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命珠璣

  • 恭接著書玉旨

    本堂主席  關登台
    
    聖示:今夜恭接著書玉旨,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駕,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欽差太白金星  降
    
    詩曰:延命珠璣渡眾生。頒宣玉旨下天京。
          中州聖地群賢聚。大命皇皇責不輕。
    
    聖示:吾今夜乃來頒宣  昊天玉旨。玉詔頒宣,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  玄靈高上帝詔曰:
    
    居凌霄,痌瘝萬眾,無時不以蒼生為念!兹際末法,雖曰文明昌盛、醫藥發達,然則人心
      不古,食害不絕,環境生態更因謀利私心大加斲害,乃至今人雖有醫藥之助,壽長卻未見
      大幅提升。
    
    憫眾生之賢達,為代天宣化、普度眾生之重責大命,猶賴此命不絕而得以全力以赴,乃敕
      旨一道,命爾南瞻部洲台疆『懿敕拱衡堂』承命再著新書,題其顏曰:《延命珠璣》,特
      敦聘由  地母至尊降爾道場,砂盤木筆著造寶書,命由勇筆承命擔任主著正鸞,為期一
      年。希爾堂神人用命,護法著書,自有敘錄。
    
      欽哉   勿忽   叩首謝恩
    
    歲次天運乙未年二月三十日
    
  • 華佗仙翁 作序

    華佗仙翁  降

      為《延命珠璣》作序


        夫天降寶書,大命非輕,可喜可賀!貴道場乃係鸞門膺承三曹普度之普化道場,乃得  昊天恩眷,迭畀重命。

        新書《延命珠璣》,顧名思義,當對時下眾生深受食物毒害,以及環境汙染造成對生命之傷害,絕對是珠璣針砭!所謂「延命」,乃蘊含天賜年壽;然則,並非  昊天賜予人人延壽,而是寶書內有珠璣,能閱而悟,進而實踐,等同  昊天延壽。

        著書敕命已頒,吾為閻浮提地眾生而欣喜,乃在著書之初特來降筆,以勉眾生把握,庶幾無負  昊天至憫,是為序。

    華佗  降於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乙未年二月三十日
  • 法華林菩薩 作序

    法華林菩薩  降 

      為《延命珠璣》作序


        螻蟻尚且貪生,況乎于人?但何奈眾生私心,破壞起自人為,乃至天欲延壽、降妙藥以起沉痾,猶然未及人害之處,誠可歎也!今日貴道場再領天命著作《延命珠璣》,是為眾生積極求壽未得,而乍現曙光、福音!

        以非藥物之助,而使自身壽元不減;更因寶書珠璣真詮所載,若能體現持行,則以自身所有配合天地大自然助力,結合成一股浩瀚能量防護自身,不受目下環境所害。

        吾為眾生欣喜!天降寶書,可謂三期之眾生福報猶深,深願珍而惜之!不揣簡陋,謹誌為序。

    南無法華林  降於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乙未年二月三十日
  • 靈寶大天尊 作序

    靈寶大天尊  降  

      為《延命珠璣》作序


        俗云:「山有千年樹,世少百歲人。」因而眾生欲求長壽,實為情理中可想而知。

        然則,為何古人若不因戰亂之飢荒,大多壽長于今人?況且今時醫藥之發達,猶不知幾倍勝於夙昔。究其因原,人為之禍事也!戰亂或飢荒乃人禍;今人拜醫藥發達之賜,卻不能壽長于往昔,亦人禍也!

        但是身處斯世,雖然外在環境不能使自身更長壽於往昔,但卻可將往昔之人長壽之原因,用於實踐于今人日常中生活;雖然無力改變大環境,卻可以讓自身減除受此大環境之戕害,進而因實踐得法而能延命,此為昊天頒書之用心良苦,眾生實應珍惜把握!

        際值著書之初,吾為  昊天慈憫眾生,深恐芸芸大眾失之交臂,乃在書前謹誌數語;一為提點眾生,二為光贊珠璣,是為序。

    靈寶大天尊  降于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乙未年三月七日
  • 無極麻仙姑 奉 母 命代頒書前訓

    無極麻仙姑  降

    聖示:奉  母命代頒書前訓。(諸眾神、人免跪)

    書前訓

    慈心大悅!今日爾堂恭承  昊命開著《延命珠璣》寶書一部,實為諸眾兒女福緣深厚。以
      此際三曹末法多事之秋,一者因果大清算,二者浩劫頻仍,三者諸魔亂道,乃至善慧根
      器、諸眾兒女迭蒙其害!非止阻滯大道,更且戕害靈命,乃使諸眾兒女生者壽折,亡者沉
      淪諸獄。

    深痛心!今得昊天 關皇頒著寶書,藉爾『懿敕拱衡堂』砂盤木筆,著造珠璣,實為末法福
      音!是而著書之初,特頒慈訓,深願諸眾兒女得此良機:仔細研閱珠璣寶訓,從中有得,
      則不只靈性增長,元命亦延;則修辦大道,協助收圓、護法弘法大道,普及眾生向善,諸
      眾兒女回鄉面母指日可待!雖曰為訓,實乃殷盼!

    無極老母  頒于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乙未年三月七日
  • 地母至尊 前言

    地母至尊  降

      前言


        閻浮提地眾生,今蒙  昊天慈憫降著寶書,實為末法時中福緣深厚!吾忝為主著仙師,深恐眾生失之交臂、辜負鴻恩,故于書前特列分章,謹致眾生誠摯之語:深願眾生有所得,閱而悟!

        書之前,吾謹述概略以饗諸眾生,能於閱書之前知所梗概,以利發心恒志,不以枯澀而卻步,進而可以津津而喜、細細嚼味,以利深入書中蘊涵。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養生之說,不僅止於道家之修行,儒家亦多有著墨。養生,不外合於天時歲序,以及我人自身五行生剋等。縱或修行之人,有以練丹、練氣等加以延長自身之健康,進而強元益壽,但任何補強之良益方法,卻不敵斵伐戕害等外力所致。因而吾著書之本,將以分卷──以上、中、下等,分門別類加以闡述。

        當然,其中包含修持練氣、飲食作息,與歲序天時、五行生剋之損益等等,加以各別專章闡述,不外使閱者易於明瞭,亦可容易接受實踐。

        總而言之,昊天頒書,顏曰「延命」而加珠璣,吾感受至憫之恩澤,期以本書能為眾生提供如獲至寶一般,而能珍惜,並能深入研閱,裨益于此身之強健而綿延,是為苦心所在。乃謹誌書前與眾生共勉!

    地母至尊  降于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乙未年三月十四日
  • 上卷:第一章 修道章

    地母至尊  降
             

      上卷:第一章  修道章

        眾生翻書之初,將誤以為本書所談有所背離主旨--修道與延命有何關連?因而眾生當要有耐心,細看分解。

        此書分上、中、下三卷,各卷有數章、數十節不等,可謂涵蓋甚深甚廣!因此且慢下定論,始知書之主旨意有何指。

        本章說修道,吾開章明義、簡而言之:延命者,延此際凡身之生命;修道者,延此身之靈命。如此淺白,眾生當知本章之主旨。
  • 第一節:靈命

    第一節:靈命

        我人之命,溯及無數阿僧祇劫之過去世,此靈一息永存,乃隨輪迴有所變化。吾淺舉一例而言:靈喻之為水,我人此身喻之容器;則水入不同容器,顯現不同形象。

        眾生可知:此靈若原始姓名謂之「王大」,在隨轉輪或為「謝二」,或為「張三」,或為「李四」,但每次輪迴雖有不同假身,究其原始靈命是為「王大」。故眾生要救延此一靈命不息,當要修道;否則每個輪迴當中稍有不慎,或冥司受嚴罰,甚至淪入畜道或關進冥獄,則此一靈命將不能再得人身,則無「性命」在輪迴人身之中,如何「延命」?

        故吾開章剖析修道、靈命之義,至希眾生先明其旨,始能受惠於往後書之內容。
  • 第二節:素食

    地母至尊  降

      第二節:素食


        修行者素食有何好處?

        其一:斷絕因此際殺業之再造,乃至怨戾之氣牽引夙世殺業之緣熟,進而有所礙自身靈性以及身體。

        其二:素食之氣,其中有斷葷濁,乃可使自身精神、氣機等更加輕清,甚至助益氣息之清馴而順暢。

        其三:更可因素食,可以使眾生減少大量蓄養動物,因為需求減少,相對供給亦可減少;眾所周知,動物之排氣有礙大氣層,此已屬確認之事。

        所以不但可斷殺業,培養自身慈悲仁憫之心,更因此延長地球壽命、各物種壽命;所謂「放生得生」,因而亦可由此助益自身之壽元。

        以上之素食利益,是正面助益于自身;然則或有質疑:素食者營養不足,反而傷身,甚而促壽短夭。此言差矣!人身所需要之營養,並非絕對仰賴於肉類,素食之物仍可均衡供給人身所必需之營養,故若以素食為營養不足,實乃藉口或為推託之詞。

        因而素食對於延命一事,係屬正面大於反面,幾幾乎是無反面之處!夙昔或有不便利之處,但時至今日,此一觀念已普遍可以接受,已不會因素食乃至引人注目!故眾生當宜慎思吾所論述之主旨。
  • 第三節:功課之訂定

    地母至尊  降

      第三節:功課之訂定


        須知一日有十二時辰,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在此十二時辰中,有三個非常重要之時。

        即乃子時。此一時刻乃進入太陰之氣,亦為一日之運行中初始,故往昔道家練氣之士,必在此時潛心進修。其因緣亦即一日之始,亦為人身氣行之始,以自身吐納沐受天地精華,進而將此大自然之氣與自身之氣,行九轉之功。

        丹道者,練凡身之金丹;練氣者,駕馭自身紊雜之氣機,久之使其能馴,意起氣使,隨心所欲!穿經過脈,百絡千骸悉無滯礙!至此精氣神充沛一身,則返老還童,進而三華聚頂、五氣朝元,悉皆拜此奠基之功。

        子時之後,是為午時。此時正為陽剛熾盛,正好將子時所得太陰之氣,陰陽融匯一身,是為調和鼎鼐,乃至此身之丹得陽火之冶煉,于是乎年久見功,丹轉層層精進,是為九轉丹成所必要。

