百羅漢宮位階較低,故以六重之數,以示尊重。

    濟佛:哈哈!賢生這一形容,好像佛家也落名相了,不過其意,正是如此。

    勇筆:(擺明了,就是不可超越極樂世界的尊崇,還要來一番說詞)濟佛:賢生嘀咕什麼,還不好好瀏覽此一勝境,否則空入寶山了。

    勇筆:老師是說,弟子可以下去這八寶池嗎?

    濟佛:老衲是叫賢生看,可沒叫賢生下去。

    勇筆:可是池中那些如車輪大的蓮花,上有大羅漢坐著,也還有許多空位,弟子不能試試看嗎?

    濟佛:賢生怎麼去?

    勇筆:(細打量,只見這池,不知有多大、多廣、多深?雖然蓮花看上去很穩固,坐上去應該沒問題,只是這蓮花也怪,那有這麼高大的花梗,怎麼爬上去坐呢?)老師啊!弟子上不去,您助弟子一臂之力,送弟子上去不就行了。

    濟佛:哈哈!想要得好處,只有靠自己。

    勇筆:不幫就算了,弟子自己跳上去(說完就往後退,來個衝跑助跳)老師啊!您真不幫,弟子掉下水裡怎麼辦?還不是要勞煩您救一把。

    濟佛:老衲說不管就不管,賢生自己跳吧!

    勇筆:行!弟子就不信跳不上去(說完猛力一躍)哈哈!老師啊!弟子會飛了耶!(YA)好端端,安安穩穩的,坐在蓮花上了。啊!真是美妙,鼻際一陣輕淡蓮香,弟子好像薰沐得可以脫胎換骨了。啊!蓮花會旋轉,不得了!愈轉愈快,老師救命啊!弟子抓不住了,要掉下池裡…啊!弟子真的掉下水中了,老師您見死不救?咦,這八功德水,入水不溺,入口輕軟甘美,好像弟子四根增益,靈敏愈清明了,那還不快多喝點?老師啊!剛才叫救命,您不救弟子,弟子現在要喝八功德水,您怎麼像老鷹抓小雞,把弟子提拿離開水池了?

    濟佛:賢生已體驗,這八寶池之八功德水,微妙香潔之助益,並且坐上蓮花化轉俗障,對賢生日後修密的境界,又越前一大步。再喝下去,賢生不用回去了,就在這裡當阿羅漢了。

    勇筆:有這麼好,您為何不讓弟子多喝幾口?道行增深,但不要到阿羅漢境界,回堂去法力高強,保証拱衡堂門庭若市,您就更不用辛苦了。

    濟佛:賢生想的美,讓你坐蓮花,喝八功德水一口,老衲就有點吃罪不起了,若讓你再喝一口,老衲說不定要貶謫到貴堂,去蒞任濟公活佛了。好了,回堂吧!

    勇筆:是(回程中)老師啊!有這麼嚴重嗎?弟子多喝一口,您要擔罪?

    濟佛:當然。賢生雖是奉旨著書,可以體驗蓮花妙勝,但卻不能入水池喝水,因八功德水,乃為極樂世界,八大勝美法露之水,不到其土,不能得飲,賢生奉旨著書,職責是傳真勝義妙諦。

    勇筆:弟子感恩,難怪老師要弟子自己跳,不出手相助,這樣弟子落水、喝水,也就事屬自然。

    濟佛:哈哈!就是賢生愛多嘴,說破了,老衲又要承擔了。行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十五回 律藏傳承喜有徵

    濟公活佛 降 

    第十五回 律藏傳承喜有徵

    詩曰:修行戒律本勤行。見性明心得永生。
                          寄望賢徒多了悟。堪期超証現光明。


    聖示:哈哈,老衲今夜急急忙忙又來著書,勇筆賢生又要頭大了。今夜著書訪遊五百羅漢宮阿羅漢們潛心深入經藏之律,故賢生好自為之,非老衲又要給賢生出難題,實有必要。可也,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嘻嘻,老師啊!您難不倒弟子,律部弟子剛好前陣子要舉行小共修法會時,有去翻過經典,尚能略知一二。

    濟佛:那就好,那就好,吾等出發著書。

    勇筆:是。(隨老師身後步出堂外)老師啊!弟子所知佛之律法,乃在世尊滅後百年,有優婆毬多,其座下有弟子五人,對戒律各抱異見,因而一大律藏,始分成五部,是不是呢?