        若屬練氣之人,藉此陽剛之氣,是為練(淨)化此身濁穢之氣。吾淺舉一例:如蒸餾水乃以急火煮滾,加以緊燜,取其蒸氣而後冷卻即是。故正午練氣、馭氣,經絡乃可祛穢淨濁,使我身提升,漸入輕清而得祛病延年。

        子、午是為兩極之氣,一太陰、一陽剛;另者,即為辰時。此一時辰,正為日月交替,即為晝、夜之分水嶺。此際大自然之氣場最為柔和,亦為人身剛飽睡乍醒,氣機仍馴,此際練氣(丹),均係事半功倍之效。

        闡述至此,眾生若屬非練丹、練氣之修道者,一定如墜五里雲霧──教我如何遵循?因此,吾特別註明:是修丹或練氣者。然則,此一日時辰之特性,于任何人悉皆同受其益,只是修法不同。(包含以修功課助此身得大自然之益處,悉無兩樣。一般修道者,或未精進修行者──但已有在進行功課之人,悉皆適用。)

        古時佛、道兩門,悉皆有明定晨、午、晚三課(雖非有如道家之坐工,但誦經科儀深層之精髓,實則兩皆無異。)因為坐工者,不論任一法門,初始均要由雜入靜;誦經作功課,亦是由雜入靜。當此身由雜入靜,加上時辰助益,人在專注、心無旁騖之際,氣機自然潛斂;而在心志專注於經本,身形又是正肅端跪于佛(神)前,如此與行坐工者,殊無二致。易言之,在此三個時辰中,作功課是可與行坐工者同受其益;唯誦經者,則可將子時之課,提前於亥時。

        功課訂定之時辰,與延命是否有絕對關聯?答案是肯定。若持之以恆,此身仗藉大自然氣行之特性,絕對助益此身氣場;而此身之氣場馴順乃至精純,絕對是長命百歲、百病少生,甚至可祛病益元,當是延命之重要因素!
  • 第四節:靜

    地母至尊  降   

      第四節:靜


        乍看之間,此一「靜」字與延命有何關聯?但實則此一修靜之功夫,與我人之身心、氣元等有絕對密切之正相關。而我此身若健固、氣馴神清,心寧而元辰光明,則身安病不生,想要不長壽也難!

        儒家之「靜」,是以冥想。何為「冥想」?即沉斂省思;身不動,氣不紊,只憑心意駕馭思緒,達到頭腦清明、身心沉靜。在此刻,我人氣機不會因身心之躁亂,達成自然之循環,不但可以解決疑難問題,更可以藉氣息之沉斂,溫和行氣週身百骸,當然是可以袪除病灶以及經絡之穢濁,提升此身延命之契機。

        道家有「龜息」之法,延年益壽。何謂「龜息」?眾所周知,人身仰賴氧氣而活命,而龜息即是將此耗費氧氣而活命必要條件,降至最低,亦即使此身耗氧降至可以活命之最低供給。須知我人各部臟腑之運作,均需仰賴氧氣,而將臟腑周身經絡之運作降至最低、最溫和,亦即維持運作,但卻比平常之運作降低數十、甚至百倍之微數,僅要活命即可,此即龜息;

        以今人之用詞,即是降低「新陳代謝」之急速運作,但又保持必要之需,則可使此身減緩因而產生之病變。

        道家「坐工」首重「吐納」,即是「深吸」(蓄存純氧)、「淺呼」,氣入氣管一循環之後,始能蓄存純氧,故淺慢而徐吐──即純氧之後之廢氣。故道家長生術,第一關鍵之奠基即「吐納」。

        佛家雖多以誦持經典以及禪坐,但此二功課,亦使此身進入寧靜沉慮而不浮躁,所謂「飛三心、掃四相」,即要我人放下心中「所執」及「所欲」,進入空寂淨靜之境,與儒、道兩家又豈非異曲同工之妙?

        綜此而言,此身在此文明物欲之環境中,不論此身之內外,悉有干擾及傷礙,欲求此身在傷創中可以展延藉假之時限,必要有定期之修靜!即斷絕外在干礙(至少當下是如此),而身內之清寧淨靜,不但可使神清(因為有放下)、氣爽(因為在靜中氣馴),乃可使延命之動力加強,甚至時時刻刻均在延命之中!
  • 第五節:結論

    地母至尊  降

      第五節:結論


        修道之於延命,嚴格分界,有直接因修道而成長壽者:諸如道門修金丹大道(緣於此道門已蔚成宗脈,早有專書,故不列本書);如道家練氣士,諸如彭祖等陸地神仙,壽長而永者是!(練氣之法,雖在道門亦有數家,故本書會在往後專章闡述。)

        佛門高僧亦多長壽,雖然未與養生有關,但修行過程之禪坐,專心一志持誦功課、佛名,使自身沉慮淨念,亦有絕對關聯。

        再者,即是間接。何謂間接?修行之人會因修行明理,而使自身火性易受教義制約,亦即修行者可以降伏火氣,因而減少氣怒攻心等驟急之病象,如中風等,即可因此減少壽折,相對亦是延命。

        另者,修行之人以修道者自許,當然相對參與凡俗爭鬥之事亦相對減少,當可免除因橫禍臨身而夭折,相對亦是延命。

        三者,修行之人之飲食,絕大多數已是素食。(然則素食不代表會長壽,素食有一重點──即在節制口腹之欲;所以仍要深入飲食習慣,此在往後,亦有專章闡述。)既已節制口腹之欲,是乃清淡飲食為上,此為節制口舌欲望之不二良方。若能飲食清淡,則此身因此受許多重口味之傷害,會大幅降低;此身傷害減少,則延長使用年限確定必然!

        是以故,不論是因修行教法而得長壽,或因修行而自制於教法儀軌之內,都能使此身降低而減少傷害,達到延命之目標。
  • 第二章:飲食

    地母至尊  降
     
      第二章   飲食


             所謂「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是為活命之必要,直可比擬如 昊天。
        佛家八關齋戒有一戒──非時不食,甚多人解釋為佛規禮儀,基本上是沒錯,但深層意義,卻在人體結構上所必要依循之節奏。
        因為非用餐時間,若過早,則使腸胃功能過於頻繁使用,導致其機能提早衰退,導致疾病;若過遲則飢腸轆轆,更導致腸胃蠕動而無物,亦是損及器官,均屬產生病害之原因。飲食正常,並不需要奢侈浪費,而是可以使腸胃消化物質、提供養分,即足以養身,使此身得以充沛之精氣神之動能,亦因此可以延年益壽。
  • 第六節:清淡飲食之辨正

    第六節:清淡飲食之辨正
     
    往昔之人因民生困苦,調味料能省則省。是以故,往昔只有小康以上人家,始有重視飲食之調味;是以修行人當然即是清淡飲食,沿流傳世,乃有清淡飲食是為養生之必要。
      確實,古來之人若多以飲食清淡,乃可減少許多疾病,以及可得較為長壽。但是,此中另有一大因素--不論釋道以迄儒家,均有講究制欲,口腹之欲即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為飲食清淡必然較是原味,或青澀,或苦辛,以及有些菜餚本身即具刺鼻之味,故若無多加調味,即難算是美食。故能持志飲食清淡,即是節制欲望一種苦工。
      但是時至今日,科技發達,醫學研究更是透澈深入人身最精微處,如腦細胞及微血管等;故今日有醫學家主張,清淡飲食是造成老人痴呆症元凶之一。故吾乃以此題為主旨加以闡述,以供眾生研判。
      不論近世醫家研究之正確性,縱然為真,但是輔助腦細胞之運作,不使罹患此症,有許多方法可以奏效。反之,你在年輕時因怕未來容易患上此症,而不願清淡飲食,那麼許多因口味特重,以及喜好調味之飲食,卻可能使你在年輕時,即已罹患亦屬重症之病灶!兩害相權取其輕,眾生當可自行分判。
      再者,飲食清淡並非即索然無味,吾當在本書逐節詳述;其中菜食有許多顏色,更與人身五行有互補作用,更是延命之最佳動能!


     
  • 第七節:飲食與守戒

    地母至尊  降 

      第七節:飲食與守戒


        人之日常飲食中,尚有許多是佛家素食持戒之行者,是不被允許──諸如酒類,諸如蔥、韮類。

        明明是由植物釀造以及本屬蔬菜類,為何視為葷物,而不能由持齋素食之人食用?此間有其特性。因為酒類易使人亂性,而蔥、韮類因能促使人易動陽欲之性,故修行者戒之,不是因其為動物有生命,而是因其物有特性,故而戒之。

        然則,若以延命角度而言,些許酒類促進人身血液循環,有益健康;而蔥、韮之類因其富含鋅之元素,對人身部分器官大有助益。因此若純就非修行之人而言,每日睡前小杯酒,倒是有益身體健康;而蔥、韮之類更對乾道──尤其愈上年紀,愈有助益!

        所以,摒除其物之特性,不使酒來亂性,不因仗藉其物特性而存心不正,倒是可以斟酌自制而食(飲)用。還有甚多食物,如:蒜及辣,佛家亦有嚴戒,其理大致如此。

        綜此而言,若是修行之人皈依道場有所嚴戒,當然不宜蓄意觸戒;但若亦是修行之人,尚非立願純素,或為初行素食之肉邊菜等等,基於健康身體而言,倒是自制於睡前一小杯,以及日常食物中,對此蔥、韮、蒜類等,尚可斟酌而食。畢竟修行之人素食,是要斷除殺業,以及自我修涵、節制欲望,而自制於此類食物;一者有益身元,二者亦是自我節制之體現。

        唯吾是闡述其利弊,並非鼓勵行者觸戒而用。
  • 第八節:量

    地母至尊  降 

      第八節:量


        自古以來,即有所謂「暴飲暴食」,非為飲食之當然耳!今人常因疼惜小孩,認為:能吃即讓其多吃,不吃就不吃。如此寵溺,任其飲食不當,絕非成長過程之福!輕則造成其腸胃之損創,重則影響其未來健康。再者,今日之文明工商發達,絕大多數人生活步調緊湊,疏於運動;更有者,偏好咖啡,不但每日一杯,甚至數杯、十杯等。如此未有運動,加上過量之咖啡,因此有一種文明病提早下降年齡層,即所謂之「骨質疏鬆症」,尤其坤道有分娩者,尤是如此。究此症而言,咖啡過量是主因,缺少運動是輔因;若有人以為骨質疏鬆只要多加補鈣,即可弭平其缺失,實則又謬之千里矣!

        人體結構有其承受上限,正常人每日三餐之飲食補充鈣質,已是無虞;大量補鈣,不但無益,反而造成身體負荷,若未能即時排出,在體內即有結石之虞!因而有益之食物亦要適量,過與不及,均非正確。所以在飲食中,切莫以為有所助益即大量吃食;正如藥能治病,但過量,卻能致命!所以知其然,一定要知其所以然,始能避免受其所害。

        再者,人身不論乾、坤二道,在乾者身屬陽,坤者屬陰,但都帶有其相對之特質,意即陽者帶陰,陰者帶陽,此乃陰陽相生相成。故乾道飲食忌辛烈,坤道忌生冷,反而要輔以相對之特性。如乾道以溫涼之飲食,有助調和氣機;坤道以溫潤之補食,可祛生冷之體質,均屬對於天生體質之結構有相對性之補助,一旦相生相成,即可得其綿延生氣,自得延年益壽。
  • 第九節:補氣之要

    地母至尊  降 

      第九節:補氣之要


        時下眾生有因生活習慣及所處環境等等因素,乃至身元虛損,而其中有一環節,即乃「氣虛」。

        所謂氣虛者,與身弱有所迥異。身弱則一切俱弱,但氣虛者,係屬身體中氣機之一甚為虛損;醫家有將一病象──盜汗,視為氣虛。所謂盜汗,即乃汗淡,卻如漏水般滲出而不絕,與運動下或悶熱間出汗現象完全不同。氣虛者,則血液循環必然不佳,久之,乃至重要器官之臟腑亦因而不甚健固。因此,氣虛久之乃傷神耗形,以至於未老先衰,諸此種種,是以氣虛為引,乃發露於人身各部功能。

        古往今來,有人以蔘為補,實則不盡然!蔘味苦辛,雖有補中益氣之效,但其性助強不助弱。換言之,若在健康情形下,蔘是有助益;但在氣虛已發之際,則服食不但無益,反是破財浪費,甚至適得其反!

        但同樣是蔘,蔘身貴而有忌;蔘鬚則不然,不但便宜,以其鬚浸泡如茶而飲,不但便宜,更是助益人身之氣機,助利氣生而循環氣血。一旦人身氣血不積滯難行,縱非百病不生,但絕對可以減少病災,甚至罹病之際,亦容易得以康復!

        吾如此闡述,乃要眾生知悉:對人身所需,必要對治,切莫以為高貴即具其效!有些食物及其方法用對了,更勝仙丹妙方。
  • 第十節:滋陰潤身

    地母至尊  降

      第十節:滋陰潤身


        自古以來,不論佛道之修行者以迄醫家,均深信而認定人身具有陰、陽二大特質;只是乾道屬陽,但略帶陰,坤道屬陰而略帶陽,此乃陰陽調和,生生不息之理。

        職是故,乾道若陰質不到調和之力,意即陽剛過盛,乃易產生熾火而燥,不但影響心神脾氣,更因體熱而燥,即易產生許多病象,諸如皮膚病象、消化系統病象,時日既久病灶乃成,將是戕害此身之動能!

        坤道屬陰,本已具備絕大部分陰性特質,但亦因此,若不忌生冷,乃至陰質產生變化,使此身成為虛損、虛火等現象,因而連帶使此身失去光潤色彩,此為時下婦女所深害怕之事。試想:三十歲、花信年華,即已皮膚毛髮未有光潤,好似徐娘,如何能夠忍受?因而許多人均將雪蛤、雪蓮甚至燕窩等,視為補潤之上品。容或不錯,但長期服食耗費不貲,又豈是一般人家所能負荷?

        吾本節主旨,是在強調滋陰可以潤身,不論男、女,有益此身健康,但是卻可以不用昂貴之食品。欲求達到滋陰潤身,不是只有富貴人家才能辦到,所有人都可以用相似特性之食物替代,效果一樣。

        古醫家有將銀耳視為滋陰之材,今時銀耳亦不昂貴,卻與燕窩等相同性質、相同效果,可以達到滋陰而潤身。所謂銀耳即白木耳,乃寄生屬榭等木之菌類,與木耳形似,其色白,故曰白木耳,亦曰銀耳。此類銀耳,合以蓮藕及龍眼肉乾作冰湯,略加糖水,不但男女飲用可祛熱降火,並有涼補潤身之效。

        此為古來所用,今人反不知善巧攝用;今人欲求長壽健身,每花大錢,孰不知平凡常物亦具其效!
  • 第十一節:五行之飲食

    地母至尊  降

      第十一節:五行之飲食


        何謂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天地之運行,五行於天地,故有「相生」,即相輔相成;亦有「相勝」,亦即相剋、相忌。五行順序為相生,如木生火;隔間為相勝,如木剋土。

        人身亦有五行,唯此五行乃對人身之五臟,即心、肝、脾、肺、腎是也。在天地大五行與人身小五行,若相生,當然即相輔相成;若有相剋,即有不適。此五行具體闡述,是在往後專章闡述。

        今日僅針對人身之飲食,使與五行相生。木者,東方甲乙木,屬青(綠);火者,南方丙丁火,屬紅(橘);土者,中央戊己土,屬黃;金者,西方庚辛金,屬葱白等;水者,北方壬癸水,屬黑者(烏色)。

        在此五行、五色,則對應於人身:土者,脾胃等,主消化系統。木者,屬青,主肝臟、解毒系統。火者,屬火紅、屬心,主心之統領人身各部器官。金者,主肺氣。水者,主腎,乃為人身絕大組成分子。

        古來醫家診治病者有望、聞、切、問,即是察氣觀色,以利判讀求診之人是為何病;因此可以斷言,在人身五行、五色,可以知道人身病灶潛藏何處。是以故,世人當知:五行既有相生亦有相剋,因而須慎防,不可偏頗。諸如欲求降火,既曰降火,必定較屬生冷,多食則火降之;但生冷卻起虛損,如是挖東牆補西牆,白忙一場!

        俗諺有云:「仙丹不能當飯吃。」所以不論或補或食,悉皆適中唯允當,切忌以為「補」即有益,太過反成人身之累贅,終致形成未來之隱憂!
  • 第十二節:進補之迷思

    地母至尊  降 

      第十二節:進補之迷思


        自古以來,華夏漢族根深蒂固之觀念,即是進補。不論節氣或成長過程之進補,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究竟是對是錯?倒也見仁見智。

        因此漢方中,「補方」亦比比皆是;更有許多動、植物,被醫家視為補中至寶,直比仙丹妙藥,諸如靈芝、雪蓮,以及何首烏等等;甚至玄之又玄,喻為救命仙物,更是神化似無所不救、無所不補!

        然則,吾亦並非全盤否認上述諸物未有奇效,只是過於神化,乃至後人穿鑿附會、以訛傳訛,致後人認為此等植物是神物,是天材、地寶。

        吾今日加以剖析:靈芝者,菌類,乃附生於枯木,卻有補足人身部分不足;尤其富含醣體,對人身之元氣,確有大益!但是,如醫書所載,此芝必要身處絕佳地氣之地,並要數十年以上,甚至更久更有奇效。此乃緣於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得受凝霜寒露,以及地氣、日光等,使其元素更加飽和富含,乃有提升更大對人體之助益。此理與人蔘及百年以上何首烏,可以提升其本身之特質而加強對人身之助利,道理完全相同。

        尤其近世以來,醫家研究、開發一種名為「牛樟芝」,其效益幾與靈芝不相上下!是真是偽?醫家講究確切數據,吾不予置評。但以「芝」者為菌類,則現世許多菇類與此菌類之芝,實出同源,而其生長環境等等亦大同小異;世人若深信靈芝、何首烏、雪蓮,以迄牛樟芝之神奇,何不多以平價之菇類作替代?總其一生之花費,絕非一、二朵靈芝或牛樟芝之耗費鉅資,而雪蓮亦非隨手可得!但蓮藕之效益,長期食用耗費不大,效益亦不比其落差多少!

        總而言之,吾以天生萬物、物以類聚,絕少有絕無僅有之神物;世人若以補身,更以經濟考量,當然效益不能落差太大,則何必一定迷思於古來神話之植物?目下同類、價平,且具效益者,比比皆是!
  • 第十三節:飲食之結論

    地母至尊  降

      第十三節:飲食之結論


        飲食之於人,乃係維持生命之動力;換言之,飲食是必要,但不必苛求各人之嗜好。試想在饑荒時期,或食糧大為匱乏之際,是維生重要,或講究飲食之精緻、合於胃口?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在太平盛世,民生充裕,或有富豪人家講究品味及口味;但是修行之人所修為何?先不論奧妙大道,單就心性而言,已要節制欲望,口腹之欲當然涵蓋在內。

        修行者以素食居多,然則此一商機拓展開來,素食已講究精緻美味,不論烹、炸、油煎變化奇巧,在商言商,尚不為過。但修行之人,若仍講究色、香、味,首先已無修心節欲之工;再者烹、炸、油煎,如此一來大失原物之特質或養分,甚至因此衍生許多病害。諸如油炸等物因高溫而飽含油脂,乃至起化學變化,未必對人體有益;尤其素食多有以豆類所製,更因高溫高油,使其物大起變化,對人體尤其有害!更有素食多屬蔬果類,易消化,乃至有飢餓感,再多吃高溫高油之物,不但無益,更促成此身之傷害!諸如肥胖以及重要臟器之傷害。

        綜此而言,民以食為天,而食乃維生之必要,因此「裹腹」即可維生。世俗富裕人家貪求口腹之慾,猶可認知其世俗心態;但若修行之人勵志苦修,所為何事?乃欲使此身得以康健長壽,而得浸淫大道教法,藉此假身修持真我。因而維生之必要即可,切莫因貪口欲,反有背道而馳,甚至因而傷害此一有用之身!
  • 上卷:第三章 練氣