    濟佛:好棒!好棒!賢生有用功,那這五部是什麼呢?

    勇筆:呃?這個嘛…記不清楚了,您要嘛就直說,幹嘛考起弟子了。

    濟佛:賢生看書就是走馬看花,佛之律法甚為重要,修行之人對律更是應戒慎,這五部律怎可忽略。

    勇筆:是…是…。弟子受教,恭請開示。

    濟佛:好吧,賢生適才所云,優婆毬多乃為西天第四祖,其五大弟子:其一、為曇福德,其律曰四分律;其二、為薩婆多,其律為十誦律;其三、為彌沙塞,其律為五分律;其四、為迦葉,其律為解脫戒經;其五、為婆麤富羅,但其律未傳世,故今之佛律悉皆本此四大律戒之本。

    勇筆:好棒…好棒!老師啊,您記得這麼清楚,那第五部律為何不一併開示?

    濟佛:嘻嘻。賢生不用套老衲,今夜帶賢生往訪大羅漢,即是要賢生了解大羅漢們對佛律之苦心。

    勇筆:原來如此,可是奇怪,為何佛法中律宗在當今之世甚少見,弟子所知:學佛禪宗為禪師、學論弘法謂法師、學律為律師,但是目下只知有禪師、有法師,卻少見律師。

    濟佛:錯了,賢生不見法院旁邊很多律師嗎?

    勇筆:嘻…嘻,您開玩笑,那些律師怎能與佛之律師相比。

    濟佛:(表情很嚴肅)賢生不要以為老衲開玩笑,法院旁之律師是國法中允許為民與公法辯論之人,而佛之律師卻是負起維繫佛法之戒律,同樣是為法而奮鬥之人。

    勇筆:是…是。弟子並無他意,只是剛好有相同名稱,卻截然不同之身份,自然會加以區別。對了,為何大羅漢們要潛心於佛律。

    濟佛:賢生自己看吧。

    勇筆:(只見此時已入羅漢宮,來到一座非常莊嚴,金碧輝煌,無可形容,而此殿內隨處可見大羅漢們三五成群,好像在開小組會議,但老師不在此停住,卻直上頂層。只見上有玉匾金字,曰:犢子二字)老師啊,這是哪裡?

    濟佛:賢生不是說第五部律未傳世,第五部律即為「犢子」,故今在此羅漢宮中。

    勇筆:(只見房內有七位大羅漢非常忙碌,時而發言,似乎作辯論或者是交換心得。咦!好像可以聽到字語,「佛之律法應以戒為首,然則傳渡亦甚重要,所以不能光以戒而行,傳渡大典科律,必要齊全」。話落又有聲音響起,「不對,不對,傳渡只要三師七証即是依佛法戒渡,無需另立章典」,至此即無聲音。老師啊!弟子好像有聽到大羅漢在爭辯是嗎?

    濟佛:走吧,不要打擾他們。

    勇筆:(再仔細傾聽,亦無聲音)啊!弟子明白了,您故意要讓弟子聽到那兩句話,您有何特殊用意嗎?

    濟佛:是的,當今律法有許多在未來世中與現今不合時宜,並且佛法之律中將來亦是大羅漢們要肩負弘興之重命,故大羅漢們將佛之律藏及五部律分別在作辯正、彙整,以備因應未來要弘佛律之大命。

    勇筆:原來如此,咦!老師啊,您幹嘛往回走,要回堂了嗎?