    地母至尊  降

      第三章  練氣


        「練氣」是健身或修道呢?往昔道家講究清淨無為,是修涵心性,但是入道觀者,仍須有挑水、擔米,並且掃灑整個道觀;尤其古來道觀多在崇山峻嶺間,因而許多修道之人更要健身,始克勝任如此耗費體力及腳力之工作,故往昔之修道人乃有練武之風。

        時至今日,已非往昔!不但修道不必深入崇山峻嶺,亦可不必操作粗重工作,因而目下許多修行之人病懨懨,身不強、體不壯,兼而多病苦磨。究其因,雖是末法大清算,因果討報是一個原因;但是未能如往昔:不論身入佛、道寶地,要先作挑水擔米、清掃道苑寶地──缺少健身鍛鍊有關。

        試看古來道家仙真,如彭祖、天仙丘狀元以迄葛朴仙翁等,練氣有成,因此不但高壽,且亦修行有成!所憑藉,即為練氣之根基;故練氣是修道,亦屬健身。

        近代以來,由丘仙翁乃至呂仙祖,頗多練氣寶書傳世,尤其「金丹」一脈,幾已蔚成道家一大宗脈,而其基礎精髓,是由練氣奠基。因此可以確定,練氣不但祛病延年,更可神清氣朗,常見練氣之人鶴髮童顏,即是明証!因此將要專章闡述。
  • 第十四節:練何氣

    第十四節:練何氣

        練氣之人,曾有以穿鑿附會之說,強調練氣欲求有成,必要日精月華,甚至需要天地真炁,始能練氣有成,乃至成為陸地神仙。此說雖非完全以訛傳訛,但是其中有部分是穿鑿附會;不正確部分,是未點明基礎何在。

        復次,所謂「日精月華」,實是時辰所關。故練氣之人,首在一日三個時辰,即早之辰時、午之午時、晚之子時,此較易得日月精華,實則即是陰陽之氣。至於「天地真炁」,即指需在鍾靈毓秀、磁場甚佳之處?此點即有所附會!因往昔之練氣者多在深山叢林間,乃至後人誤以為如此可得天地真炁,實則謬矣!只要勤行小周天,即可氣行大周天,如此即能得獲天地真炁。

        既已述明謬誤之處,即要明述練何氣。簡而言之,是練「俗氣」,即是我人本身已具備在體內之氣機。一切前述之名項,均屬好高騖遠!那是在自身氣機已達到馴順,可以念起氣行,始能進入再深層之「馭氣」。

        所以練何氣?就是練自己本身之「俗氣」。所謂俗者,即塵障重、穢濁充斥此身,而此身之所以存活,氣更是必需之要!所以淨化俗氣,使此身俗氣去除塵濁穢汙,轉成輕清潔淨之真炁,當然益壽延年絕對是可企及!
  • 第十五節:聚氣

    地母至尊  降  

      第十五節:聚氣


        道家練氣基礎在「吐納」,唯流傳既久,修者亦有頗具心得,乃加以衍化或自創新宗;但萬變不離其宗,仍是以吐納為練氣最基本。

        時至今日,亦有甚多養生學家將練氣曰「養氣」,不過不論名目如何,關鍵仍是在「氣」。養氣、練氣,氣從何來?即在自身之氣為根本,宇宙之氣納入我身──加強自身之氣,如此始能養氣、始能練氣。

        吐納之學,眾生必已知之甚詳,故僅述列而不贅言。吐者,呼氣也;納者,吸氣也。但其關鍵在平緩,亦即徐徐深吸,將宇宙之氣吸入體內,再徐徐呼出;已將宇宙之氣納入體內,而後排出重濁之氣,此即最簡易之吐納。養生之人曰:「行住坐臥皆可養氣。」雖曰不錯!但是行走間,須分心注意安全,因而不甚妥當。

        道家練氣之基礎,必要行坐工。雖未必要正經八百之結趺,但至少要正坐,而且雙眼閉七、八分是最正確。因為全閉易恍神,心易進入遐思之牽引;若全開,又易分心,因此僅留二、三分視線,反而最易全神貫注,將吐納之氣導引入丹田。

        道家聚氣,每日最佳時辰是為早之辰時,而且是在戶外,尤其多林木之環境尤佳。(此在近世已有証明,早晨樹木是釋放氧氣,且亦釋放芬多精,對人體有益,但古道家修氣之人已明瞭!)其原因是早之辰時,係為宇宙間氣流柔和且純淨,因旭日初昇,故練氣之人在此行吐納最為健康,更為事半功倍!另者即子時,此則應在屋內;此一時辰為太陰之氣,行吐納是為調和體內陰陽之氣機。

        氣已知如何而得,但如何聚氣入丹田?世俗練氣之人若不知所以,以為既已吸氣,直接納入丹田即可,實則錯誤,並且會傷身!須知,我人鼻孔連接氣管,氣管進入胸腔,卻是有如一線天,其管狹隘;胸腔正中是膻中,更是細如針孔,不到千分之一,以「氣若游絲」來形容通過膻中,確是不為過!因此必要以意導氣,將所吸納之氣,束絲成繩,由上而下強力衝過膻中,始能進入丹田。

        氣一入丹田,才是完成聚氣。值得注意之重點:在許多練氣之人,若基礎有誤,即形成常覺胸悶,或胸口脹悶不適,此即氣未入丹田,反而聚集「膻中」之故;即要密集再行吐納,將氣束集引導,衝散積滯之氣,並得以入丹田,形成聚氣之工。
  • 第十六節:馭氣

    地母至尊  降 

      第十六節:馭氣


        所謂「馭氣」,即是駕馭我人自身體內之氣機。身體之氣機,是隨血液運行而循環,但是於體內過久,自然積滯穢濁。故而循環於全身,則每有臟腑或經絡有所傷損,乃於是處積滯穢濁之氣,如此將使有所傷損之處雪上加霜,時日既久,必使傷損惡化,甚或病變。

        因此練氣之人必要駕馭此身之氣,使之結合外入之氣,形成更大氣流循環周身,使其不致形成積滯;更可因氣行無礙,如水沖管可去汙垢,則助人身不但可去積滯,更可醫復傷損;血液運行順暢、經絡無傷,百病欲生實也不易!

        但如何馭氣?道家練氣之士,絕多「以意導氣」。因為氣在人身,我人察感不易,氣行如何周身暢行,當下亦難窺知;故以意導氣,不但使自身意念更加專注,並且加強意念之力場,更可強力催行──體內原本雜亂,甚至亂竄之氣機。

        如何以意導氣?當氣聚丹田之際,則腹下必有如滾球,有翻騰之察感,此時即是開始以意導氣最佳時機!在行氣之時,氣機即如滾雪球般,可以由丹田出發,一路如磁吸般可以愈行愈浩鉅!

        簡言之,若丹田之氣初始僅有一小小球般之氣機,若正確行氣周身之後,回入丹田,則其氣必已加倍!因為已將周身散竄之氣完整吸納,即如滾雪球愈滾愈大,那麼丹田所蓄積之氣愈來愈浩蕩!如此周而復始行氣不停,不但健固此身,更是延年益壽!唯氣行之路線,分大、小周天,下期再述。
  • 第十七節:小周天

    地母至尊  降

      第十七節:小周天


        所謂「周天」,意即氣行於身;既曰「小」,當然意指僅限自身,並且僅止於「上半身」。(緣於氣行若下達,即為大周天之前段。)

        我人由吐納之聚氣,此時已要「束念成意」,以意導氣下「膻中」(此亦有曰「中丹」)。氣穿膻中,有三岔路,左、右是為下行之氣脈;若不行大周天,則過膻中導入「氣海」(此亦曰「下丹」或「丹田」)。所吸納之氣入於氣海之後,此時必要全神貫注察感氣機,強制導引氣海之氣出丹田而後下沉。(此時切忌不能任由氣行上升,緣於上升無力,必然積滯膻中而成氣傷。)

        下沉之後,導引氣機過「會陰」,而後循龍骨之脈絡,經「命門」再上升,此際已到後頸,則屬「玉枕」。過玉枕即至「頂門」(即百會),此際氣機當由「泥丸宮」(即頂門)可導引往下,此時必要舌抵上顎(此謂:搭天地橋)。渡此橋經喉道(此處曰「上丹」),過上丹,此時即要全力導引氣流下沖過膻中,來到三岔路(同前述行小周天,則入氣海;行大周天,則分由左、右二脈下行,此在後章闡述)。

        氣入丹田,完成一小周天;唯必要謹慎切忌之處:即是氣出丹田必要下沉;穿過上丹,必要全力引導衝過膻中,如此不但不會形成氣傷,更是圓滿行一小周天。

        往昔道家練氣之士有云:「氣行一周天,神清氣爽!」若周天行氣日久,見其丹田之氣宛如實物──則在周身行氣,不但神清氣爽、百病減滅,更可強身健骨,以氣行自療經絡之創損,而達延年益壽之境界!
  • 第十八節:大周天

    地母至尊  降   

      第十八節:大周天


        練氣至行大周天之工,已非「延命」而已,更是「練氣還神、練神化精」,乃至精、氣、神無失,進而「三花聚頂、五炁朝元」;簡而言之,即是道家練氣之士登仙之捷徑,更是長生不老之術!