    濟佛:哈哈!老衲尚有要事,況且今回是以闡述佛律之必要,已達成任務,不回去幹嘛。

    勇筆:好吔,著書都這麼輕鬆,弟子樂得清閒。對了,下回做什麼?老師提示一下。

    濟佛:下回恐怕要好幾期後了,賢生自己用功吧,可以,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吧。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
  • 第十六回 世尊示現大金光

    濟公活佛 降

    第十六回 世尊示現大金光

    詩曰:梅雨綿連熱又寒。著書賡續降鸞壇。
                          諸賢勵志輸誠意。普化佳音喜復還。


    聖示:哈哈!雨季連綿,諸子不退護道心志,可嘉可勉!老衲也是趕著書傳世,故降爾道場,心生喜悅也。著書,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是,弟子參叩老師佛駕。梅雨夜,勞您降駕本堂,弟子實在過意不去,給您行禮,聊表寸心。

    濟佛:行了,行了。吾等出發吧!(師生出堂而去)賢生有禮必詐,老衲看來賢生又要出鬼點子考起老衲了。

    勇筆:不敢,什麼都瞞不過您法眼。只是這個問題憋在弟子心裡也很久了,今夜應該也是要完書了,弟子就斗膽請老師慈悲開示。

    濟佛:賢生太心急了,這一回之後,老衲下期還要來一回才完書。不過,賢生有何問題不妨直說。

    勇筆:太好了,您還要來一回,早知道也下回才請示。不過,您都說了,弟子就直言。

    濟佛:賢生無需多禮。那點小心眼,瞞不過老衲。不過,賢生這問題也讓人頭大,說說看吧!

    勇筆:弟子知道瞞不過您,所以就直說囉。目下台疆最大的二個宗脈,當然是佛教與一貫道。據弟子所知,這二大宗脈,光是台疆的信徒都是數百萬,更不要說海外的信徒了。而您是佛教高僧,也是一貫道的明師,您怎麼看未來的發展。

    濟佛:所謂未來發展,當然是並駕齊驅,各自廣渡有緣。而且,賢生尚漏了一個重要的道脈,即是鸞堂。

    勇筆:老師啊!您慈悲。鸞堂怎能跟佛教與一貫道相提並論呢?

    濟佛:賢生估計錯誤,鸞脈在台疆亦屬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宗脈,而且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及香港,都有許多鸞壇。故,鸞脈亦甚普及。

    勇筆:弟子真是不知,原來鸞脈仍然在海外有這麼多。好吧,弟子就將鸞脈算上。在佛教教法中,比較沒有爭議。除了佛教各宗之間有些小攻訐之外,一貫道教義中,有三期紅陽已轉白陽之說,您又如何看待未來佛教與一貫道之發展?因為五百羅漢之重責大命,已闡述甚詳。而未來誰主導教法,應該是大羅漢們的使命關鍵吧!

    濟佛:哈哈!賢生的麻煩問題就在這裡吧!說真的,老衲被你考倒了。

    勇筆:不會吧!您是活佛,神通無礙,總不會看不透未來發展!

    濟佛:老衲知道是知道,講不得也。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勇筆:又是天機不可洩漏,這一套推搪之詞。弟子所知一貫道歷代老前人中也有羅漢元身來下世的,您怎麼不能說呢?

    濟佛:有些事,是可以從蛛絲馬跡中見其端倪,卻說不得。不過,賢生說了許多大羅漢下生於一貫大道中,其實,已可觀察未來趨勢。

    勇筆:對嘛!這才是您大活佛的本色,天不怕地不怕,怎麼要吞吞吐吐的不痛快呢?現在電視台又要重演您的事蹟,可不要讓本書失色了。

    濟佛:哈哈!濟顛僧有什麼好演的,多看鸞書也就一清二楚了。

    勇筆:哈哈!您金口推薦可比任何人代言廣告更有效。對了,弟子還有個問題請您教示,這大羅漢們下生都是本靈投胎,這在前面已說過,因為五百大羅漢是遞補,若這樣大羅漢下世沈淪不醒,怎麼辦?

    濟佛:賢生真是杞人憂天,可曾看過大羅漢被禁錮在地府審判?

    勇筆:是啊!正是如此,弟子才奇怪!大羅漢下世為何一定要本靈投胎,而祂們下生之後,個個圓滿達成使命,不會沈墜,原因何在呢?

    濟佛:賢生太健忘了!一者,大羅漢們有修行虹光密之法身;二者,在此五百羅漢宮中,已歷經完善之下世準備;三者,最重要的一點,是大羅漢們住世,以小乘自了之修行証阿羅漢,但已具備準佛果,故再下世一定超越此小乘教法。換言之,此大羅漢下世,即是成佛之道。

    勇筆:原來如此。莫怪一貫大道中,老前人歸空,即已得佛果。原來這羅漢身,是佛之先修班。

    濟佛:哈哈!然也,然也。老衲不就一例嗎?

    勇筆:您雖已是活佛,但好像也跟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一樣,尚未証佛位,故尚不居佛果。

    濟佛:賢生不需為老衲臉上貼金,這濟顛僧怎能與這三位大菩薩比擬。不過,老衲天生勞碌命,這濟佛是那些賢徒的尊稱,尚需為老母分憂一大段時日,始能居佛果。

    勇筆:您跟三位大菩薩恰恰相反,彌勒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均已稱古佛,但都自稱菩薩。而您尚有濟顛禪師之稱,但世人已尊稱活佛,可真怪異!

    濟佛:哈哈!名相罷了!隨眾生之喜好吧!賢生看看,不要一路談來,卻未進入主題。

    勇筆:誰說沒有進入主題?弟子有觀察到,老師這進入羅漢宮裡,就一直避開大羅漢,並且穿過菩提林、功德池,甚至宮內一些較繁複之處都避開,現在來到這裡好像是出了羅漢宮。

    濟佛:哈哈!賢生錯了,怎會出羅漢宮呢?

    勇筆:因為眼前除了霧茫茫外,一無所見。

    濟佛:那是因為還沒到(話落,一把抓起勇筆衣領,倏忽間好像穿越時空)賢生現在所見呢?

    勇筆:哦!您抓人也通知一聲,冷不防一把勒緊弟子衣領,是要謀殺嗎?咦,這裡怎會有世尊呢?這在幹什麼?(原來眼前所見個個大羅漢,就盤坐在那兒,一動也不動。而半空中釋迦牟尼佛大蓮座,放大金光明普照諸大羅漢。)老師啊!您快帶弟子過去,這親炙佛祖光明,可是遇不上,盼不到的!

    濟佛:哈哈!賢生自個兒去吧!老衲可無法進入世尊的佛光裡。

    勇筆:騙人!弟子不信。

    濟佛:賢生不要跟老衲爭了,再不上去,佛陀走了。

    勇筆:這倒也是(說完,頭也不回,往大羅漢群中衝去)老師啊!怎麼跑不到呢?明明近在眼前,可是「望山跑死馬」,弟子好像在原地跑步。

    濟佛:賢生知道了吧!這可不是八功德水寶池,讓賢生下去喝口法水。佛祖在上,賢生見到了,也是不世奇緣。這讓你進去了,那不就活脫脫羅漢一個,不用老衲帶賢生著書了。

    勇筆:(就眼巴巴的望著世尊蓮座大放金光明,而諸大阿羅漢,好像是在聽法受教,但又有點像是在沐受佛熙)老師啊,這是什麼情形呢?

    濟佛:世尊,乃為佛法在今下之唯一証悟,居佛之人。夙前之佛及未來佛,是否可以臻此聖智,猶未定論。但世尊以佛而不入涅槃之大悲法心,憂佛之教法,遭受浩劫,卻是親身經歷。因而,以無邊聖智大光明金芒普照大羅漢,因應未來教法之衝擊。

    勇筆:哈哈!哈哈!弟子這一次猜對了。未來佛法一定會遭受到目下大宗脈的衝擊,所以連佛祖都緊張了,對大羅漢們面授機宜(勇筆話落,耳際空間即傳來細細柔柔的語音:勇筆賢生猜對了,佛法並非我釋迦如來所創,人天歷來教法,雖有更迭,但總有一位聖佛住世。今閻浮提地佛已去遠,乃係末法。因此,大羅漢們因應佛法之承續宏興,自然責無旁貸。不過,賢生太武斷了,並非吾如來緊張,實是未來大羅漢  們必要經歷教劫,故如來示法而已,賢生是第一次見到,才大驚小怪!濟佛早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老師,老師!如來佛祖在跟弟子講話,您聽到沒有?

    濟佛:既然佛祖對賢生開示,那還不快點禮拜!

    勇筆:對啊!弟子興奮過頭,忘了。(話完,即身大禮拜)。

    濟佛:好了,賢生起來吧!佛祖走了。

    勇筆:咦,怎麼回來了,佛祖呢?