        所以氣行大周天,必要有最少三年氣行小周天之基礎,而且要每日辰、午、子時不間斷氣行小周天,庶幾自身之氣原充沛、氣機暢順,氣海積聚之氣無虞匱乏,始能進入大周天。(雖然大周天與本書主旨「延命」略有不符,但氣行大周天是練氣至成就登仙最為關鍵,故吾亦加以闡述。)

        前述小周天氣入丹田,若欲行大周天,可有二部分行氣:

        其一,即以小周天之行氣,過中丹後逢三岔路,不由中路入「氣海」。此時氣分二支,由左、右導引「下焦」大動脈(人身下焦大動脈係沿由大腿內側往下──通往雙足底部)導引氣行,沿下焦往下(此際形態已非盤坐,乃是上身垂直,雙足可略分十五度,唯足部使力,使雙足十指朝天豎立);亦即外在形態形成「正九十度」而行氣。當氣行至足部,即導引由「湧泉」將氣行至體外(湧泉分左、右,在足底心);此際,尚未完成大周天,當氣出湧泉,應同時立即吐納,將排出湧泉之氣再行吸入而行氣,始為圓滿一大周天。

        其二,若屬練氣奠基有成之人(亦即氣海之氣充沛),則可導引氣海之氣略升三寸出氣海,隨即氣分二路沿下焦行氣,直至過中丹,不入氣海,再往下行,如此始圓滿一大周天。

        練氣之人,最怕「氣傷」!因此氣行有所阻障,若「以意導氣」不竟其功,可以先行散去行氣之「意」,再重行由吐納開始。須知修行練氣,磨志、磨毅力,亦屬修行之一環,勉之哉!
  • 第十九節:馴氣

    地母至尊  降       

      第十九節:馴氣


        所謂「馴氣如馴馬」,須知野馬其性烈,若未能先馴其性,則難以騎駕!

        人身之氣,雖充滿人身之內,卻雜亂無章,甚而渙散亂竄,一如脫韁野馬。因而欲達練氣之功,必要「先馴其氣」,始能「意起念隨,念轉氣行于周身脈絡」,而竟此練氣之功。

        在行氣之始,正如馬之初駕,未知何時生起野性;我人未曾練氣之時,縱然知有其氣,卻無從駕馭,因而必要有耐心──知其性,始能磨出苦工。

        當在行氣之時,全身氣機若有如蟻穿行,不能駕馭,當是其人專注之意志不足,因而不能強行行氣,必要放鬆,重新再來。因此練氣之初,與磨練自身火性亦息息相關;何況烈性之人,其身之氣更是散竄,不易駕馭!往昔練氣之人,單就奠基之行氣,多有一年半載難見其功;故許多練氣有成之人,火性早已磨除,因而貌相祥和,甚至鶴髮童顏比比皆是。

        唯行氣之際,有需特別謹慎之處:即是每一氣行,不論穿經過脈,甚或各重要部位之際,當察覺氣行不馴,氣機多有滯礙之時,切記勿貪求功,應要放棄行氣,可以起身舒展身骨,重新再來。因為強行行氣,若氣滯、甚至傷損經脈,當下並不自知,乃有造成氣傷、氣岔之虞!
  • 第二十節:脫胎換骨

    地母至尊  降 

      第廿節:脫胎換骨


        練氣之士在古來道家,有三華聚頂、五炁朝元,乃得白日飛昇而登仙境。今日練氣雖未必得此大成境界,然則只要聚氣無礙、氣海源源不絕,氣行周天,則全身經脈暢順;氣行愈馴,則去穢濁,乃至純淨輕清之氣久住于身,即得可祛百病!雖未必如不壞金剛可以百病百毒、千邪萬惡不侵,但絕對可以使此凡身有如再造,脫胎換骨!其理何在?

        其一,人身經脈乃係血氣循環之間,若使氣循清輕,則可在循環中不致穢濁留滯于經脈之中,如此可助人身官能健固,所謂「強筋健骨」是也!

        其二,氣既循行且又清淨,則與血液循環各部臟器之間,當有助於臟器之健康;即血液亦清淨不濃濁,則各部臟器不受汙穢、髒濁所汙染,當能更加延長臟器之功能。少有惡物滯留其間,惡病之源斷除,臟器功能健康,豈有不長壽?

        其三,氣聚丹田乃至行氣周身,有如鼎鑊加柴,生起熊熊大火,乃使人身之氣愈加充沛;古來醫家嘗謂「氣虛者,病之源也!」相對,氣足且清輕者,當是百病不生,緣已斷除病源!

        眾生試看練氣有成之人,其身已鮮少受外在環境所影響。練氣之人多有長年一件薄衫,不論寒暑,幾已不知寒、熱之侵體,緣於其氣周行無礙,自然可以調節身骨耐寒、耐熱之能量。唯必須注意:練氣之人雖可因此斷除病源,甚而強身健骨、耐寒耐熱,但必須是有真正勤行周天者;否則,不能因練氣時日短,而因氣行漸順已有改善身元,乃自滿自得,甚至停滯練氣,必然招致嚴重後果!

        緣於練氣之人初始行氣,乃使人身有改善現象,但此現象仍屬假象而已。因為聚氣而行氣初始,或能改善體質,不怕冷、少生病,但那僅僅是遏阻病菌蔓延而已,若一旦荒廢,或者不再續行練氣之工,則此假象當亦隨荒廢而隨即復起,仍舊恢復之前身體現象,甚至因積滯更多病源,乃使稍有感染嚴重病菌而一病不起!

        總此而言,練氣之人絕對有助於脫胎換骨,甚至祛病延年,但關鍵是「勤行不斷」,絕不可略有所得,即以「事有成」而自滿,甚而停滯!
  • 中卷:第四章 作息章

    地母至尊  降

      中卷:第四章  作息章


        所謂人有「慣性」,乃沿習成性植入心識,常有下意識間不自覺,即依慣性而作為,因而身體各部臟腑以迄筋骨手足,甚至氣行等功能、官能,與意識悉皆聯結,故世人常以「慣性」而掩飾,或為推拖之藉口。殊不知此一慣性,若用於身體功能而言,則使其既定之運作形成一種穩定而順暢之模式,久之圓潤而不傷礙;但若錯亂紊雜,乃使各部運作無從遵循,因而即易因扞格乃產生滯礙,甚而傷損!

        再言,「作息」於人,是為一種穩定之模式。譬如久而不食,必感飢餓;久而不寐,必感疲弱昏乏。諸此種種,乃因人從稚齡即依循此一模式,乃至身體各部已慣性此一運作,若有甚大變異,致此運作產生扞格,及無所適從,因而各部器官之功能逐漸受損,乃至其病變于焉叢生。是以作息正常、符合外在環境,亦為延命之一大契機!
  • 第二十一節:生理時鐘

    地母至尊  降    

      第廿一節:生理時鐘


        人生一世,在睡眠中度過幾近三分之一!故此一「睡眠」,不但對身體之補續活力,更有因睡眠中放鬆心緒(主要在腦部運作不再頻繁下達指令,而使各部位充分休息),因此佔據如此大部分時間之睡眠,必定要有嚴格遵守時程之必要。

        人身放鬆、心緒舒解,是為補續身元最佳作為!但更有配合大自然之變化。其中「辰時」,以旭日初昇,以及動、植物間氣息互換、互補之益,因此辰時起床,是為對人身最有助益!(古人有云:睡到日上三竿,必使短命!)而夜幕降臨之後,整日勞務,身心已有疲乏,因而夜不過子時應予就寢,使身心休養。如此周而復始,身元各部則能依循,且又得到外在大自然之助益,更能助利身心清朗,加強抗禦外在之病菌侵蝕。

        然則如今工商社會,且成地球一村之便利,多有人朝在南半球,夕處北半球,一旦越過分隔線,則生理時鐘錯亂,如何自處?此為非必要強制性之斲害,且非常常如此,因而調節容易,亦不致傷害甚深。

        本節所述,乃是因自身之欲望作為,乃使作息有所乖違,且屬「經常性」之傷害,則將使生理時鐘亦不能遵循既定模式進行;更因外在之侵蝕,則不但傷害生理時鐘之運作,更是促壽不永之絕對元兇!
  • 第二十二節:規律

    地母至尊  降  

      第廿二節:規律


        所謂「規律」,乃係依循既定程序或慣性循環而進行。大至與宇宙之間,萬物之生滅及作息;小至人身各部位運作,以迄血氣循環。

        既定規律,意即「不可乖違」。譬如四季天序、氣候之規律,乃能依此有春耕以迄冬藏;若天序失其規律,春夏秋冬四季氣候亂序,則萬物之慣性必定紊亂,進而失序!(近代以來,諸如臭氧層之破裂、溫度上升。)已有人為破壞天序之規律,則在不久將來,天序既亂、萬物不附,即是走向滅亡之途!

        人身各部之規律,亦已沿習甚長之時日,有如大地、四季之規律,早已使眾生習此慣性。若人身各部之運作,一旦乖違此一「慣性」,如此將產生傷身之悖離,如此傷損若再持久不改,必將積滯創損,終致害命!

        簡易而言,人身氣血之循環,有依時序而進行。晨之時,氣血溫馴而清輕,是以有激烈運動促使氣血加快循環,不但有助身元,更使氣機暢旺。若在午時,氣血已激昂,若再加強力運動,如此「剛剛易折」,不但無助身元,更有礙氣血依其規律之循環。

        再者,人之飲食亦如是!若能依「良性之規律」:譬如清淡飲食,譬如過午不食,譬如冷熱適中──炎夏不以極冰以解渴,不以口腹之欲而貪油好鹽;如此使身元機能在其慣性中規律進行,不但可以減少傷身,更可使身元氣血規律而無礙!

        因此,規律之作為,使身元處於其慣性進行,不但減少傷礙,亦即減少傷身而促壽;相對,更是綿延生機,助利此身得以延長,亦即長壽之道。
  • 第二十三節:規律

    地母至尊  降

      第廿三節:規律


        須知人身「機能」,以迄各部「官能」,在人身動作甚至思緒波動等,無時無刻不在運作;因而人身結構乃至運作,均息息相關而環環相扣,故有其規律之必要,或曰「慣性」亦可。

        但此一慣性必要合乎人身,乃至與外在環境相生或相順,始可減少傷礙。尤其人身各部臟器運作在極端情境下,不但無益,反有傷礙!譬如酷熱之下或激烈運動之後,必覺熱、渴,因為血脈賁張,此乃因氣血循環加速,有過度異常運作所產生之現象。一旦以冰水直灌下肚,雖剎那解渴而舒暢,但卻傷害臟器;因兩種極端情境必然產生扞格,雖當下並無即刻產生傷害,但隱藏後患,將在持續行為中陸續顯現。

        所以人身必要有規律之運作,符合人身運作之良性習慣,即是保持此身減少傷損,進而延長此身之壽命。在此身規律運作中,符合外在環境之必要中,當以睡眠最重要;而一旦在睡眠習慣符合外在環境,及內部臟器運作之慣性中,最佳入眠時間,以不超過午夜十一點為最佳!

        因為各部臟器歷經白晝頻繁運作下,「子時」是最佳休息時刻!此理即是運動中屬陽,夜子屬陰,正是調和之時。歷經一夜好眠之後,早之「辰時」,是為最佳清醒時刻!一者,此時旭日初昇,植物之換氣由二氧化碳轉為氧,因而人身起而運作適得其利,此乃人身必要符合外在環境重要之關鍵。

    附註:人身歷經晝夜運作與休息後,有一重要的慣性對人身大有助益──即是辰時起床能夠進行排洩,是對人身最大排毒,可使竟日食物殘存毒渣藉此排出體外,是一健身之良性習慣!
  • 第廿四節:祛除劣習

    地母至尊  降

      第廿四節:袪除劣習


        人之習慣,是久沿成性,但「習慣」非僅止於言行作為而已,舉凡食、衣、住、行悉皆有之,故習慣當然有好、壞之分。

        好習慣可以使身體功能配合外在環境,不但生生不息、助長動能,更可以使身體各部機能因外在環境之助力,並且適合各部臟器運作之慣性,而無傷礙。若屬不良習性,諸如有人吃食是細嚼慢嚥,如此有助消化系統,不受傷礙;若是有人吃食習慣狼吞虎嚥,不論原因如何,囫圇吞棗必有傷損腸胃!

        再如有人喜歡早睡早起,不但吻合大自然氣行運作,更可使身體各部臟器形成良好慣性,內可契合生理時鐘之運行,外可受益於大自然之環境運作之益處。若是有人貪好玩樂,晚睡晚起,不但打亂自身生理時鐘之運作,久之沿襲,形成不良劣性,一旦要早睡而不得,即易形成自身神經系統之紊亂,久之而成神經耗弱!諸此種種,悉皆由人自造,因此必要知所革除,否則形成慣性,不但困擾自身作息,更易傷礙各部臟器之功能。

        但是袪除劣習,必然是個痛苦之過程;所以首要即是有絕對之意志,必要自身有痛下決心之毅力。當然,要有「決心」,先要有認知,故眾生當要自我評斷此一劣習是會傷身礙命,如此始能下定決心,毅力持行,革除自身在日常中不知覺間,所造成之不良慣性。
  • 第二十五節:新陳代謝

    地母至尊  降    

      第廿五節:新陳代謝


        眾所周知,人身中四大假合之一,「水」是佔人身十分之七將近,所以此身不但無水不可,更不能因缺水,乃造成全身功能之退化衰敗,乃至死亡!

        然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雖然此身需水,但亦不能使儲存此身之水或有泛濫,或有失去純淨,一旦有此現象,必將百病叢生!眾生試看:若果各部臟器或手足之間,有形成積水之處,必將衍生發炎之象,嚴重者尚可致命,稍輕者亦能引發畏冷、發熱,以致身體官能失調、頓感不適!

        人身之水,包含血液,因而在此身中是主理循環及消化系統。在人身自我療癒機制中,即有「新陳代謝」。古來醫家有放血(放水)之療法,即醫者判斷病者之身,血液或其身某部積水,而採行之療法。時至今日,亦有醫家倡言:健康之人可以定期捐血,以利血液之去蕪存菁(當然,前提是捐血者不可有傳染性疾病)。在在均是顯示醫家亦有認同此身之血與水,在正常健康狀態下,是有益人身,但若血與水有所積滯或穢濁,必將產生病變。(世人莫誤以為捐血,我身即少去血液;實則人身有造血功能,適度捐血還有益健康。)

        人身如何利益此身幾近十分之七之血與水?首先,日常中適度曝曬於陽光下,是為必然!須知太陽光線有七種,其中三種,有益人身功能及機能運作,所以「適度」是利大於弊。尤其今人最易罹患骨質疏鬆之症,適度曬太陽,是可以大幅降低此症。

        再者,飲食之中有黑豆、紅豆、綠豆,須知,豆類有利水功能,可以使人身在日常中所攝取水分,可以不因身體臟器功能退化而積滯,可以順利排出多餘之水分。當然,豆類不是以「豆製品」,而是其本身原本之顆粒,以簡易少糖作甜品服食,是有益于人身。
  • 中卷:第五章 禁忌

    地母至尊  降

      第五章  禁忌


        所謂「禁忌」,即是我人身處此一閻浮提地間、寰宇之中,有些地方之地形,地物所構築而成,不論是大自然或人工,均會形成「磁場」。雖曰磁場未必盡是不善,但是眾生芸芸各自稟賦,以及體質不盡相同,縱然無害之磁場,亦有過於敏感、耗弱者受其影響。

        再者,大自然形成之物象(包括人工構築)年代久遠,其間所醞釀之物質變化以迄格局(或可謂五行生剋之變化),其所產生之「能量」,亦可由溫馴轉換成凶厲。(尤其是在此間,若積多冤死、無辜等生靈。)再有「人身之禁忌」。近代以來資訊發達,許多事情,諸如諱疾求醫,又如體質適合何等食物,以迄如何養生等等,眾生不但耳熟能詳,更且心知肚明。然則真要遇上須有禁忌之時,卻又不能自已!究其因原,可以總結在「心」──如欲望之心、如好奇心等等,因此產生躍躍欲試之念。(當然,亦有所謂不信邪,或俗謂「鐵齒」之心態。)但是等到試了,有甚多已是悔之莫及!

        奉勸世人:切莫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心不死。應要戒慎于平素已老生常談之事物,因為就是過於熟悉,才容易疏忽!
  • 第廿六節:制心

    第廿六節:制心

        眾生在日常中,所最難節制者即是「自我」。此一自我,不論是自認為自己是高人一等,或是自認為自己洪福齊天,可以遇難成祥,因而欲望之心隨之而起,而此一欲望之心,更涵括好勝心、好奇心。若果好勝與好奇,用在求知、求學是好事;但若用在人生歷程、處世之間,則未必好事!

        淺舉一例:世人常有受不得「激」而欲探險,不論是攀登高山,或是探究鬼屋。(當然,許多專業之人不在此例。)許多人是因為好勝而去攀登高山,在崇山峻嶺間,其蘊藏之能量絕非一般人可以抗禦;尤其此間磁場之變化,更容易蠱惑我人之六識,乃產生幻虛、莫名之意象,當然容易傷身而害命!因此,能避則避為佳。

        探究鬼屋,許多人當然是不信邪,更有人好勝,當然亦有小部分人是好奇,但是此等行為殊為不智!既曰「鬼屋」,必有靈異現象;先不論是否有冤死亡靈,既然此間有讓人察感異象,則此間磁場必然不善!冒然闖撞,若恰好你自身磁場扞格於此間(或自身磁場較弱,以及過於敏感等),則易引起此間磁場之傷礙。雖然並非直接傷身,但是神、氣受損,有者更嚴重倍甚於傷身,更有因此牽引出精神或者身體官能之病變。

        吾試舉此例,僅是說明世人許多行為,均是由於不能制心──不加節制好勝之念、不抑制好奇之心,乃驅使自身作出未可知之凶險行為,有甚多乃因此而傷身、而害命!因此,制心不作如此不智之行為,相對減少傷身害命之虞,即是增益延命之契機!
  • 第二十七節:忌口

    第廿七節:忌口

        所謂「忌口」,針對者即是「口腹之欲」。此一欲望,可以令人饞心大動,無以自已!

        試看:明知自身體質忌冷,卻偏好生冷食材。(當然有許多是美食當前,後果不計。)再者,病者之身,醫家千叮萬囑不可吃食何種食材,卻又難擋口腹之欲,亟欲品嚐而後快!此一心態,在今人可謂屢見不鮮。眾生切莫以為此乃老生常談,但其間所蘊涵,絕非僅止于當下之病情而已!(有些是對當下並無甚大傷礙,但卻後患無窮!)

        「忌口」乃是古來人們相引為戒,在身體有所病損或在調養復元之際,一定要有節制口腹之欲。因為身體各部官能或臟器有所傷損之時,會有食材其本身之特性,會有干礙之特質,因此醫家會特別囑咐忌戒。

        但是民以食為天,「食」為口腹之欲,此「欲」又為人心最難自制之處,因而雖然明知,但是卻又故犯!殊不知故意乖違之後果,卻造成自身除當下之病情無益之外,更有牽連到其他臟器或官能,甚至機能,因此受傷或二度傷損!

        此節說明我人對於口腹之欲,一定要從平素之間即加以節制,切莫臨到需要忌口之時,對於自心欲望,卻已節制無力!如此即是斷送延命之契機,更種下傷礙此身之禍源!
  • 第二十八節:情緒

    地母至尊  降

      第廿八節:情緒


        世人之情緒,除了喜、怒、哀、樂之外,仍有恐懼以及攫取、佔有等等,以此而形成心緒起伏波動。

        其中,如長時間處於恐懼之中,必然形成自閉,或者極端之性格;若長時期處於事物均想佔有或攫取,則必然形成偏激之心態;若時時懷有哀愁、憂慮,必然形成軟弱性格。因而有人說:「時時有歡樂心情,保持身心愉悅狀態,是為長生之道。」斯言有理!試看:每天笑嘻嘻、保持樂觀心境,鮮有不長壽者;若時時陷於憂心、哀愁之中,則鮮有長壽者!

        但是心境中最為關鍵──世人是否得有長壽之契機,是在日常中少生氣、少忿怒。此一「怒」之情緒,不但干擾心情,更會有傷身之虞!其理何在?簡言之,「氣怒攻心」是為致命之重!我人之身心,一旦受到外在事務所刺激,或有頂觸、乖違、不順遂等等,即容易生起怒心;此一「怒氣」屬極剛之氣,在體內容易干礙氣血循環,一旦怒到極點,氣岔而阻,即容易產生致命性之危險,如中風,甚至剎那斷魂!