    濟佛:這回著書過久,老衲就在賢生禮拜之後,把賢生挪移回堂了。好了,賢生靈神投體吧!

    勇筆:老師啊,這回見佛祖,下回帶弟子見阿彌陀佛吧!

    濟佛:哈哈,一切隨緣吧!吾回。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記得哦!下回拜見阿彌陀佛。
  • 第十七回 大梵天音唄葉聲

    濟公活佛 降  

    第十七回 大梵天音唄葉聲

    詩曰:大梵天音唄葉聲。澄心靜慮了凡情。
                          雲宮遊記多傳誌。啟迪圓明悟眾生。


    聖示:哈哈!著書囉,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免了,免了。吾等出發吧!

    勇筆:您趕著打火啊!也不給弟子提點一番。對了,想必是阿彌陀佛召見弟子,所以您趕著去。

    濟佛:哈哈!賢生也不用點心,老衲詩中不也已經點明了。

    勇筆:啊!弟子可能患了完書症候群。心神一鬆懈,也不怎麼注意了,您詩中提起大梵天,今夜不遊羅漢宮了嗎?並且又提到雲宮,怎麼了?今日是遊到哪裡去了?

    濟佛:賢生真是有學問!大梵天是指欲界梵天沒有錯。但是,大梵亦可泛指佛國蓮邦,故也無背離主題。而雲宮之說,賢生訪遊羅漢宮中,不是觸目可見祥雲瑞靄,那麼以雲宮形容羅漢宮,有錯嗎?

    勇筆:嘿嘿!說弟子有學問,卻從頭到尾推翻弟子的述論,您這是哪門子的明褒暗貶?

    濟佛:哈哈!誰叫賢生要有完書症候群,此乃不智之舉。需知文章重結論,書亦如是。本回可說是本書之結論、作總結,賢生怎可輕忽!

    勇筆:哪有!弟子前期不是懇求您,帶弟子拜見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想把書最末一回著作的漂亮一點。

    濟佛:可是賢生沒想到,南無阿彌陀佛,是遠在恆河沙數之遙的極樂世界。五百羅漢宮,僅在西天之邊境,況且,南無阿彌陀佛,亦非老衲與賢生說見就見得到。不過,今夜卻是場面壯觀,賢生何不仔細看看。

    勇筆:(原來師生言談間已進入五百羅漢宮,來到一座大梵天音殿外。只見,此殿高不知幾百由旬,就是不見頂。寬廣,亦有百數十由旬。因為,現在裡面黑鴉鴉一大片。所謂黑鴉鴉,是許多影像,可不是人頭黑髮的烏黑一片。相反的,每顆圓頂上都有一大圈黃金光芒。)老師啊!是不是五百羅漢到齊了。這一大片高大身影中,好像都是一位大羅漢?

    濟佛:是的。大阿羅漢們會在此大梵天音殿集結,只為一件事,賢生聽聽看。

    勇筆:弟子有聽到,好像是在誦佛號。只是很奇怪,祂們的經文或佛號,卻是「如來當去南無摩訶薩」。這是誦哪一國的佛號?一般人世間,絕大多數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釋迦如來」,「南無觀音菩薩」。縱然,「彌勒菩薩」也是「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哪有「當去如來南無摩訶薩」這個佛號?

    濟佛:哈哈!不知不罪!莫怪,莫怪。賢生領命著書,故有言論免責權。否則,造口業了。

    勇筆:怎麼說呢?大羅漢們誦的佛號,弟子是真聽不懂。

    濟佛:賢生忘了,每位阿羅漢都是準備下世成佛,所以祂們當然誦此「未來如來摩訶薩」之佛號。有個有趣問題,老衲考考賢生。請問世尊在世時,祂誦佛號,是誦的什麼?

    勇筆:簡單,「阿彌陀佛」。

    濟佛:那麼阿彌陀佛住世時,又誦的什麼佛號?

    勇筆:老師啊!您有完沒完?阿彌陀佛住世是誦「無量壽佛」。那麼請問老師,無量壽佛在世又誦的什麼佛號?

    濟佛:「無量壽佛」。

    勇筆:是啊!無量壽佛住世是誦什麼佛號?

    濟佛:「無量壽佛」。

    勇筆:咦!您耳背了嗎?弟子就是請問無量壽佛。

    濟佛:哈哈!無量壽佛住世所誦佛號,就是「無量壽佛」。

    勇筆:自己誦自己佛號?哦!弟子明白了,原來大羅漢也是在誦持自己未來成佛「佛名」。現在換弟子請教老師一個問題,「南無阿彌陀佛」是梵語,漢譯即是「無量壽佛」之意,您是不是有開示錯誤?嗯,不對!是佛經記載有誤?

    濟佛:沒錯,南無阿彌陀佛根本無住世,而無量壽佛即為梵語南無阿彌陀佛。只是,賢生又怎麼知道的?

    勇筆:您一直沒完沒了,所以弟子想當然,佛祖住世一定是誦持「阿彌陀佛」之佛名。既然佛祖住世,您又要問下去,所以弟子想當然只有「無量壽佛」在佛經中有記載,只好拿出來堵您了。

    濟佛:哈哈!原來賢生是胡亂矇上的,老衲還以為是賢生用功於經典中,深入經藏。

    勇筆:您不要又來明褒暗貶,弟子是誤打誤撞。但是,也是其來有自。比佛祖更高,只有阿彌陀佛。而阿彌陀佛之上,應該只有無量壽佛可以了。

    濟佛:賢生是思慮的沒錯。但,賢生可知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光恩悉皆佛名?

    勇筆:弟子不知道。但不跟您說這些,再說下去,弟子又要被「虧」了。現在弟子請教這些大羅漢們,為何要在此誦佛號,並且個個好像法喜充滿,簡直就像已經成佛了。

    濟佛:當賢生知道自己未來成佛之路,如何走?是在何時?而且目下所做的,即是在為自身成佛之資糧作累積。又會作如何想呢?

    勇筆:也是。每個人都會想要到達究竟,一旦究竟已透明化,其歡欣可想而知。不過,在這大梵天音殿中,諸位阿羅漢可真是栩栩如生,表情生動,有濃眉大眼,有糾髯刺張,也有面慈色靄,也有面目清秀。咦,也有女身。啊!弟子知道了,那位是佛陀之姨母!阿若憍陳大羅漢。這是否代表五百羅漢,即是佛祖住世之五百僧眾弟子?看祂們有作舞拳踼足狀,有老僧入定狀,個個悉皆特色顯明,這可是第一次五百大羅漢全數聚集,看得一清二楚。

    濟佛:五百阿羅漢唄葉經聲於大梵天音殿,為賢生著作本書之完結篇賀喜,賢生以為如何?

    勇筆:感恩!感恩!弟子曾看到佛門齋僧大會,都先舉行請佛科儀,數百僧眾齊誦佛號,場面壯觀,莊嚴肅穆。大羅漢們唱誦佛名,卻悠揚祥和,感受又是另一種韻味。弟子在此虔誠叩謝阿羅漢慈悲,令弟子著書順利,增益四根,圓明智慧。(話畢,即整衣朝大梵天音殿作禮拜。)

    濟佛:也不枉賢生尊師重道之心,爾後大羅漢與賢生有一段因緣,即是賢生今日禮拜之因緣。好了,吾等回堂吧!老衲也要繳旨雲遊去了。

    勇筆:這就回去了?老師啊!您說明白點,大羅漢以此因緣會有什麼好處利益呢?

    濟佛:哈哈!賢生這一禮拜,誠於心,形於外,自有善緣召感。日後自知,不用問老衲了,要能說就直接告訴賢生,不要到了最後一刻再來惹麻煩。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吧!

    勇筆:老師啊!您也受弟子一拜,感恩您提攜著書。今夜完書,弟子孺慕甚深,懇請您不棄,有空來看看弟子。

    濟佛:行了,行了。老衲也為貴堂諸賢生賀喜,後會有期。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蓮駕。
  • 本尊地藏王菩薩 篇後語

    本尊地藏王菩薩 降  

            為五百羅漢宮作篇後語

                    世尊証悟無上正等正覺,住世說法,弘興佛法。歸空猶不入涅槃,只緣於憂教法之浩劫,因而住世不入涅槃,而永護教法之不息。座下五百大弟子,更因此法難之際,集結重興聖教,維繫佛法之不墜。職是之故,後世有以五百大弟子,是為五百大阿羅漢,不論緣自何處,五百羅漢身繫於教法興衰殆無疑義。