        因而古來養生之人,甚重修養自身脾性,亦即控制自身情緒。縱然遇有不順心之事務,亦節制自己不生怒氣,使氣馴於氣血循環無礙;樂天之人,尤能將逆境事務解釋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總此而言: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因而欲求長壽延命,必定要養成樂天心境;更要體認生氣、發怒於事無補,更且傷身害命!當然,修養並非朝夕之功,因此必要先有體認,而後實踐。
  • 第二十九節:意志

    第廿九節:意志 

        此一「意志」,應用於我人對生命之樂愛。(當然,古來忠義、高風亮節之士,從容赴義、視死如歸,是不在此限。更何況從另個角度而言,「名垂千古」亦是使此身所造就之事跡,得後人景仰,亦屬另種永恆之境界!)

        為何有將人之意志列為延命之書?因為人知愛命,必定促使自身「惜命」,而約制自己不從事陷自身於險境之行為。再者,亦因惜命,當然即會珍攝此身,時時審視此身是否有傷礙、是否有病灶?(如目下甚為風行之健康檢查,即是可以提前知悉此身是否有礙,而加以預防或治療。以目下醫學發達之程度,預防於前、治療於初發之際,其痊癒之機是十之八九!)更因惜命,在心中凝聚一股堅強之動能,尤其在重病之際更為明顯!

        眾生當時時有所聞,許多抗禦重大疾病,或者目下尚無藥可治,僅有延緩、遏阻其發病期之藥物或療法,但他們憑著一股樂愛生命之動能──求生意志,因此可以超越醫家所診斷大限之時程。此一「意志」,即是潛藏我人內心深處之惜命、愛命之絕大動能!

        眾生當亦常有見聞:人一旦面臨險境,可以激發出超越平常之能量,甚多即是憑藉此一「求生意志」。當然相對上,許多人卻無法如此;難道這些人不知惜命、不知愛命,因而面臨險境,無法激發潛能?非也!關鍵即在其本身性格。

        有人就是多愁善感,有人性格軟弱;但是有人更堅定,相信憑藉自身意志,可以克服難關。更有樂天之人,一旦面臨重病之際,命懸一線,反而放鬆心情,不使自身陷入憂慮、哀愁、恐懼之中,卻相對激發出潛能!

        因為人人悉皆惜命,只是不知如何激發此一動能;若陷於恐懼、憂慮、哀愁之中,則扼殺此一動能之發揮。語有云:「哀莫大於心死」,一旦心死,則此一求生意志蕩然無存!所以,反而要樂天以對,切莫自陷于極端之心緒間!
  • 第卅節:障礙

    地母至尊  降

      第卅節:障礙


        所謂「障礙」,意指修行中不如法;乃因修子不如法,卻強要進修此一不如法之法,故產生障礙。而此一障礙,非僅僅止於阻障修行之道程,更可擴散形成礙命!設若演成礙命,適與延命正相反,乃有列在本書之內。

        試舉例而言:際此末法時期,雖然各大正教無不承命應機、弘法利生,然則佛魔並降,許多截取正教法義另創新論,更有甚者,直接創立似是而非之教法。一旦親近者深入其所倡言之教法,諸如入魔、入邪,乃至邪行、邪言,比比皆是!更有極端者所倡言「末日」,竟乃以自殺為受接引之路,豈非欲求永恆長生,卻適得其反?

        再舉例而言:許多廟堂倡言靜坐靈修,卻非佛道正法之坐工,一昧求以通靈或神通,以致形成精神錯亂(或曰受邪祟魔擾)。諸此種種,亦在此際隨處可見。末法時期,修行首在明理,理明智生,智顯則慧明且圓融,首要了解──自身為何修行?絕非求得神通靈力等等!

        修行淺易而言,際此功利社會,可將之視為精神信仰之寄託;一旦深入教法產生趣心,再依自身所趣願發露精進。「趣行」絕非人云亦云!修行可以如何、如何即隨之起舞,乃至修行中不但趨於邪魔外道,產生諸多障礙,更有礙命之虞!甚願諸家修子明乎此理。
  • 下卷:第六章 總論

    下卷 :第六章  總論

        書著至此,並非已要結束。「總論」乃要於此下卷中,補敘上述各章節中有較特殊者;再者,亦要針對延命所需,不論有形、無形,會有助利及干礙者加以闡述,併列下卷,因此仍有各章節之分列。僅以此說明,以利閱者詳悉。
  • 第卅一節:註生與註死

    第卅一節:註生與註死

        有云:「未先註生,先註死。」亦有云:「生死有數」,在在說明人之生死,冥冥中定數已在。然則,亦有云:「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此語說明在人生歷程中,若係自作孽、自行惡趣,則大羅天仙亦難救命!

        我人在未投生之前,十殿轉輪台前已將你人生大事敘明,因此人生有幾許命關災劫、幾時命終,已是詳述冥司生死簿中。因而當你在人生歷程中,如何趨避命關災劫,即是如時至命終。易言之,不致因命關災劫未脫乃致夭折,正是延命之機。

        因為既然人生有註定之命關災劫,當然亦相對有可求壽之殊機,但前提是:你不能在第一次命關災劫顯露之時,即已應劫枉亡;當然即失去求壽之機。(應劫枉亡並非合該命終,因此乃謂之「枉亡」。) 

        命關災劫註入人生命程,絕大多數是以累世因果業障所形成。(注意,是業障,並非單一因果。)因此,最多每人僅止五次,或有人僅一、二次而已,須視當下你累業緣熟于此世之輕重。不過,既然人皆有之,平素何不勵行善功德?(尤其積造陰德及福德,可以甚為快速化解命關災劫。當然,陰德係指救人命,或維護人之貞節,較不易遇上;但福德乃指不求顯名,則眾生輕而易舉。)

        故眾生不論有修行無修行,行善造功德當可斟酌而行;而且若能遇上積陰德之事,當應力行,以利自身化災劫。

        再者「求壽」,天律明訂每人一生可求壽一至三次;換言之,當你未雨綢繆願行求壽,除非劫已顯成,過遲乃無可挽回!上天慈憫,至少恩准一次求壽之機。若累世福德較為豐厚,則二次、三次悉皆可能。

        本節所云之主旨,即是闡明世人既有面對劫關之必要,上天相對亦恩賜化劫延壽之殊機。世人欲求延命,此理不可不知!
  • 第卅二節:戒慎貪瞋癡

    地母至尊  降   

      第卅二節:戒慎貪瞋癡


        緣何三毒與延命有所關聯?然也!雖非必定全部直接關聯,但絕對有部分直接,及部分間接牽引,而導致礙命之虞。佛家修行嘗列此「三毒」為戒,不僅止於三毒有礙修行,更是緣此三毒直接影響身心,故列之為戒。本書既為延命之論述,則正、反當亦羅列,使欲求延命者知所趨避。

        何謂貪──貪婪之心是也!俗云:「人心不足蛇吞象。」此「欲」為不自量力!人若生起貪婪之心,必將鋌而走險以遂欲望,以期貪婪之願得償。因而過程中,必然處心積慮,或營謀、或設計,諸此種種,勞心傷神,縱然所謀得遂,多有犯法之虞,甚至傷人害命以遂己圖,終必難逃法網!(甚多在尚未落網之前或之後,已遭受害者之冤靈示現討報。)

        何謂瞋──怒也。語有云:「火燒功德林」,此「火」即意指瞋也。其義淺言之:一旦生氣,怒火立即燒去你的福德;故修行之人要修養身心、涵養素質,盡量控制自身脾氣。眾生試看:古代讀書人所謂「文質彬彬」,即是內修脾性,以成外在言行;人若不能謹記「慎瞋」,則大小事動輒怒火盈腔!須知火為剛烈,易損及自身清輕之氣行,尤易阻斷血氣,乃成積滯,後患無窮!絕對是延命一大阻障,更是傷身害命一大利器!

        何謂癡──執著不釋也。古來有名人雅士愛書或愛花成癡,勉強尚可謂之風雅;但是若「執痴」不釋,絕對影響身心!尤其男女情愛若是形成癡愛,則後果不堪設想!詩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輾轉難眠!」寫盡欲求情愛者,若不能如願之情境。夜難入眠,則縈心傷神,非但無以藉睡眠而養身,反而心緒常綰嬋娟,乃至形神憔悴,更有因此雄心壯志消磨殆盡!乃至輕生者,亦有之。

        綜此而言,三毒若不能釋去,若不能戒慎而避,不論是貪、是瞋,或是癡,輕者傷身、傷心,重者鋌而走險,甚或陷自身於黑暗淵藪之中!是以故,不但修行者戒慎,一般眾生亦要惕勵;而欲求延命者,更要避之唯恐不及!
  • 第卅三節:真假延命

    地母至尊  降

      第卅三節:真假延命


        所謂真、假,意指延命是成既定「實現」之結果,然則在過程中,始分判出真假。換言之,同樣有高齡之壽元,但有人卻可以少病痛,健康到老;但也有人卻常生病痛,臥病在床。雖有高齡,卻是多在醫院度過,不但無法享受人生,更要拖磨自己、遺患子孫!故古人有云:「久病床前無孝子!」如此高齡之人生,是為「假延命」。

        眾生在累世以來,造作無邊業障,雖然未必極盡惡孽,亦未必盡在今生業障緣熟顯報。但是既已有前因,則今生多少必受業擾,形成干礙今生身體及壽元之必然因素。故在人生過程中,雖然處於醫學發達、資訊暢通,可以輕易接受到許多養生以及長壽之醫學理論,及實驗成果,而你就是克盡其理論,小心謹慎慎守其長壽及養生方法,並且確切得到長壽結果,可是有一個關鍵重點──業障,是否顯報於晚年之中?若無,則你在長壽高齡之人生過程中,可以健康,並且精神體力均能無礙,那麼長壽之人生是人人欣羨!可是一旦在晚年業報累累,接踵顯現,那麼你的晚年只剩下病床!

        所以關鍵重點,必要在平素之中,省酌自身能力,雖不必全力行造功德,但是「消除累世業障」,必然是你延命結果好、壞一大重要關鍵!