                    今日貴堂奉旨著作訪遊五百羅漢宮,遊記書成,當為佛法之維繫教法興衰之大羅漢們,肯定重責大命,並以是書而宏揚智者對法教之眷顧,聖覺者對教法之重視,更可突顯出天意之一視同仁,無偏無倚。

                     雖然目下閻浮提地,諸大正教道場猶有門戶之見,然則鸞門道場以三教合闡,秉天意之無私,各教法義,藉砂盤木筆傳真,彙編寶冊,廣佈流傳,乃為當世各家修子之福音。

                    際值書已完成,即將付諸剞劂,吾本佛家慈悲,乃誌數語憑列篇後,唯願世之善眾有緣閱書,知源溯本,了悟諸佛與天意之所寄,能夠細閱慢研,以期有所得,開慧圓明,精進發露,是所深盼。

    南無本尊地藏王菩薩 降誌於懿敕拱衡堂
    天運丁亥年五月九日
  • 準提佛母 跋

    準提佛母 降

            為五百羅漢宮作跋

                    夫,書也著成,即將頒行壽世。

                     惟,佛教之五百羅漢,本緣於小乘行者,先求自了,故,其教法乃盛於正法、與象法交替之際。然則大阿羅漢雖以自了為修行法門,並不意謂大阿羅漢不具佛之悲心,需知羅漢是為佛之十號之一。因而大阿羅漢成就而利他,實無疑問。世間有情緣眾,昧於名相,不知究裏,今日書已完成,他日廣佈,則諸眾有緣對大阿羅漢當亦耳目一新,可以依循教法而增上、而出離、而究竟、而利他,未嘗不是因材施教,實乃諸佛慈悲之苦心,亦為天意無私之明証。

                    貴道場受懿命創建,兼而恭承彌勒法旨,不但三教合闡,更是佛道道場,弘揚顯密法教之殊勝道場,莫怪天命迭畀,時賜 玉旨著書,三教緣眾得貴道場之啟化,而發露誠慧,進而增上,實已如過江之鯽,雖非恆河沙數,但天卷明誌卻獨佔鰲頭,可喜可賀。

                     今日再著成佛法正信典故之五百羅漢,以資闡述,則世之緣眾更加普及,因而三曹普度之普化道場實至名歸。

                    值此寶書完成,吾乃步諸佛聖之後,謹書賀詞,是為跋。

    南無準提佛母 跋於懿敕拱衡堂
    天運丁亥年五月九日
  • 彌勒菩薩 完書語

    彌勒菩薩 降

             為五百羅漢宮作完書語

                     五百羅漢此數,並非囿限於表面數相,佛可以累劫下世,只為弘教傳法,大阿羅漢當亦如是累劫下世,弘佛護法護教,因而可以說五百羅漢不是一組,也可以說可以遞補,更可以說依循小乘修行而成就者,即為五百大阿羅漢之列。緣於此佛家對大阿羅漢於世尊歸空之際,五百大弟子不坐視教法蒙劫,勇於承擔此一艱鉅重責大命,悉皆尊崇敬仰,此為許多佛門寶剎禪林,多有五百羅漢殿之供奉,即是有此尊敬之因緣。

                    今日懿敕拱衡堂以鸞門道場領命,藉由鸞筆著作編輯成書,實為難能可貴,亦乃末法善眾之福音,為佛光普照、諸緣成熟之象徵。

                     書將付梓,天人喜悅,弘法有自,其志賡續,吾身負世尊囑咐,引渡遺眾之大命,心生歡喜,大羅漢身繫弘興教法,貴道場著書傳佈福音,實為佛法之生力軍。

                     故書已成,吾謹為誌語,不敢稱為銘,但,深願諸眾有情以此語而能發露慧根器,植深善緣,早向覺途,是心殷望,乃在書後抒語勸勉。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菩薩 降於懿敕拱衡堂
    天運丁亥年五月九日

凡有疑難諸如家庭、事業、福運、因果、身體而至為父母親長求壽等事
歡迎填寫聯絡表單或來電諮詢。我們將有專人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