        吾奉勸眾生:此命有用!螻蟻尚且貪生,況乎於人?雖人人知所惜命,但此命是否健康,更是重要!所以切勿只重視有形之養生延命,而輕忽此一干礙之重點。
  • 第卅四節:真假養生

    第卅四節:真假養生

        既曰「養生」,何來真、假?此即觀念正確與否。時下許多人誤以為進補對身體有益,因此不論節序,一昧進補;孰料不但無補於身,反而造成許多營養過剩,甚至逆序違和,反而造成身體負荷!

        試看:世人自嬰幼時期,父母長輩有些認知不明,或者觀念有誤,為求子女或長高、或健筋骨,因此即動輒進補。常見者,即是有加鈣之食品,此為有誤之觀念!除非醫者確診缺鈣,否則日常食物中,已具足人身所需之鈣質。

        及長,又要轉骨,不論雞湯進補或葯物以助,不能說錯,但是俗諺有云:「即便仙丹,不能當飯吃!」亦即「適可而止」。再到成長以迄結婚生子,又是一堆莫名補品;實則古人經驗傳承,以符合節氣再作進補,則是事半功倍!

        所以故,養生分真、假;真養生是要明確了知對身體有益之食補,而非一昧進補及養生;人身有其負載極限,此乃物極必反之定理。所以養生,不只僅是食物而已,尚有日常中情緒及作息等等,均是在養生範疇。

        本節主旨是以真、假為剖析,甚願眾生閱而知明,即有助益!
  • 第卅五節:解因果

    地母至尊  降   

      第卅五節:解因果


        南無觀世音菩薩在貴堂所著因果系列寶書中,有句箴言,即「因果業,功德解!」吾借用而稍作更動:「解因果,可延命!」。

        乍看之下,或有矛盾,但吾細加拆解:所謂「命中有數」,意即生死已定,解因果又如何延命?實際上,人之壽元雖有註明,但並非人人悉皆圓滿壽元。在人生過程中,仍有許多災禍伺機蠢動,當然每一件災禍並非悉皆可以致命,但若加上因果業力干擾,即有可能死於非命,否則枉死城中冤魂何來?

        吾淺舉例而言:通常跌倒不易致命,但若有冤親在側,借勢使力,讓你撞上(或有使你撞到)不能撞的物體,在跌倒受傷之後,又牽引其他事物,如駕駛車輛者,有如鬼遮眼輾斃、枉亡,相信眾生多有所聞!

        因果業,在眾生輪迴中,不知累積多深、多重!而在每一次輪迴中,亦將隨侍此身而顯現。每個因果業力,雖然不致命,但是許多業力接踵而來,只要一次祟弄,那麼即有可能造成枉亡。所以吾謂:「解因果,可延命!」。

        如果上述申論確立,則眾生又如何避免?其方法分積極與消極。所謂積極(再借用菩薩所闡述,每個因果業報顯現之前必有徵兆,至少有一次或二次,諸如夢兆,諸如日常中異象等等。)故眾生當在日常中,不論修行或佈施造功德,不妨列入「消除因果業障」,如此是積極避免受討報產生枉亡之虞。何謂消極?最簡單的老生常談,即「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總而言之,此命在身,有人說「命韌」,也有人說「命脆」,不論脆、韌,欲求延命,預防勝似臨時抱佛腳!
  • 第卅六節:氣長長生

    第卅六節:氣長長生

        在近代以來,醫學較為通達,眾生當知有種疾病,乃在睡眠中會中止呼吸,乃有人因而猝死。(許多是會自行恢復呼吸,但極少部分或有相關疾病,如積痰等,即易產生猝死。)此與「氣長」有何關聯?實則目下醫學雖然甚為先進與昌明,但此一病由仍然莫衷一是,因此吾乃針此,為眾生提供明路,避免因中止呼吸而猝死。

        所謂「氣長」,即是要人在日常中,舉凡行住坐臥(運動例外),盡量學習控制自身呼吸方法。道家吐納是在聚氣,但道家修士亦深知「氣長,命即長」;因為吸氣雖可一如平常,(當然刻意加以深吸,是為最好,至少每日均能一至二次。)但是呼氣即要徐徐而行,其理何在?吸氣會有氧氣吸入,而氧氣助氣血,並活絡腦細胞運作(今有醫家即針對中止呼吸症,是腦部運作障礙之根源。)所以氣入體內,先作涵蘊,不要急急吐出,即有助益氣血活絡(除了助益腦部之外,對其他臟腑及經絡均有助益。)因而學習氣長,不但是針對上述病症,更是助利此身各部運作之重要關鍵!

        眾生在日常中,或因工作忙碌,或因其他情緒等等,無法刻意學習如何使自己常處於──「深吸、淺呼」之類吐納習慣,但每天抽暇作一、二次,絕對有助於避免此一莫名病症,更是養生好習慣!
  • 第卅七節:六忌二要

    地母至尊  降  

      第卅七節:六忌二要


        所謂六忌者,急也;火爆烈性也;暴飲食,偏好肉食高脂醣也;煙也;酒也;與及好莽撞是也!

        急者易傷胃,不論是否賦性急躁或飲食,甚至處事常急迫而欲盡早完成。此一心態牽引性情,乃起情緒急迫,此類情事最易傷礙胃部,如痙等,甚或胃虛寒乃至燥熱,均易由此引起;何況飲食若過急,則噎抑急灌,均屬實質礙胃。

        煙傷肺,眾人皆知,但卻警而難醒;酒傷肝,卻偏好杯中物。此二者悉皆嗜癮難除,故貪一時享樂,貽百十年後患!

        民以食為天,昔時貧困,今時富裕,此為今人口腹之欲、難斷之根,因而雞鴨鵝牛豬無不餐餐豐盛!故今人心血管病變,乃較昔人為多,故暴飲食、貪肉高脂,實為傷心之害!人之物欲由心而起,若貪於口腹,偏嚐重味,須慎此病變潛藏於身。

        人生在世,首為困難之事,即是克制自身心性;若凡事火爆,則處事草率,不易得人和,更是引發自身中風之首要元凶。故古人常謂:處事須慢條斯理,深思熟慮,以免莽撞成性,遇事不但不能忍,更易衝動,而造成甚深後患──不但傷害別人,更深遺禍患于自身。

        當然人生在世,非只僅此六忌,吾僅以目下常見而易傷身而列舉。所謂二要,其一,不疾不徐。其意即指不論何事,需要深思遠慮,切莫衝動!因為人之情緒,最易在當下即蒙蔽理智,所以平素修涵自身理性,不論任何言行,不疾不徐是為適中,不但可以冷靜情緒,更讓人容易親近而得人和。

        其二,明哲保身。所謂明哲保身,並非要眾生見義不為,乃是在日常間,須克制自身欲望,必須理智戰勝心魔。我人若能在日常中,體認自身是「唯一一命」,可以用來成就許多聖凡大事,當面對一切誘引(即心魔慾望),則天人交戰之間,理智勝出則多一分力量,是為明哲保身。當然目下許多現象,並非僅此即可達到保身之目的,但是多一分了解,可以少一分涉險之虞。
  • 第卅八節:後敍

    第卅八節:後敘

        書至此即將終篇,唯延命一事,絕非短短數十篇章可以盡述其要,故吾多擷取人生歷程事項中,易多傷礙而害命之事,予以闡述。

        在本書中,所述及正面延命之要者,雖非篇篇盡皆闡述其法,但均有提及其防杜,再做解析提正,可得延命之機!眾生閱書,若能再配合本堂早期寶書──《道家長生術》以及系列因果書,則對裨益此身之保命及延命,不但更加完善,並且得有加乘效益。

        昊天慈憫,降賜珠璣,吾與貴堂神人同心協力,完成畀任!書已即將付梓,吾忝為主著仙師,甚願書于眾生開卷有益,若十百書間救延一命,則吾與諸賢與有榮焉,當是更為深盼所企望者也!

        書完成,吾繳旨,諸賢生亦功德無量。願在往後,眾生有緣閱書而得助益,能有推介以廣應緣!是以為後敘殷望之心。

    地母至尊  降于台疆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丙申年四月十五日


    聖示:書已完成,諸賢生亦費苦心,發心護持,乃締結吾與諸賢生之深緣!

        此後當期勉諸賢生:道心行持無懈無怠,可以精進道程,異日天界再作會晤。
  • 天上聖母 跋

    天上聖母  降  

      跋


        夫「珠璣」者也,箴言、名詮是也!語文如珍寶之貴重,則書以此而名,當可知利益眾生之用心!

        今日書已完成,即將付諸剞劂,當要廣佈澤被于眾生,是可為殷盼達成!在主著仙師  地母至尊之慈悲,暨貴堂諸賢發心同參聖務,用心用力、恆持不怠,終有寶書完成而作頒傳;此為鸞門之殊勝,迭承天命眷顧,用以壽世!

        深願諸眾善德體此意旨,珍而惜之,閱而研之,並能推介有緣,不但利益大眾,更為自身積德造福!書之既成,吾不揣冒昧,謹抒感言以饗諸善有緣,是為跋。

    天上聖母  降於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丙申年四月廿二日
  • 南天駱恩師 誌跋

    南天駱恩師  降

      誌跋


        寶書在貴道場扶鸞著造完成,可喜可賀!

        古來甚多修行者,甚至醫家之祖師大德,將其修行或研學心得集結成書,流傳後世;其中不論佛道或醫家,不乏養生甚或強調強生,以迄自身可因而受益、而壽長。

        唯人之所知所學終究有其極限,更因時代演變,許多往昔認識(或見知)不明、無法解釋之現象,在如今科學及醫學探究中得到答案,雖曰未必全部推翻往昔長壽之基論,確也有許多衍生新時代之傷礙。

        今日天降寶書,蒙  地母至尊慈母慈悲,鑑古知今,融合新舊思維,產生延命立論,書名「珠璣」,甚願眾生細思量,有緣閱書,置於座右,開卷有益!雖非必定長生,但免夭折即為大幸!

        書已將頒,吾深恐眾生失之交臂,乃來誌跋以醒眾生,恭列書後,深願于眾生仍有助益!

    南天駱賓王  降于台疆新社懿敕拱衡堂
    天運歲次丙申年四月廿二日

凡有疑難諸如家庭、事業、福運、因果、身體而至為父母親長求壽等事
歡迎填寫聯絡表單或來電諮詢。我們將有專人為您服務。